柯細慧
摘 要:初二生物會考復習過程中,往往會發現雖給學生講清楚了所有知識點,但是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適應百變的題目,嘗試了“說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說題;教學;初中生物
“說題”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用“說話”的方式表達自己是如何解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使學生從被動地應付、機械重復之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以達到有效的解題和學習。它是一種較新型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大熟悉,要說清楚不容易,所以,作為教師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掌握說題的基本步驟。
一、說題意
說題意在于明確題目要求,把題中一切利于解題的信息挖掘出來,尤其是隱含的信息。
[例題]濱濱愛吃豆芽,“毒豆芽”事件發生后,他決定自己用黃豆發豆芽。以下是濱濱探究發豆芽的實驗,請分析回答:
1.黃豆選材的探究。實驗方法和過程略,實驗結果如下:①陳年霉變種子多數不能萌發;②蟲噬空缺種子多數不能萌發;③當年飽滿種子萌發良好。比較①和③、②和③的萌發情況,可以說明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具有 、 的胚。
2.發豆芽技術的探究。實驗前,將選好的黃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處理如下并觀察:處理方法:A.用底部無孔的容器盛放,水浸沒種子;B.用底部有細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種子濕潤,發熱時及時淋水降溫;C.用底部有細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種子濕潤,發熱時不淋水。
結果觀察:A.頭兩天萌發,隨后種子逐漸腐爛。B.萌發良好,一周左右發豆芽成功。C.頭兩天萌發,隨后表層以下的種子逐漸腐爛。
①B和C容器內黃豆發熱說明種子萌發時進行旺盛的 作用,該作用的意義是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 。②實驗表明,發豆芽的技術要求是:水不能浸沒種子,且高溫時需淋水降溫。這是因為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是適量的 、適宜的 和充足的 。
3.夏天,豆芽易變“老”、腐爛。你想到的保鮮方法是 。在這道題中,黃豆材料的選擇①陳年霉變種子多數不能萌發;②蟲噬空缺種子多數不能萌發;③當年飽滿種子萌發良好;實驗的處理方式及結果觀察都是解題的關鍵。若學生能將這些信息都挖掘出來,那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說題目知識
題目雖形式多樣,但知識點是不變的。文中的例題主要考查: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及其意義;食品保存原理等等。學生要是能準確判斷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就能應用相應的生物學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三、說題目所涉及的生物學原理
題目千變萬化,但其生物學原理卻不變。例題所考查的生物學原理有:萌發的種子如果進行無氧呼吸,在短時間內會很快地腐爛掉;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的呼吸作用,分解體內有機物,為生活活動提供動力,同時也會產生一部分熱量,但如果不及時散熱種子容易缺氧,進行無氧呼吸而腐爛掉。若學生能在挖掘題目信息的基礎上,正確解讀出題目中所涉及的生物學原理,便可正確答題。
四、說解題方法步驟
文中例題,學生如果能在明確考查知識點的基礎上,利用題中所涉及的生物學原理,比較①和③、②和③的萌發情況,便可說出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第二小題,認真分析對萌發種子的處理方式及萌發的現象,便可知道種子萌發時伴隨著呼吸作用的生命現象,因為呼吸作用可為種子的萌發提供能量;比較三組實驗的處理方式的異同點及最后現象的不一樣,便可得出種子萌發還需要的外界條件;另外,由此引出生活中如何保鮮的問題。
五、說如何科學表達
生物學有點理科中的文科味道,有著其獨特的學科特點,經常涉及文字的描述。學生因描述不科學、不規范、沒有答到要點而失分的情況十分常見。文中例題的最后一個問題,大多學生都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但常因為表達含糊不清,要點不明而失分。如何科學表達,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解題和分析題意的能力,方可科學準確地表達。
六、說解題反思
教育家波利亞說過:“如果沒有了反思,他們就錯過了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因此,學生要能真正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必須經歷一種思想上的飛躍。既要及時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又要從題海中逃脫出來,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考慮所學的知識和題目之間的聯系,把自己做過的題目的過程放在被思考和分析的地位。所以,說題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并不單單是讓學生接觸、熟悉和記住解題方法和技巧,而是引導學生養成對所學知識和題目進行反省的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和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說題教學是教育教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新型雙邊教學模式,它幫助學生減小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