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犯一些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容許學生犯錯,還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
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這對老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思考,挖掘內在的“閃光點”,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為學生創設新的學習機會,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摸索、嘗試和改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面對學生的錯誤,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它,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它,從中找出問題的癥結,千萬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答案。教師應正確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正視錯誤,分析錯誤,挑戰錯誤,不斷戰勝錯誤,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利用錯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制造一些給學生犯錯的機會,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水平,憑借自己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再通過老師的提示、引導來找錯、知錯并改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糾錯欲望,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比較、判斷、發現,甚至引發爭議,從而讓學生在錯誤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最終讓學生理解問題并改正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快樂。
三、利用錯誤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犯錯本身就是一種嘗試、創新的過程,教師應該巧妙地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智力發展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的錯誤,挖掘錯誤中蘊含的創新因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要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及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利用錯誤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因為對概念的理解不準確,對
知識的掌握不深刻,對問題的思考不全面,導致解題時出現錯誤,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對于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應及時引導他們對錯誤進行分析、解剖,促使學生在錯誤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而且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課堂上有些學生的錯誤是根本預想不到的,有些錯誤在課堂上也是來不及處理的,
那么在課后我們就要認真反思,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對于個別學生的錯誤,應正確引導他們對錯誤進行分析、總結,去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不斷改進,讓他們從錯誤中體驗成功、領略收獲。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要及時反思并改進我們的教法,根據學生的錯誤,總結經驗教訓,發現不足之處,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調整;同時,通過寫教后記、教學反思等形式去歸納、收集反饋信息,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優化,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我們期望學生多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更大的成功。”作為教師,我們絕對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更不應該去追求學生的絕對正確,
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師要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錯誤,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錯誤。學生的錯誤往往蘊含著他們的獨特想法和創新意識,錯誤也由此變得“美麗”。這種“美麗”,需要教師善于從學生平時的錯誤中去捕捉、挖掘、積累和培養。將錯誤作為一種情感發展、智力發展的教育資源,并加以有效利用。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教師要理智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認真反思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努力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充分利用差錯資源,變錯為“寶”,以錯為“鏡”,將其轉化為有用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新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與錯誤的對話中感悟數學的魅力,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盡情遨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
參考文獻:
[1]蔣信揚,毛志兵.利用學生的錯誤促進學生的成長[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2(01).
[2]施俊進.妙用學生錯誤資源,促進師生共同發展[J].中小學數學:初中,2012(12).
?誗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