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平
(浙江浙大網新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
地鐵信號系統CBTC模式的臨時限速由ATS實現,iATP模式因車地不能雙向通信,信號系統無法實現臨時限速,只能通過轉換駕駛模式人工實現臨時限速。iATP模式臨時限速方案的設計,因業主需求的不同有所不同。本文將對安薩爾多(ASTS)信號系統iATP模式臨時限速方案與同仁進行探討。
臨時限速(TSR)是指低于運營線路上固定允許速度、對行車速度具有時效性的速度限制。包括施工、維修作業引起的計劃性限速和自然災害、線路設備故障引起的突發性限速。臨時限速的區域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其限速區域的信息有始端和末端,施加的限速值。
1)CBTC模式的臨時限速由ATS提供,ATS為CBTC區域內任何區段上的所有CBTC列車建立、修改和取消臨時限速。TSR功能按照起始公里標數據設置,用于降低指定區域內的ATP速度,對于一個需要設置臨時限速的區域,系統通過區域控制中心(ZC)對TSR實施管理并通知CBTC子系統,臨時限速設置后直到被ATS或車站值班調度員取消前一直保持有效。
2)點式iATP模式臨時限速的管轄范圍一般都是以站間區間為一個限速區域(出站信號機到出站信號機)。ASTS的點式iATP模式因車地不能實現雙向通信,也就沒有臨時限速功能,其所說的臨時限速就是限制點式iATP模式駕駛,通過對信號系統和駕駛模式降級實現人工限速。
iATP模式的臨時限速方案,一般都是通過切斷與限速區域相關聯的信號機動態信標,地面不再為車載控制器(CC)提供響應信息,車載無法建立點式移動授權,迫使列車轉為限制的人工駕駛(RM)或非限制的人工駕駛(NRM)模式行車,車載ATP提供最低級的超速防護或人工按規定的速度控車實現限速。
車站值班員通過按壓IBP盤TSR按鈕,利用其繼電器接點切斷其限速區域的動態信標電源,聯鎖不需采集TSR信息,限速區域的信號機可以正常開放,司機在臨時限速區域需將iATP駕駛模式轉換到RM或NRM模式,按地面信號機的顯示行車。如果列車的駕駛模式仍處于iATP模式,當列車經過動態信標時,因車地失去通信,車載會立即施加EB使列車停車。
此方案聯鎖可提供全功能的進路防護,并且有兩種駕駛模式可供選擇。一種RM駕駛模式,當車載ATP可用時,提供25 km/h超速防護;另一種NRM駕駛模式,由于不受車載ATP限速保護,可按不同的限速等級行車,實現臨時限速。
在實施臨時限速的區域,車站值班員同樣按壓IBP盤TSR按鈕,通過聯鎖計算機采集TSR信息,不允許防護限速區域的信號機開放。由于信號機處于關閉狀態,無法為動態信標提供電源,不能按點式iATP模式駕車,司機需將iATP駕駛模式轉為NRM模式,按地面開放的引導信號行車。如果司機未轉換模式,仍以iATP模式運行,車載ATP因接收不到動態信標信息,將在信號機前對列車施加緊急制動。
開放引導信號方案,列車的駕駛模式只能選擇NRM駕駛模式,聯鎖不能提供全功能的進路防護。其原因:一是引導信號為故障信號,且具有速度含義。《技規》規定引導信號不超過20 km/h速度運行并準備隨時停車。RM駕駛模式車載ATP可提供25 km/h超速防護,車載ATP的防護速度超出引導信號速度限值,從規章上限制了RM駕駛模式,既降低了行車效率,也失去了車載ATP的防護功能;二是ASTS聯鎖設備引導信號開放是有條件的,并不是隨機開放的。開放引導信號必須占用其接近區段(緊鄰信號機前的一個區段,引導信號的接近區段不同于正常信號),并且進路內方有故障區段才能開放引導信號。否則辦理引導信號,聯鎖系統判斷設備正常仍將開放正常的綠燈或黃燈顯示信號。由于引導信號的接近區段一般都很短,開放引導信號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停車現象,降低行車效率。
依據業主的需求,IBP盤不設TSR按鈕,既不切斷動態信標,也不關閉信號機。雖然通過轉換駕駛模式也能人工實現臨時限速,但由于系統沒有切斷動態信標,車地點式通信正常,如果司機未轉換駕駛模式,仍可按點式iATP模式行車。
這種方案的使用并不多見,原因是存在缺陷,缺乏對信號設備的防范措施,排除不了按正常速度行駛的可能,存在行車安全隱患。
點式iATP臨時限速方案一,既能保證行車安全,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運營效率,并且駕駛模式和限速值都具有可選性,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限速方案。臨時限速的目的是保證行車安全,由于地鐵信號系統在技術上自成體系,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在設計適合系統限速方案的同時,運營部門也有必要制定相應的運營操作規章和制度來加強管理,確保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