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美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4)
為進一步加強城市間的交流,探索體育課教學,由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十城市》體研會主辦,成都市教育局承辦,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協辦的《十城市》第25屆學校體育觀摩研討大會,于2013年10月30日上午在成都市武侯區西南民族大學體育館隆重舉行。這次到會的有14個會員城市的代表、臺灣地區代表,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際友好城市的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2000多名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此次的盛會。開幕式上,協辦單位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組織了12所學校向與會代表展示了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內容包含鼓、武術、空竹、太極、籃排足、啦啦操等精彩項目,體現了武侯區中小學生陽光向上、健康和諧的精神風貌。
這次大會以“探索有效體育課堂,提升增強學生體質”為研討主題,組織了中小學16節體育課進行現場評比。十四個城市除了東道主成都市選派三節體育課參賽外,其他各地均選派一節課參賽。這些現場課基本上能夠反映《十城市》過去12年中小學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改革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參評課選擇的教學內容基本上與課程標準對接,體現了新課程中運動技能的六類運動項目。參賽選手能夠依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結合借班學生和上課場地的實際進行教學設計。選擇的教學內容涵蓋課程標準中的五大類(田徑、球類、體操、武術、新興項目),這也是一次對新課程教材的實驗性研究。
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這次現場課16節中有不少課例能依據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教材,研究教法,體現了兩個亮點:其一創新教學模式。如天津市的“小木馬”課,是學校針對農村兒童的游戲自主開發的校本教材,讓學生自主扮演騎手的角色,并自制教具,引發學生興趣。從中既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又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其二利用科學手段監測課堂學習效果。如石家莊的“健美操”課,通過學生自測脈搏來監測和調整自己的運動負荷,從而達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的目的。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從觀摩的16節中可以看出,大多數體育課不僅體現了教師調控課堂進程順暢,師生關系融洽。更重要的是教師十分關注個體差異,通過啟發誘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基本運動能力來發展其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術,而且學生是依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因此彰顯學生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如長春的“技巧組織教學”和鄭州的“花球啦啦操”兩個課例尤其突出。
注重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心理特征,為吸引學生,滿足學習需求,更好的組織教學,從這次現場課中觀察到,小學段幾乎都選擇了情景教學。如合肥崔巖老師上的“校園集體舞”、廈門王曉江老師上的“籃球行進間運球”均選擇情景教學,且這兩節課均受到觀摩教師的好評,其教法手段新穎有趣,學生學練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堅持特色引領。如初中段長春的尹航老師上的“技巧”課很有特色。本課教學內容為“肩肘倒立經單肩后滾翻成單膝跪撐平衡”,教學重點為“舉腿、翻臀、頭側屈、迅速推手”,教學難點為“頭手轉調配合,經單肩向后滾翻,后舉腿控制能力”,教學對象為初二女生。從尹老師的教學中可以看出: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符合實際,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較準確,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和運用比較合理,能夠與本課的教學目標相一致。教學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上課場地器材的布置是由學生自帶器材,整齊跑步進場,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布置,體現了師生的配合默契。教學中,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技能全面,教材研究深入,更難能可貴是她用心上課,體現在“重視細節、深挖教材、注重方法、追求高效”,使一堂難度較高的墊上技巧課上的教學步驟清晰流暢,技能學習與體能練習有機結合,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專家評課到位,評委公平公正,觀摩教師受益非淺。本次現場課每賽完一節課,專家即做點評。針對教學情況提出了值得大會研討的問題,引起14城市代表的積極共鳴并熱烈交流,初步形成共識,體現了各城市在“探索有效課堂、提升學生體質”方面的思考和努力。會議最后一天,體研會組織參賽者自評、評委點評的交流場面,參加研討的教師針對各學段不同的課、不同的教材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由起先的爭議到探討,最后形成較為一致的意見。如高中的教學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合作探索,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的教學應重點關注“運動技術處理是否合理,不能將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和競技體育目標混為一談,同時還要加強技能學習與體能鍛煉的有機結合”;小學的教學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本素質的培養”等等。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如何利用競技技術的原理,改造、拓展和創新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性,進而為學生素質培養、提升學生體能服務,是今后教學努力和發展的方向。
教案方面:有些教師的教案設計不夠規范。如教學內容不具體,有的只寫完整的動作名稱,沒有寫本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定的偏大,沒有考慮一節體育課只有40 min(小學)或45(中學)min的時間,如果要在30 min左右的時間內學習、練習、到最后掌握某動作技術并達成目標是有一定困難的;還有一些教師基本部分圍繞主教材的教學方法、手段設置偏多,這樣要在實際的教學時間內一一落實,那么就會出現“蜻蜓點水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學好知識,掌握技能。
場地布局方面:從現場16節的體育課來看,有三分之一課的場地布置不夠合理。如有些課的場地布置太擁擠,活動展不開,造成跑步時跑跑停停;做操時左右前后手腳相碰撞;還有的課在布置場地之前,沒有依據活動范圍、場地大小以及學生情況來設計場地,出現了體操墊前后左右排的太緊,這樣就不便于各組的學練;還有耐久跑的彎道跑練習其標志設置不太合理,導致跑時的連貫性受影響等等。
準備活動方面:準備活動的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到后續學習或復習教材的學習質量。從這次現場課中不難看到,有些課的準備活動其針對性、趣味性欠缺。如田徑類的跑、跳項目,沒有充分跑跑、拉拉韌帶、壓壓腿把全身各關節韌帶活動開,再結合相關項目的附助練習進行活動,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受傷并影響到學習效果。
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基本部分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關鍵部分。從現場課中了解到:有些課制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手段其對接有困難。如認識目標和情感目標在體育課中很難看出有通過哪些途徑來達成;還有一些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偏多,其每一個教學方法安排的時間不足。任課教師沒有考慮到每一個教學方法,除了要進行講解、示范、調動隊伍、組織分解和完整動作的教學外,還要組織糾錯等。如果時間安排不夠充足,那么,就會出現“蜻蜓點水式”的教學,且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
整理放松方面:結束部分主要的任務要完成放松、調節疲勞以及有針對性的小結等。從這次的現場課中看到:有些課進行放松時其針對性、實效性不足,任課教師沒有針對本課的學練中所產生的疲勞部位來設置放松內容和手段,只是流于形式,力求整齊劃一,沒有從放松的角度出發,這樣就很難達到調節放松的目的。
真正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優質的體育課?一節優質的體育課就必須是真實的體育課;一節優質的體育課也應該是他人可以效仿和借鑒的;一節優質體育課也應該是學生都樂于參與的體育課;一節優質的體育課還應該是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內涵的體育課。那么,要評價一節體育課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學”,只有當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愿學、肯學、會學”才是一節成功的體育課。如果只是一節麻木的、機械的、甚至是痛苦的配合,那么這節體育課就不是一節好的體育課。
《十城市》現場課雖然已經結束了,但留給一線體育教師一個啟示:體育課教學要實現“有效課堂,提升學生體質”的目標,在課前就應做好備課,依據課標、教材及學生的情況,鉆研教材重點、難點,研究教法和學法,為上好體育課做好準備。教學中,要處理好教材重點、難點與健康知識、動作技術理論的關系;處理好教學方法、手段與達成目標的關系,使教師在一堂體育課中能夠比較高質、高效地教學,促進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發展體能。這也是接下來市區教研員和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所要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1]李晉裕.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1(1):87-91.
[2]李小龍.中小學體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EB/OL].(2010-10-20)[2013-06-12].http://wenku.baidu.com/.
[3]陳廣威.關于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EB/OL].(2010-01-06)[2013-06-20].http://www.studa.net.xueke/100106/135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