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師范學院法律系 湖南衡陽 421002)
圖書館權利是當前我國圖書館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圖書館學界的同仁們對其進行較系統的研究,且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圖書館權利沖突是圖書館權利理論中的一部分,學者們對其也進行一系列的相關研究,共有五篇論文專門論述圖書館權利沖突的。既有從微觀層面論述的,也有從宏觀理論架構進行論證的。但從學者們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的研究成果來看,其理論研究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特別是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原因、表現形式、解決的具體措施等方面并沒有準確掌握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內在實質。以下結合法治圖書館的基本理論,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基本理論談幾點想法,以便與圖書館學界的同仁商榷。
學者們從不同側面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且都是先分析了原因之后才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與方法。如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原因是:公民信息素質參差不齊、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缺失、社會對圖書館的重視不足和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的矛盾和沖突、正在發展中的相關法律尚存不完善和不完備的矛盾;〔1〕也有學者認為權利沖突的原因主要有:基于社會資源有限性的原因、基于社會習慣的原因、基于法律體系的原因、基于權利的位階不確定性原因、基于信息和時空的原因。〔2〕這些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產生原因的分析完全是宏觀的理論架構上的分析,并且這種權利沖突的原因分析對于法治圖書館的實踐沒有具體的指導價值。法治圖書館是一個具體法治活動,其原因與對策的分析應當著眼于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實際需要。
目前學界對圖書館權利沖突實質的分析,大多是借用了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劉作翔教授的觀點,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實質就是圖書館利益的沖突和圖書館價值的沖突。也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實質就是受眾作為信息接受者與信息提供者之間的權利沖突、受眾作為服務接受方與服務提供方之間的權利沖突。〔3〕實質層面應當是透過事物的表面而隱含在其內在的內容,圖書館權利沖突僅是一種社會現象,要分析其實質必須不被其表面的現象所誘導,僅是對權利沖突形態的分析絕不是對實質的闡述。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是利益與價值的沖突沒有準確認定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內在實質,從某種意義上,利益只是圖書館權利的內容之一,權利與利益是不可等同的,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是權利,只有被法律確認的利益才是讀者享有的權利。
圖書館權利是一種私權利,而圖書館權力則是一種公權力,在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過程中,圖書館及其圖書館管理員行使的是一種公權力,而不應當是圖書館權利。但學者對圖書館權利與圖書館權力不加區分,而將二者都納入了圖書館權利一個口袋之中。如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就是圖書館開展工作所必須擁有的自由空間和職務權力;〔4〕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是圖書館職業集團為完成自身所承擔社會職責必須擁有的自由空間和職務權利;〔5〕更多學者將圖書館權利界定為圖書館作為單位的權利和讀者的權利,其實這二者的權利是不可同語的。圖書館作為一個管理與服務部門,其不應當享有權利,而只是行使相關職權所享有的職務權力。如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是一種人權,主要是公眾的所有者權利,也是圖書館管理者的職業權利。〔6〕
目前學者們雖然提出了解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相應對策,但大多是從圖書館權利沖突解決的原則層面或者目標層面進行分析的,其在權利沖突解決的實踐中不具有指導意義。如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解決路徑為:遵循權利等級原則、符合發展階段原則、權利有限原則、利益平衡原則;〔7〕也有學者認為圖書館權利沖突解決的原則與方法就是:利益衡量原則、權利救濟機制。〔8〕
圖書館是一個公共空間,圖書館權利是一個局域性權利,但其權利體系所包含的內容也是非常寬泛和豐富的,各種權利主體與權利內容會產生不一致。盡管導致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原因是全方位的,既有國家法治層面的,也有讀者、圖書管理人員的個人原因。但對于法治圖書館而言,圖書館權利沖突應當只從其直接原因進行分析,這樣才會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的整合有理論價值。導致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許多圖書館通過制定規范性的管理文件給讀者權利設定的邊界不合理,從而導致權利沖突。制定規范性文件是圖書館進行制度化管理與服務的需要,但制度化的管理與服務必須在制度層面,首先必須實現正當化、合法化,否則制度化的管理與服務不僅不能實現,而且其危害將會更大。當前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問題文件”屢見不鮮,特別是對讀者權利的限定,部分問題文件不僅沒有有效保障與規范讀者權利,反而限制了讀者權利的實現。如高校圖書館往往在規定讀者權利時對教師、博士研究生等讀者群體以特別的權利,不僅其借閱環境好于一般的讀者、而且在圖書借閱、查詢方面有許多特權;對少數讀者如少數民族、外國學生、殘疾人等的正當權利沒有應有的關愛。僅僅因為某物給很多人帶來快樂,并不能使它成為正當的。〔9〕圖書館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對讀者權利的限定雖然在是為規范管理與服務需要,但其既不能失去合法性,也不能失去應有的正當性。其所規定的特別權利條款,不得與讀者權利產生沖突,否則在實踐中將失去正當性的基礎。同時在規定讀者權利時,往往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即對部分讀者只規定其權利條款,而對部分弱勢群體讀者規定的大都是義務性條款。這種制度架設,必將使權利在行使中產生沖突。“如果一切權利都在一邊,一切義務都在另一邊,那么整體就要瓦解了。”〔10〕第二,讀者權利意識不強與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的公權力意識不正。權利意識與權力意識是法律意識中的重要內容,讀者的權利意識主要表現為如何行使正當權利及權利應當在法定的范圍內活動,為權利而斗爭是法治圖書館的核心內容與價值追求,讀者權利行使恪守法定的界限是防止權利濫用與侵害他人權利的必然要求。同時權力意識也是與公民權利的實現不可分的,公權力的行使必須以權利保障為依歸。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圖書管理方行使公權力不當或違法,導致公權力與讀者權利之間的沖突以及讀者權利之間的沖突。
權利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權利體系本身就是一個錯綜復雜、互相交織的網狀體系。在中國的法治進程中,有大量的權利沖突現象存在,這些權利沖突現象既存在于一些立法中,更多地則存在于司法過程、執法過程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11〕圖書館權利沖突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中涉及多方法律關系主體,因此其權利沖突存在于圖書館運行的過程之中。雖然部分學者對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了較具體的分析,如有的認為有權利主體的沖突、權利內容的沖突、權利表現形式的沖突;也有的認為權利沖突實際上只是正當權利、法律權利的沖突等。其實圖書館權利沖突不外乎兩種基本形式,即圖書館權利本身的沖突和圖書館權利行使的沖突,而不能包括權利與權力之間的沖突、權利與利益的沖突。權利本身之間的沖突就是其內容之間的沖突,如應有權利之間的沖突、應有權利與法定權利之間的沖突、法定權利之間的沖突。讀者的知情權與相關主體的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就是一個典型的權利沖突形態。但是大部分權利沖突都是第二種類型的沖突,即圖書館權利行使過程中的沖突。權利本身一般是不存在沖突的,特別是法律權利,立法者在給權利設定邊界時就規定了權利行使的限度。如廣場舞大媽享有的健身娛樂權與周邊住戶的安靜權本身是不沖突的,而只是這兩個權利的行使過程中產生沖突。圖書館權利沖突一般表現為讀者權利行使之間的沖突,如殘疾讀者與普通讀者的權利沖突、教師作為讀者與學生權利的沖突、官員讀者與民眾讀者之間的權利沖突等。
內容與形式是一對基本的范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內容的體現。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形式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但內容具有相對穩定性。綜觀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各種表象,都是通過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予以體現的,即利益的沖突與義務的沖突。利益雖然不能與權利等同,利益只能是權利內容的一部分,但大部分情況下,圖書館權利沖突都是包含利益之間的沖突的,因此利益沖突是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基本內容。而其利益沖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讀者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和讀者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或集團利益的沖突。個人利益沖突是圖書館權利沖突的主要內容,如高校圖書館讀者為爭自習座位而發生沖突就是典型的個人利益的沖突。但圖書館管理過程中,也存在著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社會利益、集團利益之間的沖突。正如西方學者所言,社會所遇到的麻煩還不只是個人(或個人群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還有可能發生一方為某個個人或個人群體利益與另一方是作為有組織的集體單位的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12〕
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內容也包括權利主體之間的義務沖突。義務和權利是相伴相隨的,世界上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權利之間的沖突必然與義務之間的不一致是不可分的,圖書館權利沖突直接體現為權利之間的不一致,而其內容是讀者義務履行過程中的沖突。英國學者米爾恩指出,存在各種人的權利發生沖突的情況,在大多數場合,雖然不是在所有的場合,這種情況展現在某人所承擔的與每一項權利相應的義務之間的沖突之中。〔13〕美國學者沃爾德倫指出,提到權利沖突,我們真正的意思是這些權利所暗含的義務不能共存。〔14〕圖書館權利沖突都是與相關人員的義務之間的不一致分不開的,一方主體的權利與另一方的權利沖突,其中必然有一方主體的義務履行不到位,從而導致權利不能或難以實現。一個社會的權利總量與義務總量是相等的,對于個人而言一段較長時間內其享有的權利總量與所承擔的義務總量也會趨于大體相等,而圖書館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其權利總量與義務總量也是相等的,因此其權利沖突最終要通過義務沖突表現。并且權利行使過程中權利沖突本身就包含了義務的沖突,對張三而言是權利沒有實現,而對于相關人就是其應盡義務沒有得以履行。
圖書館權利沖突雖然只是表現在權利本身的沖突和權利行使過程中的沖突兩個方面,但圖書館權利沖突會牽涉到法治圖書館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如何解決其權利之間的沖突,不僅關系到讀者正當權利、合法權利的保障,而且也關系到法治圖書館與法治社會的實現。有權利必有救濟,這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圖書館權利之間的沖突不僅會造成權利體系的無序,而且會對相關利害關系人的權利造成侵害,因此協調權利沖突和為權利受損的當事人暢通法律救濟途徑都是解決圖書館權利沖突不可或缺的。
圖書館權利沖突中的部分沖突是由立法活動或規范性文件的制定造成的,從而形成了權利本身之間產生的沖突。盡管制度規定不能改變權利的內容和形式,但可以通過制度規定對權利規定相應的邊界和范圍,從而使權利在法定的范圍內活動。如駕駛員在道路上以多少公里每小時駕駛汽車是其個人權利,但交通法規會規定不同道路汽車駕駛速度(120公里/小時、60公里/小時等),其權利行使就必須在該范圍內活動。圖書館權利之間之所以沖突是因為權利本身之間沒有受到限制,而導致權利人任意行使權利。一方面,要通過國家立法,規定讀者權利的法定界限,確定個人權利行使的邊界。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我國與圖書館事業相關的立法雖然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出臺了《著作權法》、《教育法》等法律,但《圖書館法》一直未能出臺,因而尚沒有一部專門性法律文件對讀者權利進行系統的規定。許多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方的圖書館管理文件,如《內蒙古公共圖書館管理條例》(2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2000年)、《湖北省公共圖書館管理條例》(2001年)、《河南省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2002年)等先后出臺,其都對讀者享有的權利進行規定,但其權利條款之間存在著不一致,顯然是不利于讀者權利沖突在全國范圍內的協調與解決的。因此,當務之急是出臺統一的《圖書館法》,對讀者權利進行統一規定,從法律層面解決圖書館權利沖突。另一方面,各圖書館制定規范性的管理文件對讀者權利作出限定。圖書館的規范性文件是一種內部管理文件,其對讀者權利的規定必須遵循法律優先原則,即不得與法律規定不一致。同時圖書館的規范性文件對讀者權利的規定必須遵循比例原則,即其權利條款應當符合正當性的要求,要做到正當、合理、符合理性。
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內容大多為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因此許多學者提出將利益平衡原則作為解決圖書館權利沖突的基本原則。然而利益平衡對圖書館權利沖突解決并不是萬能的,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權利沖突。特別是對于讀者個人利益而言,是不存在利益大小之分的,因而無法通過利益的衡量來決定對誰的權利予以保障而將誰的權利則予以放棄,所以利益整合原則對個人權利沖突是不能發揮任何作用的。但利益平衡原則對于解決讀者個人利益與部門利益、集團利益、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的基礎,“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圖書館是一種公共資源,所有的相關群體都應當能夠平等利用和享有這種公共資源,而不能變成部分人的專有資源。同時圖書館的管理方不能為維護部分人或集團的利益而侵犯個人利益。不理解什么是個人利益,談論共同體的利益便毫無意義。〔15〕圖書館不能為了本部門的利益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干涉或侵害個人利益。讀者的個人利益再小也是大的,且圖書館部門利益都必須建立在讀者個人利益的基礎上,所以要真正實現不同利益的平等保護。民主并不要求完全的平等,但是它確實要求公民們能夠分享公共生活。重要的是:具有不同背景社會地位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彼此相遇、相互碰面,因為這是我們如何學會商議并容忍我們彼此差異的方式,也是我們如何一起關懷共同善的方式。〔16〕圖書館是一種社會的公共資源,其應當為保障個人權利的實現以及為民眾提供最優化的公共服務。如果出現權利的沖突,應當將讀者的個人權利保障置于首位,部門利益、社會利益、特殊群體的利益都要讓道于個人利益。
圖書館雖然是一個公共服務機構,但其運行過程中卻行使著兩方面的職能:內部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因此圖書館作為社會的公共服務部門,其行使的權力是一種公權力,而不是部分學者認為的圖書館也行使私權利。造成圖書館權利沖突與圖書館的公權力行使有著緊密關系,大部分讀者權利的沖突是由圖書館公權力行使不當或違法而致。圖書館的管理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特別權力關系,特別是圖書館與圖書館管理員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管理員與讀者之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法律關系,這種關系必須被慎重對待,否則就會影響相關人的權利行使。特別權力關系可以分為三大類型:法上之勤務關系;造物利用關系;公法上的特別監督關系。〔17〕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關系實際上就是其中的造物利用關系中的一種,因為我國的圖書館大都是公立圖書館,而公立圖書館是一種典型的公物,其運行應當根據相關公法規定。而近年來學者們將特別權力關系分為基礎關系和管理關系,只有其中的管理關系才認定為真正的特別權力關系。圖書館法律關系包括內部管理和對外服務兩方面,其管理關系應當依據特別權力關系對待,而對外服務關系必須遵循法律優先與法律保留原則,因此圖書館對讀者的服務不得違背法律規定而對讀者權利構成侵害,同時其管理權力的行使不得影響讀者權利行使。同時圖書館公權力的運行必須遵循正當程序,在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中由于程序不當導致讀者權利發生沖突的不在少數,如圖書館恣意作為導致讀者查閱資料或爭奪座位的沖突。程序不是次要的事情,隨著政府權力持續不斷地急劇增長,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權力才可能變得讓人能容忍。〔18〕圖書館公權力的行使只有遵循法定或正當程序的規定,才會使其公權力不至于擾民,從而真正實現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便民、為民服務。
有權利必有救濟,沒有救濟的權利形同虛設。圖書館權利沖突必然要有相應的解決機制,特別是對權利沖突中受損的權利人應當有相關的救濟方法和手段保障受損權利得到應有的補償或賠償。圖書館權利沖突的結果是產生圖書館管理、服務、使用過程中的紛爭,而這種紛爭應當有一種便捷的方式得以解決,能夠使公平正義得以實現。圖書館服務過程中如果對讀者的正當權益或合法權益構成侵害的,應當讓相關的讀者能夠通過正當渠道得以救濟。如借閱圖書超期對讀者的罰款就應當給相關人以一個申辯和陳述的機會,如果處理不當還應當給其向上級機關申訴的權利。凡是對讀者個人權利作出不利影響或決定時,應當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與申辯;對涉及圖書館或圖書館管理員和讀者權利之間的沖突或爭議的,應當實行回避,應當由一個中立的機構來進行裁決。對于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產生的紛爭應當有正當的解決渠道,而對讀者的合理化訴求應當按照正當程序予以及時解決。應當通過民主方式如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對圖書館權利沖突進行有效的化解,對于部分權利沖突無法通過內部或行政方式解決的,應當通過司法救濟予以解決。
1,3.楊敏群,陳愛民,王俊輝.淺談圖書館權利沖突.圖書情報工作,2008增刊(1)
2.征漢年,陶廣峰.現實的困惑:權利沖突.中州大學學報,2006(1)
4.劉茲恒,陳潔.關于圖書館權利的一點認識.圖書館雜志,2005(8)
5.趙紅.圖書館權利的定位、實現和維護.河南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08(4)
6.范并思.權利、讀者權利和圖書館權利.圖書館,2013(2)
7.許碧文.圖書館權利沖突問題研究.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3(2)
8.曾瑛.圖書館權利沖突論——一個微觀的視角.圖書與情報,2011(4)
9.(美)邁克爾·桑德爾.公正——該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8
10.(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72-173
11.劉作翔.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法學,2002(2)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398
13.(英)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夏勇,張志銘,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45
14.劉作翔.權利沖突是否是權利中隱含義務的沖突?——美國法學家沃爾德倫與威爾曼的爭論.南京社會科學,2013(9)
15.(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58
16.(美)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么——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鄧正來,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39
17.翁岳生.行政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272
18.(英)威廉·韋德.行政法.徐炳,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