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 河南鄭州 450002)
信息技術與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復雜化、動態化、多維性趨勢,尤其是在當前泛在信息環境下用戶表現出的極強的情景敏感性需求〔1〕,使單個圖書館在應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與用戶的動態化需求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由于自身能力和擁有資源的有限,單個圖書館在開展個性化服務時總是希望能夠共享和利用其他圖書館的核心資源與能力,進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于是,以移動圖書館技術為支撐的移動圖書館聯盟將成為未來圖書館資源共享與聯合服務的發展方向和理想模式。〔2〕
圖書館在開展聯合服務時,不可避免會出現服務質量連帶風險。〔3〕由于聯盟內成員館在管理水平、服務條件、服務能力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往往存在巨大差異,如何保證各館能始終按照聯盟組織者的要求,為用戶提供標準化、高質量的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聯盟在開展聯合服務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4〕當前關于圖書館聯盟的研究更多關注聯盟建設與管理、共建共享等宏觀性問題,而對聯盟具體運行中的微觀性問題,如契約制度、道德風險等關注較少。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之間是完全平等的合作關系,彼此之間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聯盟的維系更多是通過契約、合同、承諾來協調各方的關系,采取一定的機制規范和約束成員的行為。由于聯盟合作中各成員館投入的能力、資源與努力水平等信息的不對稱,不可避免地導致機會主義行為出現,進而造成聯盟的不穩定性。因此,契約是維系圖書館聯盟的重要紐帶,通過契約管理可以提高聯盟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合作效率。
所謂契約是指當事者之間建立在意愿性基礎上的,而且必須要兌現的共同承諾,即當事者之間相互對對方有一種共同認可的承諾,這種承諾既有共同認可性,又有共同意愿性,而且還有必須兌現性。狹義的契約就是指各種各樣的合同,廣義上的契約有信用形式、法律形式、道德形式、制度形式等四種表現形式。〔5〕圖書館聯盟是多個有共同利益的圖書館組成的松散聯合體,各成員館與自己隸屬的機構有嚴格的責任關系,而與其他成員館則是平等、獨立、契約式的關系,聯盟并沒有強制性的手段來制止違約行為,這就需要通過契約手段來規范和約束合作伙伴的行為,并制定懲罰措施。因此,契約是維系聯盟合作關系的重要手段。
契約機制是聯盟內部共享與協作原則發生作用的基礎。將各成員館之間的權利、責任和任務通過合同的形式規定下來,能夠減少聯盟的運行成本,規范合作行為,促使各成員館之間合理地分工協作。契約機制是聯盟有序高效運營的基本保證。聯盟作用的發揮關鍵是調動各成員館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夠有效地約束各成員的行為,即形成調動成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與規范成員行為的約束機制,而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使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契約化。契約機制是調節聯盟內部各種關系的基本方式。通過在契約中明確規定爭端的解決辦法,就可以及時緩解成員之間的矛盾,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提升圖書館聯盟的相對穩定性與合作績效。契約機制是防范成員館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的有效手段。通過制定成員違約行為的懲罰手段,就可以使對個別成員的制裁具有法律依據和效力。
因此,契約機制是規范聯盟成員的權利、責任、義務、利益和風險的重要機制,是圖書館聯盟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契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契約的主體可分為多邊契約和雙邊契約。多邊契約是三個或三個以上法人或組織之間簽訂的契約合同,用于約束多個主體的行為;雙邊契約是兩個法人或組織之間簽訂的契約合同,用于約束雙方的行為。根據契約約束力的強弱程度,可分為強契約、弱契約和關系契約。強契約是對契約主體行為約束力強、受到法律保護的契約;弱契約是指對契約主體約束力較弱,多是規范和指令形式的契約;關系契約是指對契約主體沒有約束力,但可以影響個人和組織行為的非正式協議或不成文的規定。根據契約的穩定程度可分為靜態契約和動態契約。靜態契約是指無太大變化的一次性的契約合同;動態契約是指在內容上有許多靈活性選擇的條款。〔6〕各個圖書館聯盟可以根據組建的目的、功能和周期長短,選擇制定相應的契約類型。
一般而言,圖書館聯盟的契約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即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契約和具有道德規范性質的非正式契約。正式契約是合作成員簽訂的書面化的合同,是目前圖書館聯盟的主要契約形式。聯盟的組建就是通過合作成員共同參與制定并簽署合作協議實現的,聯盟成員的吸收接納也要求其簽訂這種合作協議。
非正式契約是組織內、組織間廣泛存在的現象,一般表現為關系契約和心理契約兩種形式。“關系契約”概念源自于美國法學家Macneil提出的關系契約理論。Baker等人認為,關系契約是貫穿于企業內或企業之間的、對企業個體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的非正式協議或不成文的行為規則,它有助于克服某些正式契約所固有的不足。〔7〕關系契約的主要特點是“自我執行”,即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參與者自行協調來完成的,沒有經過制度、仲裁者等第三方的干預。“心理契約”是美國管理心理學家施恩(E·H·Schein)提出的,是員工和組織之間的一份內隱的協議,是以許諾、信任和自覺為基礎,形成的關于雙方責任的各種信念。它是“當事雙方不通過某種顯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進行意思表達,而通過各種心理暗示的方式,在雙方相互感知并認可各自期望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套隱性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8〕引導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的行為,法律不如自律。關系契約和心理契約從道德層面約束成員館的行為,因而有利于形成各成員館的自律機制,與正式契約形成一種互補的關系。然而,良好的關系契約和心理契約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合作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的。
圖書館聯盟各成員的權責劃分、利益分配、風險分擔必須通過契約加以規范。契約合同機制是約束和規范聯盟成員行為的重要機制,是聯盟正常有效運行和防范風險的重要保障。它具有以下特征:①聯盟契約的參與成員館都具有意愿性。圖書館聯盟契約由聯盟成員共同協商、談判確定,契約條款內容反映各成員館一致的合作意愿,各參與成員對契約的內容與形式都完全認可。②聯盟契約條款具有內容上的清晰性和形式上的完整性。聯盟契約制度要有一個合法的范本,條款內容表述清晰、明確。正式契約應明確規定各成員的責、權、利、險關系,制定合作方案、合作利益分配方案等,針對契約不完備的問題,還應在內容上包含例外情況、特殊情況的處理原則和方式等。③聯盟契約在執行上具有獎勵性和懲罰性。聯盟的實際績效由成員館的共同投入決定,而成員館在聯盟活動中是否投入了真實的水平、技術或訣竅、資源等,這就需要聯盟組織者對合作績效以及合作成員的貢獻與努力程度進行客觀評估,對那些能力較強、提供較高努力水平的成員館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時對那些能力較差、未提供努力或出現機會主義行為、并給聯盟帶來損失的合作館制定嚴厲的懲罰規則。④聯盟契約具有合法性。契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協議,圖書館聯盟契約機制一旦建立,就必須實現,具有法制性的要求。
圖書館聯盟契約機制的具體內容制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它們共同決定契約機制的內容條款。一般而言,影響契約機制構建的主要因素有:①信息因素。聯盟組織者與各成員館對信息的掌握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契約的內容。一般而言,參與契約制定的主體擁有的信息越充分,契約的內容對其就越有利。因此,在簽訂聯盟契約時,各成員館要清楚地了解聯盟的目標、功能以及參加聯盟后的利益、責任和義務,認真研究協議的各項條款,不能盲目地簽署聯盟協議。②利益因素。合作成員參與聯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聯盟成員在確定契約制度的具體內容時,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考慮和選擇。③能力與地位因素。一般而言,如果行為主體處于強勢能力與地位方面,該契約內容就會有利于該成員館;反之,如果行為主體處于弱勢能力與地位方面,在契約關系中該成員館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④可預期的因素。各成員館在簽訂契約的具體內容時,往往取決于對未來的預期。但由于契約的簽訂是在聯盟的組建階段,而在今后的運行中聯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合同不可能預見到合作活動中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因此,聯盟契約還應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修訂,以使其不斷完善。
契約的目的在于引導成員館之間的合作,以促使合作利益能夠順利實現,因此,契約機制的完善是圖書館聯盟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圖書館聯盟的具體實踐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各成員參與聯盟的動機、價值取向、利益評價等各不相同,以及合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使得契約條款不完備,違約、欺詐、鉆合同漏洞的現象常有發生。如何防范風險,簽訂一個較完善的合同,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做到防患于未然或及時補救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各成員館制定聯盟協議時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平等,二是詳盡完善。即聯盟協議要各成員館共同參與制定,各成員在聯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享有平等的權利,要制定對等的責、權、利、險關系,防止個別成員館的意愿強加于其他成員之上。在簽訂合同之前,認真分析合同的條款,分析自身的核心資源和能力與所承擔任務的匹配性,在簽訂合同時聘請必要的法律顧問,防止合同漏洞,并在合同中增加詳細的可變動條款或因環境變化對合同進行必要調整的條款。參加聯盟后,成員館要認真履行承諾的協議事項,即使在履行協議中遇到給本館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也必須克服困難,保障聯盟事務的正常進行。如果事實證明本館不適宜參加此聯盟,也只能在協議到期后,或在確認不會對聯盟整體和其他成員造成不利影響時才能退出聯盟。國內圖書館聯盟中已經出現過簽約后又擅自退出采購集團、對整個聯盟的履約造成困難的現象。這是聯盟發展中需要認真注意的情況。〔9〕
圖書館聯盟契約機制設計的思路。委托——代理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委托人如何設計一個契約以約束代理人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動,研究限制代理人自私行為的管理機制以及各種控制和激勵機制。因此,利用委托代理理論進行契約設計,通過事前約束、事中動態監督、事后控制等一系列契約機制,為防范聯盟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提供基本指導。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圖書館聯盟契約設計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精心設計契約的形式盡量尋求成員館個體利益與圖書館聯盟整體利益的統一。在圖書館聯盟中,各成員館擁有私人信息,處于信息優勢,而聯盟的組織者則相對處于信息劣勢,要實現整個聯盟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通過設計契約來約束各成員館的行為,實現各成員館的配合與協調。契約的設計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激勵相容約束和個體理性約束。即聯盟中的成員館接受契約所獲得的利益不得少于其不接受這個契約所獲得的利益,成員參與聯盟所得利益不得少于其獨立運行所得利益。這是因為各個圖書館都是“理性的”,其加入聯盟都是為了獲得通過自身無法獲得的資源和能力優勢,參與聯盟的基本條件是有“利”可圖。最終,聯盟成員均能獲得合作帶來的收益,同時承擔違約的懲罰以確保契約的順利維持和執行。
聯盟契約的設計應當以承認信息不對稱為前提,以激勵相容為核心,最終構建出一套現實可操作性的契約機制。基于此,圖書館聯盟契約機制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建立在信息對稱基礎上的條款,這部分內容事前可以做出較為精確的預期,能夠盡可能明確表述并為聯盟各成員館共同認可;另一部分為事前不可能為聯盟各方所共同預期并認同,因而無法明確寫明的條款。具體而言,在簽訂和履行合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確定聯盟的目標和宗旨;②明確聯盟各方的權利義務劃分,同時為防范合作成員的機會主義行為而制定限制性、排他性條款,如設立懲罰機制;③制定合理可行的利益分配原則;④明確聯盟續簽、終止、成員的接納和退出條款;⑤注意時效問題;⑥注意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圖書館聯盟契約機制的維護。所謂完全契約是指能夠詳細地描述未來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并且能夠針對每一種可能的情況規定解決方法和處理方案的合同。而在現實中,由于聯盟各方的有限理性、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以及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得要制定一個包含聯盟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事先做好安排的合同是不可能的。因此,圖書館聯盟契約必然是一個不完全的契約。這就需要各成員館充分認識到契約的重要性、共同參與制定契約并進行契約維護,同時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的對契約進行適應性調整。
圖書館聯盟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其在運作過程中會不斷地吸收接納新的成員館,也會有一些成員館退出聯盟,同時其在運作中也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因此需要對圖書館聯盟進行一些調整,契約也要隨之進行相應的修改,這就涉及契約的維護問題。另一方面,盡管圖書館聯盟是合作各方圍繞共同戰略目標建立的相互補充、相互發展的合作關系,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矛盾,這就需要各方對合作協議進行重新審視和修改。聯盟各方達成的協議應該是動態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在保持聯盟的核心理念的同時,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從而解決聯盟中出現的新問題。聯盟契約維護,一方面要靠制度規范和成員館之間的再談判對契約進行適應性調整,另一方面要靠彼此的誠信和每次合作給對方帶來的滿意度。因此,圖書館聯盟的組織者應以開放的心態看待聯盟契約內容,對聯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按照協議規定進行處理,對于聯盟協議未作規定而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積極組織成員館進行談判、協商解決,通過維持好長期的伙伴關系進而維持圖書館聯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在開放的移動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聯盟應成為一個以移動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全方位信息資源為基礎的多元化的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優質的聯合服務是圖書館聯盟的核心任務,也是聯盟的根本宗旨與價值所在。但在圖書館聯盟的實際合作活動中由于涉及多個主體,各主體又具有能動性,聯盟成員在共享集體資源的同時并不必然進行資源的共建,一方的“搭便車”行為必然引起其他成員的連鎖反應,導致聯盟的不穩定性。另外,聯盟成員館之間是平等的協作關系,聯盟并不能對成員進行強制性管理,只能通過契約手段進行約束和規范。因此,契約是保障圖書館聯盟高效良性運行的重要機制,也是防范成員館出現機會主義行為的重要途徑。
1.張樹良,冷伏海.Web環境下個性化信息的獲取和個性化服務的實現.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4):77-81
2.梁欣.移動圖書館聯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未來的發展趨勢.情報資料工作,2012(2):65-69
3.袁靜.圖書館聯盟服務質量提升的策略研究.情報資料工作,2010(5):74-77
4.關志英,王晶晶.我國圖書館聯盟館際互借服務質量控制研究——以CASHL為例.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4):30-35,41
5.契約制度.〔2014 -03 -13〕.http://wenku.baidu.com/view/fdd571fd700abb68a982fbdc.html
6.張青山等.企業動態聯盟風險的管理機制和防范體系.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102-103
7.George Baker,Robert Gibbons,Kevin J.Murphy.RELATIONAL CONTRACT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2014-01-06〕.http://web.mit.edu/rgibbons/www/RelConWP.pdf
8.曹威麟,朱仁發,郭江平.心理契約的概念、主體及構建機制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2):132-137
9.燕今偉.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和發展機制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