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光
(南通理工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2)
飲食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結合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特殊旅游形式,與此相關的旅游產品層出不窮,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國是世界聞名的飲食文化大國,中國菜系更是享譽世界的三大菜系之一,開發飲食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國人素有愛好美食的傳統,游客每到一地往往都會品嘗與購買當地特色食品,這就為飲食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市場。關于飲食文化旅游,學術界已經有不少研究,但專門研究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文章還比較少。2014年5月,南通獲得世界首個“長壽之都”的稱號,全市百歲以上老人有一千多位,約占全江蘇省的四分之一,長壽之鄉成為南通發展旅游事業的一個金字招牌。本文選取南通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方向、內容與實施方案,旨在為長壽旅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南通素有“長壽之鄉”的美譽,其下屬的如皋、如東、啟東等地均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在如皋地區140多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高達200多人,其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長壽之鄉”。南通獨特的人文與生態環境孕育了悠久的長壽養生飲食文化傳統,早在清代就出現了研究食療、食補的養生專家丁其譽,他在對家鄉長壽現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著名的《壽世秘典》,從順應歲時、合理膳食、適常起居、中醫調理等方面對飲食養生進行專門的論述,影響深遠。如今南通已經出現一批優秀的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如皋的長壽宴多次在國內外養生美食大賽中獲得金獎,“三香齋”白蒲茶干、“水明樓”黃酒、如皋蘿卜皮、如式香腸、肉松等長壽食品已經暢銷全國。
1.資源品級高,類型多樣
旅游產業的開發離不開優質的資源基礎,南通是世界上首個獲得“長壽之都”稱號的地區,因此可以說,南通的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國際性的知名度,品級相當高,這是開發飲食旅游的天然優勢條件。同時,南通的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種類也比較豐富,各地區特色各異。例如如皋出產蘿卜皮、白蒲茶干、“水明樓”黃酒等生態農業食品,如東、啟東以海鮮養生食品為特色,海安則以河豚養生飲食為其開發亮點,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差異。
2.交通便捷,可進入性好
可進入性是衡量一個地區旅游開發條件的重要相關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交通網絡與設施,才能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世界上已知的一些長壽之鄉往往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或者是位于高寒地帶,或者是位于偏遠的山區,而南通是我國沿海地帶唯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于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這在國際上絕無僅有。經過多年的建設,南通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節點城市,內外部交通四通八達,各旅游點之間可以實現快速便捷的聯動,這就為發展長壽飲食文化旅游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3.客源市場廣闊
充足的客源是旅游發展的必要條件,南通發展長壽飲食文化旅游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一方面,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態環境的污染,人們比以往更加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這一社會心態在旅游市場上表現為游客對長壽養生類產品比較青睞;另一方面,南通臨近以滬寧杭為代表的華東旅游黃金地帶,該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民眾出游率較高,南通的長壽飲食文化旅游既可以從上述地區吸引當地客源,也可以與這些地區的旅行社開展合作,將游覽滬寧杭的外省市游客吸引到南通來。
1.產品開發深度不夠
目前南通的長壽飲食產品開發還是以初級的現成食品為主,缺少深層次的挖掘開發。隨著旅游市場的日益成熟,游客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品嘗美味的食物,他們還注重于參與到食品的種植、采集、加工制作等層面,以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除了單一的食品之外,還可以涵蓋美食節慶、廚藝比拼、特色餐廳、田園觀光、食俗食禮、美食文學作品欣賞等多個領域。調查顯示,南通的長壽飲食文化資源開發在豐富產品體系、延伸產業鏈條方面做得還不夠,獨具特色的明星產品、亮點產品還比較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飲食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2.長壽旅游宣傳營銷體系不完善
南通地區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長壽之鄉只是眾多城市名片之中的一個,其宣傳力度遠遠不夠,游客往往會在眾多的旅游信息中忽略這一元素。此外,多年來南通的長壽旅游宣傳主推如皋,已有的旅游線路、長壽食品品牌也主要集中在如皋地區,如東、啟東等地的開發就較為滯后。現在南通全市成為“長壽之都”,需要進行統籌安排,在突出打造如皋長壽旅游精品的同時,還需要加快其他地區的旅游營銷,營造全面開花的良好效果。
3.飲食文化旅游專業人才缺乏
南通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開展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支持,主要包括規劃設計者、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基層服務人員。實踐證明,游客對一個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服務接待人員的素質與態度決定的。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游客對南通飲食旅游經營服務人員在專業知識、業務素質等方面的表現還不太滿意。飲食旅游表面看來是重在品嘗美味,可實際競爭力卻在于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游客感知文化的魅力則是需要專業服務人員這座橋梁來實現的。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南通發展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當務之急。
1.市場吸引力較大
首先,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素有飲食養生、追求長壽的文化傳統,自古以來從帝王將相到黎民百姓都熱衷于研究食療養生之法,這就為南通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開展奠定了廣泛的思想基礎。其次,當今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亞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這促使各個年齡層次的國人都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過去是老年人偏愛長壽養生類旅游產品,現在這一年齡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都加入了這一隊伍,南通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開展符合了這一社會潮流。最后,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人們不但要追求吃好吃飽,更要追求綠色健康無污染,長壽食品已然成為市場的新寵兒。
2.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的脈搏,適時推出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南通的旅游產品傳統上集中于以狼山、濠河、博物館為代表的觀光旅游項目,產品結構比較單一,這是不利于旅游業的長期發展的。相關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正大力推進南通新旅游產品的設計與推廣,出臺了相關的扶持獎勵政策,這就為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與發展機遇。
1.同類旅游產品的競爭
根據中國老年學會的評選認定,南通周邊還有太倉市、上海崇明、溧陽市等地入選中國長壽之鄉,長壽旅游在這些地區也正成為開發的熱點。因此,南通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發展必然會與周邊城市產生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這就需要在產品的開發中做到準確定位,突出特色,與兄弟城市形成錯位發展、合作共贏,避免陷入惡性競爭的怪圈。
2.食品安全質量保證
在長壽飲食文化旅游開發中,各類長壽食品的安全質量保證與保鮮技術是各供應商將面臨的較大挑戰。食品安全責任重于天,確保南通長壽食品的原汁原味、質量上乘,這直接關系到南通長壽旅游產業的興衰,更會影響到長壽之都的名聲。因此,在今后的開發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在食品的原產地保護、加工工藝流程優化、檢驗檢測等環節加強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1.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
旅游開發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在政策法規、環境保障、人才培養、資金保障等多個領域提供有力的支持。長壽飲食文化旅游資源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稀缺性資源,要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開發,國內知名的巴馬長壽旅游區已經出現污染現象,這就需要南通的相關政府部門做好先期的整體性規劃,防治盲目性的過度開發,尤其要確保長壽食品的安全質量過關。此外,發展旅游還需要交通、住宿、餐飲、服務中心等諸多配套設施,這也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統籌安排,以提高各景點的接待能力。
2.拓展與豐富產品的類型
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可以開發出的產品類型是豐富多樣的,南通要以長壽文化為核心,對現有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拓展和豐富產品的表現形式。除了已經比較成熟的長壽系列食品外,還可以在長壽養生文化主題餐廳建設、長壽飲食文化知識教育培訓、長壽文化食譜出版發行、長壽文化系列餐具開發、長壽食材培育基地參觀等方面進行延伸,形成較為完善的旅游產品體系,挖掘更多的消費價值。同時,各旅游目的地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特色,從游客的感知角度出發,設計出文化性與體驗性并重的明星產品。
3.積極開展多樣化營銷活動
科學有效的營銷活動是促進旅游產品快速進入市場,吸引廣大游客的有力推手。南通的長壽飲食文化旅游宣傳既需要制作旅游宣傳片、編寫長壽美食旅游指南、聘請名人代言等傳統宣傳模式,更需要拓寬思路,在目前流行的新媒體中尋找突破口。比如:創建官方旅游微博,第一時間發布最新的旅游資訊,通過點贊、有獎評論等形式與游客展開互動交流;拍攝主題微電影,在主流視頻網站上線宣傳;在知名網絡雜志平臺刊登系列廣告,以此來提高南通長壽飲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贏得游客群體的青睞。
4.提高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
對于旅游業而言,服務人才隊伍的素質水平是一個關鍵性的影響因素,游客的旅游感知往往是在與一線工作人員的接觸過程中形成的。南通開展長壽飲食文化旅游需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隊伍,具體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1)聘請優秀的專業人才到本地就職,主要是目前急需的規劃設計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2)加大對現有旅游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主要包括服務禮儀、講解技巧、長壽飲食文化知識、公關應變能力等方面;(3)與旅游院校進行合作辦學,采取訂單式培養等方法儲備后續人才資源。
[1]顧小光.飲食文化旅游的發展與創新研究——以江蘇海安河豚飲食旅游為例[J].市場周刊,2013(2):34-35.
[2]管婧婧.國外美食與旅游研究述評—兼談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現象[J].旅游學刊,2012,27(10):85-92.
[3]史濤.杭嘉湖地區飲食文化旅游資源與旅游產品開發整合研究[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3,9(1):69-73,96.
[4]李銳,黃亞芬.淺議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57-158.
[5]史濤.飲食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體系探析[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2(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