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馥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3)
近年來職業教育規模迅猛發展,由于就業方向明確、就業率高、工作相對穩定,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但是同時面對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基本素質也不斷下降。在職業院校中,學生干部的作用非常明顯,他們在學生在校期間起著組織協調作用,在學生定崗實習的過程中扮演著橋梁的角色。
具備什么素質的學生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干部,以及如何選拔出具有潛質的學生干部群體已經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日前,已經有研究將勝任力概念引入到學生干部的選拔環節中,但是由于職業院校相較其他高等院校具有“職業性”和“技術性”的特點,所以對職業院校的學生干部勝任力進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勝任力的定義最早是由Lyle M.Spencer提出的,勝任力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出色成就與表現平凡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特征,即與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績效相關的個人潛在的特征,包括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
學生干部是指在學生群體中擔任某些職務,負責某些特定職責,協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一種特殊的學生身份。學生進入大學,大部分同學已經成人,在管理方式上與中小學截然不同,強調自我組織自我管理,所以在大學擔任學生干部,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大學的學生干部隊伍由三個部分組成:班委、學生會干部、社團干部。班級常規事務和學生活動大多通過他們組織協調完成,所以,他們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是組織者也是執行者。
高職院校的學生干部相比綜合類本科院校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并不盡如人意,政治素質相對缺乏,紀律觀念不夠明確,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服務意識相對淡薄。所以需要從選拔上嚴格把關,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并做好績效考核工作。
筆者參考Hay公司的《基本勝任力詞典》,按照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的定義、人力資源管理的有關理論以及高校學生干部的特點,調查訪談了部分輔導員,參考了有關專家的觀點,從最初的65個指標,經過三次篩選,最終將勝任特征縮減為20個指標。
本文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根據學院學生干部的崗位職責、學生會及班委的年度考核以及輔導員老師對學生干部的評價,討論確定訪談績優樣本的選擇標準和條件如下:第一,獲得過校級以上的個人榮譽稱號;第二,在學校綜合測評中排在前10%;第三,輔導員或帶隊老師綜合打分考核在前10%。根據此標準選擇績優樣本10人,普通樣本10人,共20名學生干部作為訪談對象,其中大一6名,大二8名,大三6名。
行為事件訪談需要在事先了解被試者的基本信息,如任職時間及任職興趣等。訪談的時候選取單獨的訪談室,需要用錄音筆對訪談的內容進行錄音。訪談過程分為開場白、正式訪談、訪談求證和訪談結束四個部分,訪談內容主要根據被訪談者擔任學生干部期間認為自己最成功和最失敗的幾件事情,以及要求被訪談者指出職業院校中優秀學生干部應該具備的素質。訪談錄音的內容經過文字轉換,整理為文本資料。
利用SPSS軟件對不同績效組的訪談時間、訪談長度及勝任力出現的頻次等作統計,初步建立職業院校學生干部的勝任力模型。
為了確保績優組與普通組關于勝任特征的差異不是由訪談長度引起的,所以首先對兩者的訪談長度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根據表1,在訪談時間和訪談字數長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t=0.604,t=0.178),且p值均大于0.05,說明績優組和普通組在訪談長度和字數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1 不同績效組學生干部訪談長度比較表
根據附表1的統計,選取頻率大于1%的勝任特征要素作為被試認為“重要”的勝任特征要素。其中,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反省認知能力、原則性、熱情、自我控制共六項指標頻率小于或等于1%,我們認為這六項無法很好區分績優組和普通組,考慮在最終的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中舍棄。同時我們發現,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服務意識、職業認同幾項指標出現的頻率十分靠前,表明在判斷績優組和普通組的過程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初步確定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后,邀請5位具有3年以上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經驗的老師對14項勝任特征的重要性進行等級評定,同時挑選出屬于服務行業院校中對學生干部要求更加明顯的勝任力特征。在驗證過程中,斯皮爾曼相關系數為0.98,說明這些勝任特征是可以鑒別學生干部與一般學生干部的。
表3 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
從研究結果來看,本研究所得到的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與吳帆等構建的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基本一致,但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反省認知能力、原則性、熱情、自我控制幾個因素被舍棄。筆者認為,這些能力作為高等院校學生勝任能力特征,但無法作為職業院校學生干部的勝任特征,與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有一定關系。
同時,職業院校由于大多采取2+1模式,即大三學生就開始在企業頂崗實習,所以在實習期間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求學生干部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和觀察能力。而學生干部的人際交往能力、服務意識、職業認同、專業知識等能力同時也是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要求。
(1)對學生干部的學習成績提出嚴格要求。很多學生干部忙于工作,學習成績急劇下降甚至出現掛科的現象。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學生,日后從事的職業跟所學專業息息相關,所以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因此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科學方法,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正確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
(2)加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責任意識主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服務理念和奉獻精神,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之余,服務態度也十分重要。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直接面對顧客,服務和奉獻精神就尤為重要。
(3)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近年來,高校學生由于感情失意壓力過大等原因自殺的情況較多,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受到了很大考驗。所以,學生干部要在處理各種事務中學習調解情緒和心態,鍛煉自己遇事能做到沉著冷靜,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
(1)在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首先對學生干部的勝任能力方面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在人員選拔上嚴格把關,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培養體系,對待學生干部先培養后使用。同時,在對學生干部的考核激勵環節,明確考核方式,在推優入黨、評獎評優、就業推薦等方面做到分批分等級有限推薦。
(2)努力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學生骨干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技能素質和人際交往素質,要求學生干部能做到首先關心時事政治,了解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同時具備相當的專業技術能力,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自省、相互學習,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突破職業院校學生干部的“瓶頸”階段。
本研究初步構建了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其中包括了人際交往能力、服務意識、職業認同、專業知識四個職業勝任特征,和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參與能力、個人魅力、責任感、組織能力、幽默、學習能力十個標準勝任特征。這個模型對職業院校中學生干部選拔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反映出職業院校學生組織建設自身的特點,能夠為今后的學生干部選拔與培訓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附表1 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勝任特征構成要素在行為事件訪談中出現的頻率
[1]馬越.高校學生干部特征模型的構建與驗證[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陳雯,王典典.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現狀研究[J].職業教育,2014(3):268-269.
[3]吳帆等.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3(6):350-354.
[4]李如鐵等.高校學生會主席勝任力模型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6):122-125.
[5]呂瑩璐.學生干部選拔機制探討——基于勝任力與人格特征的關系視角[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4).
[6]王榮山,吳慶燕等.民族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的構建——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6):134-137.
[7]魯婭妮.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勝任力特征的實證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
[8]呂瑩璐.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的初步研究[J].學理論,2011(11):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