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悅
(江蘇理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微博等信息平臺被劃分為“第五媒體”之列,以其傳播渠道寬泛、信息交互性強和傳播速度快捷等特點,成為當代高校學生獲取能量與知識的最佳平臺。隨著通信技術高度發達,每個人都成為網絡平臺的終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獲取更多、更全高質量的創業信息,為高校實現教育、管理、引導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
實踐證明:基于網絡平臺的信息傳播具有極強的導向性、輿論性和擴張性,是可以被引導、改變和利用的。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在學生大量認可和使用微博等信息平臺的前提下,高校可以以此為教育途徑,通過定向宣傳、主題交流、熱門解讀、時尚品味等方法,既實現教學的目的,也實現創業的需求。
創業大師拉里·弗雷爾指出:“打贏21世紀全球經濟戰爭關鍵在創業型經濟”,而創業型高校的教育宗旨就是要培養更多具有實踐精神的創業型人才。網絡平臺海量的企業、產品、需求等都為學校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既可以通過平臺看到別人創業成功的典范,也可以通過平臺實踐自己的創業夢想。
當前,很多高校都把“創新創業”作為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力求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徹底消除“畢業即失業”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達到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完美對接。比如江蘇省高校以“創新創業創優、率先爭先領先”為教育精神,把創新作為創業的基礎,把創優作為守業的前提,力求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和創業型人才。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調研數據顯示:97.8%的軟件開發者正在或者考慮與信息服務平臺合作,信息開放平臺的價值得到普遍認可;2013年移動互聯網規模達到1000億元,比2012年增長57%,預計2015年達到2392億元。可見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為建設創新創業型高校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隨著移動APP客戶端的大量應用,各類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最常見的信息平臺終端,可以說有多少手機就會有多少終端。2013年,中國移動網民達到6.85億,預計2014年可達到7.76億人。2014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總數達到2468.1萬人,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型的數據終端,既可以閱覽、接收、下載,也可以上傳、評價和傳播,打破了過去硬件的限制,真正做到了“無界”。
高校依托地方生存并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建設創新創業型高校必須要在實踐應用領域體現自己的價值,走好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道路。
(1)在信息平臺的應用上存在認識偏差
部分高校在信息平臺的應用上存在著一定的認識偏差,認為用著麻煩、效果不好、關注度不高,導致出現抵觸心理,不能夠進行全方位的建設與管理。有的只開通不運行,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在信息平臺的應用上出現形式主義。主要原因在于觀念上的滯后,很多高校教研團隊認為網絡上充斥了大量的抄襲、剽竊和造假作品,使用過多對于發揮自身的優勢有所不利,所以他們往往選擇忽視微博等信息平臺的應用。
(2)監督管理運營機制不夠健全
實際上,微博等信息平臺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摸索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形成與社會發展、學校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相匹配的運營機制。從運營現狀來看,重建輕管、重言輕行、重借鑒輕原創的現象比較突出,缺乏監管、創新與活動,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這主要與微博等信息平臺仍然處于探索期有關,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自己專門的運營管理機構,而是采取兼職或者臨時指定的方式,嚴重影響了信息平臺的專業化進程。另外,也有可能受到微信、QQ等即時通訊的影響,降低了學生的關注程度。
(3)信息平臺應用互動性不夠
部分高校的微博等信息平臺使用效果比較單一,只發揮信息通知發布、新聞論壇以及基礎工作的公開、公示等功能,沒有發揮好信息收集反饋、與學生互動交流、熱點實事討論等功能,使信息交流平臺變成了公告信息欄。由于缺乏專業化團隊的參與,出現了更新不及時、話題不新穎、引導不得力等問題。互動性不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應有的規劃與管理,雖然相關部門就微博等信息平臺建設提出了建設意見,但在如何進行專業化運營上仍然處于空白狀態,各院校都處在自行摸索階段。
創新創業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出體現出創新性和創業性特點。所謂的創業不是指學生都要自己創造產業,而是指他們經過高校教育之后,要具備創業思維和獨立創業的能力;所謂的創新是指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具備原創、消化創新、借鑒創新和集成創新的能力。
正如微信出現在生活中,改變的不僅僅是QQ聊天軟件一家獨大,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基于此平臺還出現了新的營銷模式:微店。說明,只要轉變觀念,總會在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當中獲得即時效益。微博等信息平臺具備其他軟件所不具備的功能,基于網絡運營的最大開放性、接納量以及融合單元,我們也要看到信息平臺雖然是時代發展進步的產物,但在管理運營上仍然以道德良知為主要約束力。所以,其本質屬性為中性,其好與壞取決于使用者。要想取得全面的創新與發展,高校管理層必須要轉變思維觀念,加強“微認識”,提高“微素養”,對高校官博、系統二級機構、校友組織、學生組織、名師達人等微博進行監督、協調、引導和管理,不斷提高官博質量;要全面提高教育客體的媒介素養,幫助在校大學生建立甄別信息、獲取信息、傳播信息、分析信息和衡量信息的能力,建立與時代同步的意識、責任與義務。
要依托微博等信息平臺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對于創業型高校而言,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進步、科技進步、創新發展結合起來,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勢。要構建激勵機制。要使高校教師在繁重的科研、教學任務之余,能夠主動地去應用信息平臺,必須要建設一定的激勵機制,通過競賽、講評、展示等手段,提高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要加強隊伍建設。高校教師除了要具備與本職崗位相適當的教師手段外,還要具備與時俱進和發展創新的能力,只有培養一大批具備良好“微意識”的教師隊伍,才能夠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發揮出來,使他們成為信息平臺中的意見領袖,從而引導輿論走向。要提高責任意識。部分高校要求教師要建立自己的微博,但很多教師認為多此一舉、有名無實,必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質和責任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和學生做同步交流,才有可能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高校在加快推進創業方法創新時,往往采用校企聯合、校辦企業、自主創業等方式,但從實踐角度來看,對于高校自身贏利性經營的好處要遠遠大于對學生的教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微博為代表的信息平臺往往具備更廣闊的視野,能夠讓高校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足夠的資源和空間,提升辦公的透明化、高效性和公正性。必須要提高微博等信息平臺的互動性,特別是高校的官方微博不應該只作為通知公告存在,而是要成為高校和學生的互動平臺,對學校的具體事情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使命感和認同感。對于國家政策方針的變化、內部出現的傾向性問題以及社會出現的熱點問題,學校要及時引導,防止出現錯誤認識和思想偏差。要實現輔導員管理“平臺化”。要建立以微博等信息平臺為基礎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心理行為變化,有針對性地創設相關話題,為他們提供就業指導、心理疏導、查詢服務、安全建議和其他服務。要實現師生互動實時化。要通過建立師生互動“微博化”,解決傳統教育中的錯位和延時問題,實現學生管理和教育的無縫鏈接,教師依托信息平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學生可以不用排隊暢所欲言,可以更好地實現互動。
本文主要采取文獻查閱法、問卷調查法以及統計分析法,對基于微博等信息平臺上創新創業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深刻把握新媒體時代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微博等等信息平臺的應用上認識存在的偏差、監督管理運營機制不健全以及信息平臺應用互動性不夠等問題進行探究,制定更新思維觀念、健全運營機制、優化工作方法等應對之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當前,微博等信息平臺的發展及應用層出不窮,必將對創新創業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必須要樹立持續發展、創新發展和穩定發展的理念,始終立足于微博等信息平臺的應用,為高校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業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王華.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33-34.
[2]徐意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3:21-23.
[3]林超.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