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凱,翟虎翔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2.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1)
體育教學評價工作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對體育教學工作和教學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過程。好的教學評價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價值,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集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我國具有“國球”的美稱,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乒乓球運動作為自己大學期間的選修課程,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或年級,而且具有不同的乒乓球基礎,因此即使在同樣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下,同一個教學班的學生也會出現技術水平方面的明顯差異,這就導致乒乓球任課教師在選擇考核內容、制定考核標準和實施技術評價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而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乒乓球選修課的評價水平成為乒乓球教學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論文將對乒乓球教學評價工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試圖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評價是對事物價值的高低所做出的判斷,包括對事物的質與量做出的描述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做出的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量所做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即是對教學效率的評估,是以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設備、場地和時間等因素的有機組合的過程和結果為評價對象,貫穿于一切教學過程開始、中間和結束階段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為實現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發展服務,其實質是對學校教育中教學效果和效率的關注,其作用是為診斷學生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優勢和不足,監控學生在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進步幅度,并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做出等級評定,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做出評價。教學評價的類型根據評價的作用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根據所運用方法和標準的不同可劃分為相對性評價和決定性評價;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可劃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常用的教學評價的方法有觀察法、測驗法、調查法和自我評價法。教學評價的原則主要應體現評價的客觀性、發展性、指導性和計劃性四個方面。教學評價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體育的診斷和分析能力,改進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服務。
過分強調總結性評價模式的應用,但對形成性評價模式不夠重視,對乒乓球課程評價的內容單一,片面強調考試結果,而忽視了對體育教學過程的評價。從評價的指標來看,過分強調決定性評價指標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行為態度等方面的形成性評價指標的運用,而對這些指標的評定是提高乒乓球教學反饋效果并提高學生掌控乒乓球運動技術能力十分有用的。
重視決定性評價模式的應用,但忽視了評價的相對性。決定性評價模式主要是安排在學期末實施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乒乓球技術評定方面,而對乒乓球基礎理論、裁判法、身體素質方面的考核不夠,這種考核方式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能力的先天性差異,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水平程度的差異,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不平衡,忽視了學生的進步幅度,容易導致先天素質能力好的學生不需努力即可獲得高分,而先天素質能力差的學生即使付出較大的努力也難以達標的情況發生。
乒乓球技術評定的主觀性強,但缺少學生評價。對乒乓球技術評價通常是根據教師的經驗和動作形象標準進行的主觀評定,學生個體自身評價在學習評價中所占比例比較小,由于主觀評定工作比較復雜,因而容易受到教師自身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造成主觀印象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的情況發生,導致技評分數的不合理,評價結果往往比較片面,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技術水平,最終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對學生的技術水平做出客觀評價成為目前乒乓球教學評價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學評價工作強調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模式,據此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評價模式可以劃分為診斷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類型。診斷性評價主要應用于開學之初,目的是了解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技術基礎和身體素質等情況;形成性評價把乒乓球教學的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個階段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檢測評定階段目標完成的情況;終結性評價主要是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進行以檢驗和總結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因此,在乒乓球選修課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將這幾種評價形式融于整個教學過程,就可以為任課教師提供控制整個教學活動的信息和依據。但是,依據目前我國高校乒乓球選修課的課程安排特點,選擇形成性評價模式的應用比較合理,因為形成性評價不僅可以向任課教師提供反饋計劃完成情況信息,還可以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調整、完善和控制的依據,最終為實現階段性教學目標服務。此外,形成性評價模式還充分注意到了考評時間的延長性,為學生技術的形成提供練習時間,這也從無形中提高了學生乒乓球技術動作的練習密度。
在選擇評價方法之前,應首先確定所要采用的評價標準類型和評價量表。評價標準即選擇與乒乓球教學評價相適應的價值判斷標準。評價標準根據評價的目的和任務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即比較標準、理想標準和個體標準。由于比較標準是用于個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現實水平的比較,因此適用于對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量表是將實測數據換算成分數的規則。高校乒乓球選修課中常用的評價量表有標準分量表和百分位數量表。因此,在教學評價中常用到的評價方法就是離差法和百分位數法兩種,這兩種方法屬于比較標準類型,也稱相對性評價標準,是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成績進行的評定。高校乒乓球課相對性評價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中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并依據學生個人的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其成績的優劣。應用此種方法時,通常需要設立相應的浮動機制來滿足不同運動水平學生的需要。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因此評價內容的選擇方面要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要能夠滿足教育目標的要求,即對教學評價指標的選擇要把握評價內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則。這是保證測試內容能否有效反映普通高校乒乓球實踐課教學目標的關鍵。所謂可靠性是指在相同測量條件下,對同一批學生使用相同測量手段,重復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程度較高。有效性則是指所選擇的測試內容能夠反映所測屬性的準確程度,反映了教學和測試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在選擇評價內容時,重復重視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則,那么在教學評價中所測試的數據就能反映出學生掌握技術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能檢驗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高校乒乓球課所選擇的評價內容應涵蓋運動技能、課程認知度、學習態度與行為狀態、交往與合作精神以及學習和運動過程中的情意表現幾個方面。選擇的技術評定指標應側重對反手推(撥)球、反手搓球、正手近臺攻球、推擋側身攻以及教學比賽等內容。
所謂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是指讓教師、學生個體和同班學生共同參與對教與學的效果做出評價。依據現代教學評價日益重視被評價者作用和地位的發展趨勢,增加評價主體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或同一時期的不同方面,主動發現自身的進步和不足,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此外,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還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克服相應階段的不足之處,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最終形成連續不斷學習的內驅力。
[1]謝冬興.高校乒乓球課教學目標與學習評價矛盾之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26-127.
[2]余曉光,楊彥龍.大學生乒乓球選項課學習效果民主評價體系研究——以沈陽農業大學乒乓球選項課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2):225-228.
[3]毛曉榮.高校乒乓球課綜合評價模式探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