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瑩
(黑龍江工業學院,黑龍江 雞西 158100)
中國目前正逐漸發展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場。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專業人才在旅游業發展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到2015年,我國旅游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良好、規模適當、結構較為合理、與旅游業發展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隊伍,旅游人才效能顯著提高,旅游行業人才聚集能力顯著提升,旅游人才競爭實力顯著增強,為把我國建成世界旅游強國奠定人才基礎。因此,旅游人才的培養極大程度地制約著旅游企業與整個旅游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由于我國目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如旅游人才穩定性較差,人才聚集能力較低;旅游專業人才整體專業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素養;旅游人才的培養缺乏有力的支撐,旅游人才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能力也很弱。這就造成旅游專業人才的總體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新興旅游業態的不斷涌現,如旅游地產、旅游會展及旅游裝備等業態的出現,更是加大了旅游專業人才與行業發展的差距。
目前,許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以培養基礎扎實,有較強理論知識的高素質、高能力的旅游行業人才。大部分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自身特色。現今的旅游管理專業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發展方向,而是與如酒店、會展等其他專業與領域進行交叉與融合,形成了多種培養方向,但其課程設置主要是以管理類的課程為基礎,專業課程設置雜而不精,缺乏對學生的專業服務意識及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
人才培養目標是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課程則能夠更全面、具體地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由于目前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缺乏專業性,導致旅游管理的專業課程缺乏合理性,缺乏完善性,無法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大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多是以學科特點為出發點,缺乏對旅游行業的現狀、市場發展及市場需求的了解。因此,目前,大多數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管理類課程較多,而相關的旅游技能課程則較少。
高校旅游專業的教師缺乏與旅游企業管理人員的溝通與聯系,有的教師甚至與行業脫節,講導游的沒做過導游,講酒店的不了解酒店的運作,嚴重缺乏實踐經驗。這也是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缺乏關于專業知識的課程設置的重要原因。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教師自身水平的限制,導致高校旅游專業的理論課程缺乏實踐活動的支持。目前,高校旅游專業的實踐課程基本上可以分為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集中實踐以及學生自主實習三種形式。
在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大部分專業課是作為某一門理論課程的補充存在的,即將一門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而實踐課程所占學時較少,內容也基本上與理論課程相差無幾。而集中實踐以及學生自主實習基本上就是將四年的本科課程學習分階段進行,前三年集中學習理論課程,最后一年集中進行實踐實習。有些學校將最后一年的實踐實習與畢業實習相結合,由學生自主實習,這種狀態下學生缺乏專業的指導,找不到合適的實習崗位,因此實習效果大打折扣。但也有一部分高校在最后一年為學生安排實習崗位,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學生安排實習內容,使學生真正得到實踐課程的學習。但這種形式也存在著問題,即難以保證理論課程內容與實踐活動的有效鏈接。
通過對目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的分析,為更好地培養旅游行業的專業人才,使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能夠與市場需求接軌,我們提出以“五能”為目標、“四促”為手段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五能”“四促”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五能”作為旅游人才規格的培養目標,即培養能從事管理工作,能進行實際操作,能進行職業生涯管理,具有發展潛力,能創新創業,能愛崗敬業的旅游專業人才;以“四促”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大雙師比率,以促進企業人士與教師的交流,通過加大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率,來促進學生專業理論學習,通過加大技能大賽獲獎率,更好地促進職業素養養成,通過加大實踐教學比率,促進專業技能提高。
高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已經從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主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應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旅游行業以及人才市場需求的現狀,注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
現行的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存在著不分主次,缺少核心的問題。以“五能”為目標來整合課程體系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近年來,旅游行業越來越關注開發和銷售旅游產品,這就需要更多的旅游產品的開發者。因此,以“五能”為培養目標,整合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開發理念,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從而為旅游行業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該課程體系中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以“五能”為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要考慮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及相關課程的整合,課程之間要有橫向及縱向的聯系。整個課程體系中設置了飯店管理概論、前廳與客房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關于酒店和旅行社的管理能力;旅游服務禮儀、導游實務、急救知識、旅游服務心理學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形體訓練、化妝與理容、黑龍江導游基礎知識、導游詞創作與講解、營養學等課程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能力。另外還特別設計了SYB課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
“五能”型旅游人才的培養要以“四促”這個培養手段為保證,打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界限,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既重視理論課程的學習,又要加強實踐課程的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使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旅游市場的需要。
1.在理論課程中融入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
將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融入理論課程中,能夠使學生對資格考試的內容記憶得更為深刻,可以大大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率。而通過加大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率,又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專業理論學習。例如在課程設置中開設導游實務及旅游政策法規等課程。
2.針對技能大賽,開設相關理論實踐課程
針對一些旅游行業的技能大賽,開設相關的理論實踐課程,如旅游服務禮儀。同時倡導學生自主開展鍛煉職業技能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沙龍、導游大賽等,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促進其提高實際操作的能力。通過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的相結合,加大技能大賽獲獎率,更好地促進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
3.加大師資力量,提高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
加大師資力量,主要有兩個途徑。一種途徑是提高現有教師的自身素質,加大“雙師”比率,如對現有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進修,鼓勵專任教師到旅游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通過這種途徑不僅能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又能夠使教師接觸到旅游企業的實際運營。另一種途徑則是邀請旅游行業的業內精英作為兼職教師為學生授課或者開辦講座。通過這種途徑可以為旅游專業的教學帶來更多行業前沿的信息以及旅游企業經營的實踐經驗。通過師資力量的培養,加大雙師比率,促進企業人士與教師的交流,從而達到提高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師資隊伍的培養與提高是改進應用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首先,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國外旅游名校對教師除了基本的學歷要求外,一般都非常重視職業證書和從業經歷。在加強“雙師型”教師方面,如參加全國性的專業知識培訓、選派教師到辦學經驗豐富的重點院校進修學習、參加學術交流、委派教師到旅游企業實踐作為師資培養的重點工作之一,使教師能積累和更新實際經驗等;其次,應拓寬“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來源渠道,積極地把旅游企業中一些有一定學歷、一定教學水平的業內精英、優秀員工請到學校來講課,實現課堂與職業的零距離對接;積極地邀請旅游企業的優秀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師,定期為學生開辦講座,拓寬學生視野,突破習慣性思維。
4.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
旅游行業的特點就是非常突出其專業性,因此要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就要打破理論課程一統天下或實踐課程占次要地位的傳統培養模式。將一些理論課程改變授課模式,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如導游實務、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英語等課程變為理論實踐課,既有理論的講授又有實踐的訓練。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加大實踐教學比率,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高。
旅游專業“五能”“四促”型理論教學體系構建,是以“五能”為目標、“四促”為手段,對現有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更多地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職業生涯管理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旅游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1]袁媛.中國旅游人培養模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2]孫寶鼎,劉佳.基于行業需求的本科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17):141-142.
[3]陳萍.旅游市場需求與旅游人才培養的探討[J].中國人才,2013(6):146-147.
[4]尹元甲.“四對接,零距離”培養旅游專業人才[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7):151-152.
[5]王海莉.基于旅游市場需求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才智,2013(4):116-117.
[6]李德志.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下的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