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PBL教學方法在財政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李麗
財政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如何將財政理論與經濟實踐融合是課程教學的難點。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以“問題”為中心,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尋求解決方案,達到更好地理解財政學知識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提高財政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PBL教學法 財政學教學 設計運用
財政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在這個目標的達成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以“問題”為中心,根據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能力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PBL,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是由美國精神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最早在加拿大M cMaster大學醫學院進行教學嘗試。目前,PBL教學已從最初的醫學教育拓展到其他學科的教學。
(一)PBL教學方法的特征
傳統的LBL教學方法以知識的講授為主,教學過程表現為知識由外而內的輸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處于相對被動地位,教學互動較少,較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尤其是財政學這類理論性強的課程。PBL教學法更側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通過提出恰當的“問題”,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分工與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角色,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獨立整理文獻資料,并有效開展團隊合作,從而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法主要有三個特征:第一課程學習的主角是學生。教學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學生的主動配合。第二,教師要在了解現實經濟活動及學習要求的基礎上設計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并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第三,教師要具有一定創造適當的學習環境的能力。在這一環境中,激勵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解釋問題。所以,PBL教學法關鍵點是問題的設定與教師的引導。這將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提出觀點,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師生互動會明顯加強,教學效果會顯著提升。
(二)PBL教學方法的要點
PBL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設計問題。這是PBL教學方法的核心,也是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的關鍵點。問題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圍繞教學內容,盡量結合學生已經學習的其他課程,拓展思維。其二,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相符合。其三,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多關注學科的熱點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第二步: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小組成員應明確分工,減少個別學生“搭便車”行為。
第三步:鞏固階段。通過小組成員課堂匯報,一方面,對于各小組的獨創性與優點要加以鼓勵及肯定;另一方面,總結共性問題,并引導學生注意及改進。此外,教師可以表格方式記錄小組討論與課堂匯報內容,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
(一)財政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財政學是以國家為主體的財政分配活動及其基本規律的學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漸完善,政府主要以宏觀調控方式干預經濟活動,而宏觀調控的工具之一就是財政政策,所以財政與經濟活動中很多問題密切相關。學生通過學習財政學相關理論,可以客觀理解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由于偏重理論性,所以財政學知識比較枯燥。無論是財政支出還是財政收入,抑或政府管理體制及財政政策,都較抽象。因而,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
另一方面,財政學課程又具有明顯的實踐性。財政與各層次經濟活動息息相關。所以,學生可以用所學知識分析經濟現象。例如,財政支出的構成,新聞媒體經常有相關的報道,但是,怎樣理性看待這些報道,就需要相關的專業知識。如果教師能有效引導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則能體現學習的實際意義。
(二)PBL教學法在財政學教學中的運用
1.PBL教學法的實施必須以完整的財政理論知識為基礎。PBL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來學習,這個過程的完成需要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中,PBL教學法應與傳統的TBL教學法結合。當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時,首先應具備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應充分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與背景框架,讓學生理解在什么情境下解決問題。
2.PBL教學法教學思路的設計。
(1)PBL在財政學課程中的應用首先是問題的設計。這里的問題應側重于現實經濟活動中有一定爭議,還沒有明確答案的財政難題。這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選擇能力。問題的選擇要注意幾點:一是所選的問題能從多角度理解。二是所選問題要與現實經濟活動相關,難易度適中。三是問題的選擇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有確定的研究范疇。
(2)PBL教學法的教學設計。首先,確定分組。一般小組成員6~8名,分組不是簡單地將學生集合在一起。分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強調合作學習的關鍵點,并制定有效的規則。注意小組成員團隊意識的培養。分組中應盡量避免隨機組合。教師在課堂教學觀察的基礎上,確定小組成員。基本原則確定后,進行分組,確定小組成員與小組長人選,課后由小組成員明確各人分工,并對分工情況加以說明、記錄。第二,分組完成后,教師結合案例或現實熱點提出問題,同時明確學習要求。問題一般應提前1~2周告知學生,并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提出建議。學生以所學知識為基礎,通過圖書館資源查閱文獻、數據、案例等,結合問題對資料進行整合,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前提下,形成文字資料。在完成財政支出的學習之后,教師提出以所學的基本知識分析財政支出結構特點及變化、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提出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財政支出結構有不同分類,首先確定從哪個角度分析。數據的收集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學生從哪些途徑整合數據資源。鼓勵學生多討論、勤思考。第三,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后討論與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同時回答教師提問。各小組依順序上臺陳述其觀點及分析過程,并回答教師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其他小組成員提出質疑,并進行辯論。最后教師解答共性問題,總結各小組報告,并對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做點評。通過這樣,各小組能基本做到格式規范,數據整理清晰,邏輯分析條理。個別小組能突破所學知識框架,結合相關的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歸納,在理解財政學內容的同時,也整合了所學的其他課程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融會貫通的目的。報告結束后,教師應將所解決的問題回歸基礎理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解決、完成報告后能提煉相關觀點的同時,再與基礎理論相比較,加深印象,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第四,課后鞏固階段。教師建議學生充分運用學校圖書館的財政學課程數字化教學平臺,點擊時事講座、名家訪談等,拓展知識面。同時,可以閱讀相關的參考書目,如有疑問,可以在線留言,教師會即時解答,當然也鼓勵其他學生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
(3)PBL教學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一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在PBL教學中,教師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變為學習引導者,因此,需要更完備的知識體系與綜合能力。教師不僅要熟悉財政學課程,也要對相關的學科有一定了解。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PBL教學倡導主動學習,所以,與傳統的課堂學習相比,學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要主動與自主地去學習,否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長期以來,學生在學習中習慣了有教師去講授,學生只是聽課記筆記,因而主動學習的能力不足。此外,團隊合作也是一個挑戰。所以,只有學生從自身出發,轉變觀念,才能使PBL教學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從財政學的教學實踐看,PBL教學方法的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改變了以往個人單獨學習的習慣,小組共同努力合作共贏成為共識,明確的分工也使學生減少了對其他成員的依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但該教學方法也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樣更好地開展PBL教學,給學生營造一種自覺、主動的求知氛圍,提高學生查閱資料、檢索文獻、整合資源、口頭表達等多種能力,這是PBL教學在財政學課程的應用中要繼續深入研究的方面。
[1]喬連全.基于問題的拋錨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8(2)
[2]王玉興,王洪武,田露.小組老師如何掌控好PBL小組討論[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
[3]龔恩華.關于改善財政學教學方法的構想[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4]王淑慧.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6(9)
[5]王軍.財經類高校交互式保險教育培養模式開展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2(22)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責編:賈偉)
F810
A
1004-4914(2014)1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