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虎
一、數學教學“核心價值”提出的現實意義
一個高效的課堂必須有一個核心價值引領,而我們在平時解讀數學教材,制訂課時教學目標時,往往四處出擊,造成“非數學”“泛數學”等的弱化數學教學實質、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因此在教材內容中擁有較多的教學價值點的時候,切不可盲目求全,要在教學中重點完成數學各課時中的核心價值,而適當弱化教材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教學價值,還數學教學本真個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什么是教材的“核心價值”
數學教材的每一個內容,都是編者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教材中一般都有多個教學價值點,但有些價值點在學科體系中有特定的位置和作用,在其他課時內容所沒有或不夠鮮明的知識點和訓練點,這就是該部分教材的“核心價值”。它與平時我們所說的教學重點又有所不同,如《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表述重點對我們執教者來說有些籠統。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需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上下工夫,所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操作開展探究活動,歸納出變化規律,再通過類比,利用商不變性質,來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才是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因此可以這么說:教材的核心價值,是教學重點中的重點,是一堂數學課的靈魂所在。
三、如何確定教材的核心價值
1. 教材內容具有特定的位置和作用。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的知識不學、少學或學得不好并不要緊,在后續學習中可以自我修復、自行完善。但如果對在整個知識體系或教材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內容掌握不到位,就會影響學生今后主動建構學習,影響學生對問題的順利解決,降低數學學習的效果。例如學好“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關系到能否順利地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小數除法”。所以“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這課的教學核心價值就是讓學生掌握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步驟。
2. 依據教材內容的側重點。
一節教材的教學價值點可能有多個,但核心價值一般只有一兩個。例如,五年級下冊《找次品》一課教學目標是:①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教材的特點不難發現像“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但是本課的教學價值點,也是眾多其他內容的教學要求,而“優化的思想方法”卻在本節課體現得尤為突出,所以“讓學生體會優化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
3. 依據教材提示而定。
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體系,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編寫形式。就人教版教材而言,有一個特殊的人物“小精靈”。它會根據教材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或者說出一些規律。例如,三年級上冊第69頁:對例子30×2=60(元),小精靈說:“你是怎么想的?”這就是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的算理,就是本節課的教學核心價值所在。所以教師們在沒有教學參考書的情況下,要吃透教材,可根據教材中的提示確定教學的核心價值。
4. 需要探究的教學內容。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些的定義、法則、性質、定律與公式都需要學生經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與推理等探究性的活動實現再發現的過程,所以此類的教學內容,應將“引導學生如何探究主動構建新知”作為教學的核心價值。例如,《乘法分配律》就應當將探究等式兩邊相等的秘密和發現等式左右兩邊的運算特點作為本課的教學核心價值。
四、教學中如何落實教材的核心價值
1. 精心組織教學,呈現核心價值的落實過程。
教材的核心價值是靜態的,要通過組織教學來將靜態的核心價值轉變為動態的求知過程,從而落實教材的核心價值。例如,三年級《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材中呈現的是小朋友購物的情境,根據情境圖提出兩個數學問題:①買一個卷筆刀和一支鉛筆,一共多少錢?列式:0?郾8+1?郾6;②一支鉛筆比一把尺子貴多少錢?列式:1?郾2-0?郾6;教學時教師應著眼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感受轉化、遷移的數學思想,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從情境入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后探索關于小數的加、減法的運算方法,運用轉化、遷移的數學思想,將小數加、減法轉化為整數加減法,使問題得以解決。0?郾8+1?郾6可以理解為:8角+1元6角=2元4角=2?郾4元;1?郾2-0?郾6可以理解為:1元2角-6角=6角=0?郾6元;然后再用豎式來規范計算,相同數位上的數字要對齊,讓學生理解算理,正確計算。這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落實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讓學生在數學新知的建構過程中,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印象深刻。
2. 重視教學反思,確保核心價值的落實到位。
人因思考而進步,教學因反思而深刻,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那都只是預案,是一種美好的設想,但課堂生成是動態的,所以預設與生成之間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所以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在預設教案時,覺得自己的教材核心價值已經把握得當,但在課堂中發現無法落實,這就需要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預案,確立在教材核心價值把握準確的情況下,用適合的教學組織、教學方法來落實教材的核心價值。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城南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