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
移動互聯網將更多的實體、個人和設備連接在一起,互聯網不再只是新經濟、虛擬經濟,而要成為主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大趨勢。
第一:連接一切
智能手機是人的器官的一個延伸,這個特征在這兩年越來越明顯。智能手機有攝像頭、感應器,把人的器官延伸增強了,而且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這是前所未有的。
不僅人和人之間連接,人和設備、設備和設備,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產生連接,比如微信的公眾號就是人和服務連接的一個嘗試。
第二:“互聯網+”
互聯網加的是什么?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過去十幾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很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加通信是最直接的表現;加媒體產生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加娛樂產生網絡游戲,已經把以前的游戲顛覆了;加零售產生電子商務,過去大家都認為電商的份額很小,但現在已經不可逆轉地顛覆著實體零售行業。還有,最近互聯網金融非常熱,討論很多,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已經不敢輕視互聯網這個話題了。
傳統行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力量仍然是無比強大的,互聯網仍然只是一個工具。
傳統行業不用怕,“互聯網+”不是一個神奇的東西,而是理所當然的。我相信,互聯網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機會。
第三:開放的協作
《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提到,未來大企業的組織架構會走向分散合作的模式。有人說,既然中小企業變得更有效率,大企業應該不存在了吧,就像現在網購有了平臺之后,很多小的電商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我認為大企業還會存在,但是形態一定要轉型,大企業本身應聚焦在核心模塊,而其它模塊則可以和社會上更有效率的中小企業分享合作。
第四:消費者參與決策
互聯網把傳統渠道的不必要環節、損耗效率的環節拿掉了,讓服務商和消費者、讓生產制造商和消費者更加直接地對接在一起。廠商和服務商可以如此之近地接觸消費者,這是前所未有的,消費者的喜好、反饋可以快速地通過網絡來反映。
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和用戶口碑,這種精神也會出現在廠商和服務商身上。
第五:數據成為資源
連接產生數據,隨著傳感器和服務增加,數據會大量增加。現在,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網絡,都聚合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資源。電子商務現在非常熱,電商可以轉向金融,借助用戶和商家的信用提供信貸,都是大數據在背后起作用。
大數據在醫療健康領域會有很好的應用,“BT+IT”(即生物+信息)會帶來很多重大創新。
第六:順應潮流的勇氣
柯達在膠卷市場的利潤很高,它把數碼相機技術雪藏起來,希望越晚發現越好。但是等數碼相機普及時,柯達因為沒有抓住機會,最終失去了市場。巨人稍有不慎,沒有跟上形勢,就可能倒下。有人說騰訊拿到了所謂的移動互聯網“船票”,其實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走到終點。騰訊一定要深思這個行業該怎么發展。
第七:連接一切的風險
什么都連接了,又有什么弊端呢?
互聯網也有“硬幣的另一面”。互聯網很強大,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福利,但也給壞人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比如有人利用互聯網做的壞事,向現有的法治體系都提出了挑戰。
未來,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將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純互聯網,而且能夠跟傳統行業結合,跟現實結合。和蒸汽機、電力一樣,互聯網為所有行業提供了升級的機會,這才是互聯網的本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