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2014年到來的時候,我們的腳步踏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一大幕已然拉開的時代不知會有多長。它并不僅僅是以時間為標志,而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由高層對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一系列布局,以及社會整體心態,各個階層心態的轉變所開啟。
未來是什么,從來就取決于人們怎么做,但首先取決于他們怎么想。不僅社會中各個階層的利益訴求,包括他們的性格、心態,也是影響,甚至決定社會如何演化的重要變量。
無論一個人身處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在認知和心理上,仍然停留在過去,已經跟不上形勢變化和新時代所提出的要求。中國社會的演化,我們能夠迎來什么,需要新的認知架構,也需要心理基礎。
無論過去有多么不滿,或者失望,新的社會變革進程,總可以被我們賦予這種想象:它是對過去的一種超越,是解決累積下來的種種問題的行動,因為如果一切都可以維持,高層的一系列動作將難以得到理解。一個有希望的未來,既取決于高層在改革上的魄力,也取決于全社會積極的參與。
但值得注意,在具有壓抑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的強有力存在中,各個階層中一些人的性格和心態,正在變得保守。在最不需要社會保守心態出現的時代里,我們恰恰面對它的到來。
部分社會上層精英的保守自不必說。在心理上,他們已經同構于多年來堅固的利益結構,任何可能改變這一利益結構的改革舉動都可能引發他們本能式的反彈。部分中間階層也無奈地趨于保守。安全感的缺失,過去是他們普遍的心態,但現在,在壓抑中,他們只能采用保守心態來療傷,企業家精神、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衰退。部分下層則在沒有希望改變命運的堅固現實中麻木、認命,在心理上撤退。
從心態上看,各階層既有擁抱變革者,也有保守者,他們或者試圖阻礙社會變革進程,或者,試圖向自己表明和這一進程無關。
中國迎來了這樣的一個歷史時期:既必須整合各階層的利益、心理沖突,又應該改變社會各階層的保守心態。它需要各項列入日程表的改革扎實推進,同時也需要大力推動政治和社會改革的進程,以便突破堅固的利益結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