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在樂視,每周6個工作日,周六休息一天,星期天是雷打不動的管理層會議。
所有與樂視生態相關的領域負責人,從云視頻平臺到網站運營,到終端層,再到LetvUI,再到Letv Store,樂視TV的副總裁加上樂視旗下其他業務板塊的副總級別高管一共20多人,在宏城鑫泰17層與賈躍亭一起開會。
“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大家坐到一起討論一個產品,可想而知,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和傳統模式下做出來的東西會有多大的差別。”賈躍亭始終認為,樂視的“顛覆”力量源于跨界創新、協同創新、垂直整合。
“星期天會議”
剛開始賈躍亭決定要開“星期天會議”時,大家很不理解。“從老的眼光來看,(各業務領域)關聯度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做內容生產、采購的,跟做硬件的,根本就是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樂視網高級副總裁高飛對《IT經理世界》回憶說。他是2009年加入樂視的,當時只管樂視的內容,后來有機會接觸產品,也曾經帶過技術團隊,營銷方面也負責過,現在是樂視網網站內容總負責人,用他的話說,他個人的成長跟公司的成長是同步的。
當“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真正落地時,尤其是作為這個生態拼圖的最后一塊——超級電視——啟動時,這種跨界的、垂直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就變得尤為重要。
2012年3月,樂視正式提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模式,這是從上游內容生產、到內容平臺式集納、到CDN傳輸、再到終端設備覆蓋和外部應用輸入的完整生態。
要想顛覆產業,先得自我革命。樂視內部的資源整合協同被提上議事日程。
現在來看,樂視做盒子很大程度上是為超級電視“熱身”。
2012年底,樂視正式發布電視機頂盒樂視盒子 C1,首次采用“0+399元”價格模式,盒子0元贈送,而加收的399元是一年樂視網 TV 版獨家內容服務費,主要用于觀看樂視獨家的1080P、3D以及獨家賽事等內容,第二年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付費。
如果是按照老思路,樂視盒子的低價鋪量,無疑會與樂視網的網站付費業務形成“左手打右手”的沖突,在樂視體系內部,作為新業務的硬件,一上來就得拿樂視原有成熟業務模式以及“現金流大戶”的資源來貼補。
但是,如果放到“平臺+內容+終端+應用”新商業模式下,類似盒子硬件與樂視網內容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在商業邏輯上就能夠被理順,在執行層面也能夠被理解。
“這樣(模式)的盒子銷售,對我(樂視網網站會員)續費收入會有很大的沖擊,但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可能必須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跟小米等對手競爭,因為從價格上我們比它略高(編者注:小米盒子針對普通用戶的價格為 399 元,而小米手機用戶 299 元),那就得拿內容來競爭(依靠樂視網 TV 版獨家內容來吸引用戶),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支撐。”高飛和樂視網的內容團隊,在事實上理解并支持了這種為長遠的戰略布局所做的團隊短期利益的“犧牲”。
“因為我們做的這個事情,從復雜度來講,超過了任何一個同行和競爭對手。那我們怎么讓大家把這些形成共識,各自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形成一個協同的作用,統一認識就變得很重要。”在高飛的印象里,“星期天會議”并不總是一團和氣、拉拉家常,爭吵談論、多輪PK是常有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讓我們每個人或者主動的,或者被動的,有機會做些換位思考”。
像蘋果那樣
樂視網原來的總部大廈位于北京CBD的東方梅地亞,算不上堂皇,“120平方米57個人辦公”。2013年年初,樂視搬進東四環的宏城鑫泰大廈,至此,賈躍亭名下所有子公司第一次聚齊,幾乎占據了大廈整座樓。
根據樂視網公司的招股書顯示,除樂視網外,賈躍亭個人控制的公司多達17家。這其中,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網酒網,都整合在樂視集團旗下。
隨著“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新商業模式推進,賈躍亭在樂視組織架構層面上的一些戰略性布局、調整以及變革,也逐漸顯露出冰山一角。
“樂視致新”就是承載新生態設想的重要棋局之一。
2012年8月,就在樂視對外公布“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生態模式之后不久,樂視網公告披露,將原樂視TV事業部獨立成子公司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簡稱“樂視致新”),樂視TV事業部是2009年樂視網開始互聯網電視領域研發時成立的部門。
而從記者獲得的資料來看,樂視致新注冊成立公司的時間是2012年2月,在樂視公布四位一體生態模式之前,主營業務是“樂視TV終端業務,獨立開展與樂視TV相關的產品研發、設計、運營和銷售等互聯網電視業務”,即包括超級電視在內的硬件、系統軟件、LetvUI系統的研發、運營和銷售。
樂視網公告后,彼時職務頭銜還是“樂視網副總裁、樂視致新總經理”的梁軍曾對外表示,增資后的樂視致新將擁有四層盈利模式,而且相比此前的樂視TV事業部,無論是在獨立運營上還是資本市場上,都將獲得更有利的發展,是樂視網在TV端的一次全方位加強。梁現在的頭銜是樂視TV高級副總裁,負責超級電視研發和技術。
梁軍所說的樂視致新“四層盈利模式”分別是:一、通過終端銷售直接獲得的利潤;二、視頻點播付費業務;三、廣告收入,在達到一定規模的用戶覆蓋后,在TV端向非付費用戶提供廣告,獲取廣告收入;四、樂視應用市場的分成,與開發者共同推廣第三方應用,并按一定比例獲得分成。
事實上,樂視一直在圍繞其“平臺+內容+終端+應用”戰略做文章,之前推出的樂視盒子算是將內容、應用以及終端連接在一起的“演練”,借此也基本完成了平臺的搭建,但一直缺乏完全屬于自己的電視終端。樂視TV超級電視被視為為這一戰略的全產業鏈完成了“最后一塊拼圖”。
樂視致新自成立就被賈躍亭寄予厚望,“樂視網旗下子公司樂視致新在未來將成為樂視網最具發展潛力的收益來源”。
2012年11月,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完成對樂視致新的投資。其中有個插曲,樂視原來只是想引進創新工場的一些應用,但沒想到李開復認可樂視在電視端的優勢,比如豐富的內容、技術平臺的建設等各方面有特殊的價值,遂成了樂視致新的股東。
2013年4月初,樂視網發布公告,樂視網、樂視控股、富士康子公司深圳市冠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冠鼎工程”)三方以現金方式對樂視致新進行增資,增資總額超過3億元。冠鼎工程出資1.3億元,占樂視致新20%的股權。繼李開復之后,郭臺銘成為樂視另一名戰略投資人。坊間有這樣一個故事,在2012年6月的一次赴臺拜訪中,賈躍亭僅用5分鐘時間就打動了郭臺銘。
事后,賈躍亭對外稱,這兩輪融資“都是戰略需求,希望資源互補”。
賈躍亭向《IT經理世界》坦承,樂視目前是“兩條業務線,即網站業務線和智能終端業務線”,前者指樂視網,后者指以樂視致新為主的“樂視TV”智能終端業務線。
而對于樂視的立身之本——內容,賈躍亭還有更多的想法,尤其是作為四位一體生態模式相對上游的環節。
眾所周知,與早期的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走UGC的道路不同,樂視網較早地察覺內容和版權的潛在價值,因而重視版權積累,形成了“正版加付費”的獨特生態。據樂視官方提供的數據,樂視網擁有全網最多的版權資源。但現在,能夠為樂視“輸出內容”的將有更多的源頭。比如樂視影業,不久前收購的花兒影視,以及樂視網的“自制劇”。
從公開資料看,樂視影業與樂視的主體公司樂視網沒有任何股權關系,均屬于統一控制人(賈躍亭)旗下的兄弟公司。樂視影業前身是樂視娛樂,2008年由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投資成立,原光線影業創始人張昭受賈躍亭之邀,于2011年加盟,合作成立樂視影業,現已成為國內第四大的民營發行體系。
外界不太熟悉樂視影業,事實上《小時代》、《消失的子彈》、《敢死隊2》等票房較高的影片,皆出自樂視影業之手,由樂視影業出品或者發行)。樂視影業CEO張昭此前在接受《IT經理世界》采訪時曾透露,樂視影業的商業化強調“三屏聯動”,意即除了樂視影業自身合作的傳統院線資源外,樂視網的網絡視頻播放平臺、以及樂視超級電視的家庭點播平臺都是樂視影業計劃中的營銷發行和變現渠道。
事實上,樂視與樂視影業未來很可能是“互為資源”的關系。一方面,樂視影業出品/發行的影片,可以出現在樂視網網站、樂視超級電視(家庭客廳)甚至是樂視在未來的移動終端上;反過來,樂視網獨家的視頻內容,未嘗不可以出現在傳統的大銀幕上,比如能不能有直播形式出現在院線呢?
要形成四位一體的生態模式,還有兩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平臺、應用。在樂視的內部分工上,原本主抓樂視網技術管理工作的樂視網CTO楊永強——創業時跟賈一路打拼過來的老戰友——現在主責這幾塊業務,云視頻開放平臺、樂視TV開放平臺以及樂TV應用商店,被稱為賈躍亭構造的生態大平臺中最具想象力的環節。
一個完整的產品或服務由多家公司提供,多家公司組成一個硬件、內容、應用、平臺生態鏈,這是工業時代慣常的商業競合模式。但是,在賈躍亭看來,在互聯網時代,樂視更適合走垂直整合的路。
“如果你想給用戶提供極致體驗、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的話,蘋果的iPhone已經證明了這個模式能夠走得通,那賈躍亭和樂視,能夠在大屏電視端建立另一個“蘋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