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力
【摘 要】由于記者在前方采寫,受時間和個人視角的約束,常使稿件存在各種瑕疵甚至錯誤。一旦帶有錯誤的新聞見報,輕則讓新聞本身的價值受到損害,重則會釀成新聞事故,造成不良影響。編輯是新聞活動的后期階段,編輯的一大職責就是對記者的稿件進行“把關”,確保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做到準確無誤。本文對編輯如何做好“把關人”進行探析。
【關鍵詞】編輯 把關人 職責
談到新聞工作,通常會用“采、寫、編、評”四個字來概括整個新聞活動,可以說,這四個字極其精煉地表達了新聞活動的主要過程。從字面意思看,都很好理解,前期的兩個階段——采訪與寫作,一般是記者完成;而后期的編輯與評論則交與編輯審稿(這里包括報社最高一級的老總看板、簽樣)和專門的評論員(有的記者也會擔當評論員的角色)發表評論,對某一新聞事件做更深入、細致的分析,以引導受眾對新聞事件有更加理性和全面的了解。
近年來,在個人的新聞實踐中,筆者越來越體會到,由于記者在前方采寫,受時間和個人視角的約束,常使稿件存在各種瑕疵甚至錯誤。而一旦帶有錯誤的新聞見報,輕則讓新聞本身的價值受到損害,重則會釀成新聞事故,造成不良影響。而作為一名記者,在與后方編輯的日常工作聯系中,對新聞編輯的把關作用也逐步有所了解,收獲不少。筆者對于新聞編輯的核心概念的理解,還要套用盧因的“把關人”理論,核心概念就是“把關”,因為編輯是新聞活動的后期階段,編輯的一大職責就是對記者的稿件進行“把關”,以確保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做到準確無誤。具體來說,如何做到準確無誤,也即如何把好關,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基本新聞事實的“把關”——力求準確
這是新聞編輯們把關的第一步,也是把關的基礎。
所謂基本新聞事實,就是組成某一新聞事件的單個新聞事實。我們都知道,現在報道的新聞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單個的事件,而通常都會由幾個子新聞(或曰單個新聞)組成。因為現在的受眾對新聞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知曉當下發生的事件外,還要求對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都有所了解,這就要求編輯們在審閱記者的稿件時,對新聞背景、新聞由頭都要有所知曉。筆者經常會接到夜班值班編輯的電話,反復核對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小到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大到該事件的背景等等,不放過任何一個基本的信息點,力求做到對基本新聞事實的準確報道。
二、對整個新聞事件的“把關”——整體真實
新聞報道,首要的要求是準確。之所以強調準確,是為了做到對整個新聞事件客觀、真實的報道。也就是說,在對單個新聞事實做到準確把關的基礎上,編輯們還要將整個事件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來判斷這一新聞事件整體的真實準確性。如果這一點沒有做好,往往一個新聞便會成為謠言的始作俑者,而且會將真相遮蓋。最鮮活的例子莫過于新疆的“七五事件”了,境外媒體居心叵測地將該事件中發生的單個事實有選擇性的組合到一起,企圖制造出一種“中國政府強力鎮壓正當示威游行的群眾”的新聞假象,誤導境外受眾,達到妖魔化中國的目的。
因此,編輯們的把關任務不僅僅是核實基本信息那么簡單,他們還要掌握整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以求對整個新聞事實做到正確的判斷,把握好整體的真實,這是在基本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一層的要求。
三、嚴把政治方向關——政治正確
在我國傳媒的語境下,政治方向始終貫穿著新聞活動的始末,而嚴把政治方向關,是編輯們必須具有的本領,這也是全體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都應具有的職業素質。人們常說,從事新聞工作的人要有強烈的政治敏感,從記者到編輯再到評論員甚至媒體領導,如果政治方向把握不準,那么新聞工作可能就不適合你。我國新聞工作方針中就明確要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以正面報道為主的方針?!?、“遵守黨的宣傳紀律,自覺地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而這里所說的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就是政治方向的問題。
編輯是眾多“把關人”中最為重要的一員,他們是直接對記者稿件進行審讀的人,記者的很多錯誤甚至是政治方向的不正確,都是編輯第一時間發現并糾正的。因此,對于編輯的政治敏感度要求是要高于記者的,而這也恰恰是“把關過程中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一環,因為政治方向的對錯,將直接導致接下來輿論引導的正誤。
四、把好輿論導向關——正確引導輿論
在中國,新聞報道從來都與輿論引導分不開。我黨在革命時期曾經將新聞等同于宣傳,而宣傳就是為了正確引導輿論團結人民群眾。如今我們早已進入信息時代,雖然“新聞更多的是要傳遞信息而非宣傳”這一論斷已成為了我們的共識,但是經歷了我黨辦報的年代,一些辦報的老傳統我們還是繼承下來了,如今我們談新聞工作,不論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黨管媒體”的核心指導理念,這也正是筆者為何在第三點反復強調“政治正確”的原因。
有人認為,引導輿論,不應該是編輯的職責,而應是評論員的職責,其實非也!我們看新聞工作,雖然開頭筆者提到分為采寫編評四個階段,各階段的工作者各司其職,但是在整個新聞活動中,四個環節是密切聯系的,并且很多職責是全體媒體人員要共同承擔的。比如第三點的政治方向關,記者難道不需要把握好這一關卡嗎?評論員乃至報社的老總,都要嚴把這一關。同樣,引導輿論也是媒體人員共同的職責,而落實到編輯這一塊,就是對于記者稿子中出現的錯誤輿論導向進行把關和糾正,特別是涉及到負面報道時,這個把關就顯得極其重要。
舉個例子,某記者采寫了一篇關于社會某組織進行非法集資的報道,不少群眾上當受騙,該組織卻不見蹤影,記者將此事報道出來后,早已失去理性的受騙群眾便集體去政府機構討要說法,這無疑是“病急亂投醫”。一方面對政府而言,有損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常說的不利于社會安定團結。雖然對于此事,記者沒有歪曲任何事實,編輯也做到了對事實的把關,但是事件報道出來的后果,卻并非他們所能預期,這次事件發生后,該市的宣傳部立即批評了對此事的報道,很多涉及該報道的新聞人員也被批評。而這種事情并非孤例,在實際新聞報道中,這類事件屢見不鮮,它往往在報道階段都是按正常步驟運作,但是新聞一旦報道出來后,引起的社會后果卻令新聞從業者無法估計。因此,當下的新聞編輯們在引導輿論這一關頭上,還是要多留心眼,這也是在新聞把關中最難做到、卻又是最重要的要求。
作為一個成功的“把關者”,編輯們不光要做到以上幾點,還承擔著對記者稿件細節的處理。所謂細節處理,就是對稿件的語句、標點等都要認真審讀,首先句子要通順,其次語法要正確,標點也要用對,更不能有錯別字出現。當然,對于這種細節的處理,不僅僅是編輯一人的職責,記者自己也要對稿件的這種細節負起責任,同時,報社里的校對人員還會在經過記者、編輯兩輪審看后,進行最后的“把關”,但是校對只負責糾正錯別字,所以最大的工作量和責任,是由編輯擔當的。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紙媒也將目光投向了網絡和數字媒體,同時也對編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們除了要完成以上任務外,還必須熟練掌握運用報紙編輯軟件,直接進行報紙的版面編排,并且要同步在網絡上發布新聞。可見,在這個媒介技術不斷更新的時代中,對報紙編輯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做一名合格的編輯,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