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雙虎+夏雨清
摘要:種子生產經營業戶遍地開花,競爭異常激烈和混亂,良莠不齊,產品質量無法鑒定,種子使用知識欠缺。不正當競爭,爭搶用戶,無證經營,生產者盜用編號、證書、名稱、材料、協議等侵權。擅自以同名異種,同種異種或改變、借用包裝或辟開主推區域重新命名開發,套購他人材料制種銷售。冒名頂替、濫引、亂推品種,跨區種植。造成劣、假、良、新、陳、普通種子混合摻對、使假、造假、侵權。所以加強管理很重要。
關鍵詞:問題;侵權;造假;市場;思考;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2-42-1
1 研發問題
許多地方玉米種子研發、生產、經營、價格體系不健全。玉米種子壽命周期短,開發周期長,區域性限制遺傳性。給種子研發者帶來了巨大影響,一般一個品種在兩三年內就被市場淘汰了。
研究上只生產一代,研究一代,沒有儲備,產供銷脫節。種子同質化傾向明顯,品種混雜退化有所顯現,甚至有的品種性狀分離、不穩定,感病、抗性差、適應性不廣、發生蟲害。
一個品種審定必須經過變異、選擇、株行比較、品系比較、區試、生試、繁殖、推廣等階段周期長,少則5~6年,多則8年以上。雖然每年都有大批新品種問世,但有突破性的卻很少,同時生態區域受限,形成了品種相對缺乏,農民亟需要的品種得不到滿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持證企業達8700多家,70%的種子企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99%的種子企業沒有品種研發能力,大多數企業都“只買不研”,種子市場“假而不劣”,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太多,30%的種子企業有套牌侵權的違法行為,導致種子同質化傾向越發明顯。
2 生產問題
生產上用種出現多亂雜現象,使農民優劣、真假難辨,盲目用種缺少監管。受利益驅動,技術力量不足等因素影響,一些生產者盲目擴大生產不對路品種。超世代繁殖原種、隔離不夠,去雜去雄不徹底,混雜嚴重,造成種性退化,種子質量下降。科研院校、公司、個人憑借新品種、新技術大批量生產經營種子,導致社會種子需求總量成倍增加。制種產量低,成本高,育種流失,計劃不周,信息不暢,造成市場種子或缺或剩。造成一些生產者積壓、轉商、虧損。
3 經營問題
經營上濫引品種,套牌、仿冒、復制,甚至無檢驗檢疫,無證經營,以劣充優。推廣未審定品種,跨區種植嚴重,違背生態規律。打著“新、奇、特、優、實驗”品種等旗號,推廣不穩定、不整齊品種,私繁濫制現象時有發生。布局十分混亂,無主推品種。
4 價格問題
價格上玉米制種“包產值”持續增長和糧價上漲、農藥化肥上揚使價格走高,是市場發展趨勢。但是不合理、違規的經營行為誤導農民不能正確和科學使用品種,價格高出普通品種幾倍甚至幾十倍,價格上不是以質論價,優質優價,而是炒作、欺詐,哄抬種價,大家一窩蜂奔同一品種使勁。另外擴大“返利營銷”競爭,把毛利最高的品種,推給農戶承擔,某些好品種被淘汰。國外種子沖擊國內市場,價格昂貴,過去按斤兩論價,現在以粒論價,市場價格混亂。
5 侵權問題
侵權、仿冒、復制、套牌成風。如國外先玉335 在東北有8成被套牌假冒。國內鄭單958有40家種業復制生產銷售,吉祥一號被62家私繁濫制。30%的種業有套牌侵權行為。種子侵權包括:侵犯商標、包裝、編號、證書、名稱、品種、生產權、經營權等。擅自以同名異種、同種異名或改變、借用包裝或避開授權品種的審定(認定)主推區域重新命名開發推廣。或套購他人繁殖材料加代擴繁或配制雜交種套牌、假冒、復制銷售等行為均構成侵權。造成劣、假、新、陳、良、普種子混合摻對,冒名頂替、偽造、濫引、亂推、跨區種植。有甚者制假、售假行為更為隱蔽,拉上種子鑒定專家參與造假。
6 市場問題
玉米雜交種的經營主渠道雖然是種子公司、研發單位和鄉鎮農業站。但種子經營個體戶的數量迅速增加,使種子經營變為復雜的混合體。種子經營業戶良莠不齊,無法鑒定產品質量,種子知識欠缺。銷售網點過多,不正當競爭,使假摻假、拆包換種,爭搶用戶,無證經營,亂用品種,市場表現品種多亂雜,使農民眼花繚亂。夸大宣傳“新奇特優”、“大棒”、“耐密”、“三萬三”。有的個體經營戶間換種或再次批發,有些陳種在第2年甚至第3年還在銷售。不少農戶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購種時,為圖方便和省錢,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規的種子經營場所購種,不索要憑證。有的經營者以促銷為由,發一些紀念品,車送、吃飯、回扣司機等。使很多農戶貪圖小便宜。不合理、違規的經營行為時有發生,誤導了農民不能正確和科學使用品種,價格偏高。嚴重擾亂了種子市場秩序。形成某一品種或某幾個品種暢銷,優良品種滯銷,推不開的局面。致使良種良法脫節、種子糾紛事件增加。
7 思考與對策
轉變由科研、生產、經營脫節向育種、繁育、推廣、加工、銷售種子產業一體化發展,建立種子認證制度;樹立市場良性競爭、雙贏、創新、時效、規避風險、科技、法制、公平、守信、服務、寬容的理念;加強品種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由研發、制種、銷售優勢加產權優勢;對種子的使用和缺陷有知情權和告知義務;不審定先推廣造成損失應賠償;擴大優良品種推廣速度,當年或次年大面積推廣;依據科技成果登記完善種子檔案,減少種子事件發生;建立如免費測定、鑒定服務或援助行為;侵權行為應從重處罰;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
作者簡介:胡雙虎,長春市農業科學院,農藝師,研究方向:園藝育種栽培研究及農技推廣;通訊作者:夏雨清,長春市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育種栽培研究及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