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瑩
摘要:建筑業對于我國的國民經濟有主導作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重要標準。當前建筑業的發展方向是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本文主要闡釋了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筑經濟;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城市作為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組織的有機綜合體,對國家經濟政治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時也對全球生態環境構成了巨大威脅,受到各國政府及地區的高度重視,所以以城市設計著手進行生態系統改革是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過去城鄉的分散化發展模式導致的土地問題、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已經給當時和后來留下了嚴重的創傷,城市無限制的擴大導致可耕地面積的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使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人口密度問題日益加劇。鄉鎮的城市化則導致了就業問題和交通問題等社會問題的出現,而且城市發展無序進行必然會將其引入一個惡性循環中去,所以城市集約化發展的道路將會為人類生存環境注入新的活力。
1、構建綠色建筑經濟
生活舒適度高、有益于身體健康、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周圍環境安定和諧這是構建綠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同時它還可以在降低消耗能源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化的利用資源。因此,綠色建筑經濟也可以被稱為低碳建筑經濟、生態建筑經濟、可持續建筑經濟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綠色建筑經濟的核心就在這里。我國自進入WTO后,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因擁有別具一格的特點而在世界分工中更具優勢,我國在國際市場中充分利用其中的先進科技、全球化氛圍以及市場經濟新特征,促使我國經濟在進入WTO后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而隨之而來的是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情況提出的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的呼聲。
2、發展可持續性建筑業經濟的必然性
建筑業是一個獨立的、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也是從事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安裝以及維修更新的物質生產部門。建筑業主要圍繞建筑活動的整個過程將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展開。建筑業的生產活動最重要的是從事建筑安裝工程的施工,可以給物質生產領域的每一個部門提供必要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各種設備的安裝工作;也可以給人民生活提供住宅以及文化娛樂設施等等。比如各種生產以及生活用房的建造、各種構筑物;影劇院以及運動場等的建造以及各種機器設備的安裝;房屋、構筑物的維修更新以及與建設對象相關的工程地質勘探及設計。并且,為了實現這個總目標,應該全球合作,共同行動。城市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象征以及生產力的空間主要的表現,也是地域內經濟實體聚集和經濟網絡縱橫交錯的樞紐。當前我國城鄉建筑發展較快,房屋建設規模也在逐漸變大,建筑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與全部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然而建筑業也是大量消耗資源以及能源的產業,對于環境資源的破壞也是相當大的。
3、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現狀對于當前環境問題面臨的壓力,我國建筑行業正在積極尋找如何降低建筑的能耗量的方法以及建筑對于環境的污染的有效途徑,綠色建筑逐漸得到建筑行業人士的認可。具體的實踐過程證明,綠色建筑是解決當前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缺陷。3.1、缺乏健全的法律體制
當前我國普遍對于綠色建筑缺少共識,很多人并沒有對綠色建筑的工作置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的高度之上。并且,當前現行的法律之中對于綠色建筑并沒有較為明顯的規定,建筑節能以及環境保護的綜合法律體系還未健全,使得建設之中的各方沒有徹底參與到建筑的節能減排工作中。3.2、有關部門的行政管理缺少一定的約束力
管理部門對于綠色建筑在行政管理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管理力度上比較缺乏。3.3、在綠色建筑經濟的鼓勵政策上比較缺乏
綠色建筑使用的材料以及技術花費偏高,所以,缺少必備的經濟基礎,綠色建筑的發展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才可以得到持久的動力。3.4、缺少節能減排的經驗
一些西方較為發達的國家,綠色建筑可以不斷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節約能耗,可以對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進行交流和研究,在最大程度上推動當前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3.5、在實踐經驗上比較缺乏
同宣傳相比,綠色建筑在具體使用的領域發展比較緩慢。綠色建筑不僅應該是高技術新設備的堆砌,也應該通過合理通風采光設計實現建筑的節能減排效果。我國的綠色建筑項目尚存在很大的漏洞,當前諸多建筑商打著“綠色建筑”的噱頭謀取利益。
4、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
4.1、轉變建筑施工模式
依循建設節約型社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倡導建筑集約化發展、產業化發展,使我國建筑住宅走產業化道路。統一住宅建筑設計與生產的標準化規范體系,堅持技術集成的集約化發展思路,促進建筑住宅基礎技術的標準化、工業化。以政府為主導、以產業聯盟為基礎,突破政策瓶頸、規范瓶頸,建立住宅建筑產業標準,整合住宅建筑產業鏈、集成住宅建筑成套技術,實施住宅建筑產業化試點,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可持續性低碳建筑。
4.2、完善建筑設計規范及監管體系
進一步完善我國工程設計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在經濟發達地區,在建筑的設計、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逐步提高建筑物節能環保的要求,并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標準規范。有借鑒的吸取發達國家的先進評價體系和推廣方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可持續建筑發展的評價體系。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機制,加強第三方檢測驗收和認證,明確質量責任人,落實建筑節能的各項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4.3、鼓勵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
鼓勵生產企業生產節能環保型建材,不斷研發各種環保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用于建筑工程,如新型墻體材料--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應用和推廣,堅持高效率低能耗的建筑產業化發展戰略與風力、太陽能發電、地熱采暖、屋頂太陽能利用、大中型沼氣、秸稈氣化等新能源利用技術和一體化產品同步發展。發展有利于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減少污染,有利于工業化規模生產、系列化配套和機械化施工,有利于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適應當地地理氣候特征要求的技術和產品。
4.4、降低外部成本
4.4.1、土地成本。土地質量對綠色建筑的影響比較大,一個日照較好、自然通風能力以及周圍空氣質量良好的地段,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建造高質量綠色建筑的概率,在投資商開來,地塊的選擇是較為重要的決定因素。4.4.2、建造成本??梢酝ㄟ^將機械生產的投入減少,使建設規模以及照明設備逐漸得到降低,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可以將對資金的投入降低。
5、結語
建筑經濟的發展的方向可持續發展進行,對我們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沙掷m發展不僅僅要求綠色建筑可以將當代人發展的要求得到滿足,也可以滿足后代的生存,那么這不僅是一種經濟責任,也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淑芬.關于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究[J].企業導報,2011,21:112-113.
[2]梁春艷.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5:17+37.
[3]馬大云.綠色建筑與私營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懷化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7,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