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娜
摘要:本文通過我國建筑設計的原則與建筑設計創新思維中存在問題,對我國建筑設計中創新思想給出一些建議,為我國建筑設計的創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思想;探討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 A
“住”作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住宅中度過的所以,住宅環境質量的高低直接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您年來,隨著人們逐漸對居住條件的提升,改善促使綠色設計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建筑領域逐漸發展起來,創新理念也被建筑逐漸重視,這是實現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我國建筑設計創新思維中存在問題
(一)國外設計風的盛行
由于缺少創新型、開拓型、核心競爭力的人才,中國設計師缺少創新思維中國標志性建筑大部分采用洋設計,長此以往,中國的城市將變得與中國文化不協調,而中國的建筑物也將成為國外設計師們的試驗品。
(二)建筑學人才思維創新培養不夠
1、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適應創新思維的培養。信息閉塞,缺乏調查研究,缺少對外聯系,造成與市場脫節,使創造力的培養失去實踐與技術支撐封閉式的教學已適應不了社會市場的變化,這是與當今開放式辦學理念矛盾的、不相符的。
2、教育理念趕不上時代的進步。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對造型技能進行側重,對科技知識造成缺乏減少對學科理論的運用,從而形成知識交叉分布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盲從,具有較差的知識連貫性,實踐能力相對落后,缺乏必要的系統性設計。
3、高校建筑專業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而忽略了設計人才所需的科學專業的學習。由于課程設置中出現的不合理性,且針對性不強的現象發生,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各行其是的方法,對知識進行羅列,以及準也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對理論知識的分析。
4、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及訓練造成忽略。在建筑學的設計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則是專業實踐的訓練,也是理論教學及設計教學起著聯系作用實踐環節中最為理想的方法這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及訓練,然而在我國的建筑學專業教學中往往造成該方面的忽略。
二、舉例闡述
(一)工程概況
某廣場是一幢辦公與商場結合的商業建筑,沿著某路具有巨大圓弧面的寫字樓外觀,及另一段路展開沿街的商業商鋪布局,裙房全部為商業布局,而塔樓與裙房通過巨大的三維鋼構云頂進行連接襯映,營造出創新獨特的建筑表現形式及環境,而內在的商業表現形式、平而布局、業態組合、空間體系中環境裝修、光照、機電空調的建筑因素采用,全都體現了具體的創新方法的運用及創新思維的體現。
(二)前期方案設計的創新采用
由于廣場位于兩路的交叉處,北面與東南面皆為住宅區,前期的規劃設計方案如何滿足周邊建筑日照時間的需求與周邊環境劃界,防火登高區域規范的滿足,無不影響方案的采用,而采用新奇的建筑外觀必與各種建筑規范的要求產生沖突,創新方法運用:設計團隊經常性的頭腦風暴會議、采用價值工程分析、方案評價過程采用優選法等具體方法的運用,確定初期方案的優劣及定位、定型,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性,保證了創新新穎建筑的前提方向性,如原定方案為裙房之上設計為2棟的辦公寫字樓方案,可滿足居民區的日照分析內容,但容積率又不能充分利用,而后又在距離居民區最遠的兩路交叉地域中安排1棟30層的寫字樓,而距離居民區最近的立而造型采用退臺的形式,分別于20層與25層的標高處,向遠離北面居民樓進行退臺的處理,保證了與北面居民樓的日照間距空間距離,此類創新方法的采用,就是“和田十二法”創新方法中加一加,減一減方法原則并用的措施。
(三)創造商業建筑中建筑形式的統一與分化的模式
廣場分辦公塔樓及商業裙房兩種商業態,完全不同的商業態的組合,而商場的同層、不同層又有不同的業態,如何以符號型的知識為基礎,提高商業建筑的附加值從而提升商業建筑本身的市場價值頗具一番心思,由于廣場外觀依地形呈曲弧而擴展,而立體空間又有弧形3D造型的云頂鋼構玻璃形式,本身的建筑外觀形式就寓意了建筑本身具有云間似水流動的動態行云般的理念,因此內在的各標識采用云端水流線條的形式,而裝修的主導風格亦與此相襯映,如辦公樓內走道的墻壁而采用與云頂云間線條相似的扭紋玻璃局部裝飾,裙房商場的主立柱采用與鋁板透切的水紋進行包裝,公共走道的天棚頂,采用具有水紋樣的木飾而鋁板,公共空間的樓板采用石膏板的水紋樣進行墻裙裝飾,此等裝飾的設計及理念更多采用的是側向創新設計的具體運用,而商場內中的兩側的整體設計理念卻又完全不同,一側采用現代簡潔的外在形式,寓意浦東的新派現代感覺,而近西面一側采用石材古典造型的形式,寓意浦西的深厚文化底蘊,而各材質卻又能體現云水間的線條飾樣,此類又更多的是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的創新思維的整體設計運用兩者相結合的方式。
(四)完善商業布局設計的合理性、市場性及價值性
商場的布局設計理念更多采用全員創新的手段,進行全價值鏈的優化設計,建筑設計與市場招商商務人員的密切配合,有了大致的建筑總平面后,交由招商市場人員,根據招商策略計劃,對潛在客戶的分析及配置,預先規劃出一個招商商戶分布初期平而,然后交由建筑設計人員進行分層的內部分割設計,而期間主力招商客戶的確定,為分層商業布局的定性起到了支撐性的作用,主力客戶一旦確定下來,鄰近的租戶亦采取與大型主力戶型相輔互補型的業態,盡量做到高低配置、業態互補,人流組織流動連貫,如原初期設計地下一層為酒吧街,而現實卻調整采用兩側為大型超市型業態,一家為家居型,而另一側采用高端海外進口食品型,中間采用飲食、小型數碼產品、冷飲、關甲、飾件品等相輔互補高低搭配,充分利用大型超市的人流、顧客購買力分類所帶來的聯動效應,由此若無招商人員的介入,此類建筑設計平面分割沒有一點的市場性,可行性,同時對各具體的商鋪分割平而設計按市場商務人員的需求,盡量做到既靈活分割,又可聚合集成為一間大型商鋪的模式,而商戶的需求,為全員創新中客戶需求體現,同時物業服務人員對于商場平而布局亦有自己的理解,提交設計人員后,以商場周邊的人流、車流的組織,各種服務設施的布局起到了建設性、決定性的作用,如廣場車庫進出口的處理,原設計為單向進出口,實際采用市政主入口為雙向進出口形式,方便車流的組織,辦公樓大堂垂直電梯采用高低速區的形式,亦為常用的垂直電梯組織方式,此種皆為從物業管理角度得出的經驗總結。
(五)創新管理在商場成功模式中也同樣重要
廣場采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模式,由專業的商業經營團隊進行專業的招商、運營及經營品牌的輸出,又進一步帶動商場租戶流的進出和互動;采用創新的招商宣傳手段,以全員的創新促進,使人人參與管理的模式深入商場經營的每一階段,以專業創新的營銷策劃,保證商場的價值得以傳播,認同,使得商場的任何創新的平而布局、規劃、設計最終被租戶、顧客認可,最終產生經濟效益,實現創新平而布局業態的成功。
三.對我國建筑設計中創新思想給出一些建議
(一)建筑生態設計思路
生態建設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主要研究建筑與生態的關系。生態建筑是多種技術融合的結果,是指充分考慮保護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的環境要求,建筑和種植、養殖、能源、環保、美學、高新技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效地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可以是有益的用戶的身心健康,創造符合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和生活空間。生態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增加綠色面積,改善人民生活,生活,工作環境,改善空氣質量,不僅可以改變人的周邊環境,還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二)建筑人文設計思路
建筑是不是所有種類的建筑材料拼接在一起簡單的對象,她是建筑師的靈魂體現,是建筑師對美好生活的寄托,是建筑師信仰的表達,是建筑師用新材料新工藝表現傳統文化和傳統意境。同時,建筑還展現地域文化,歷史悠久、壯麗的河山、獨特的民族風情。
(三)建筑地域與環境設計思路
每個地方都有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的特點,如何抓住區域環境特色的建筑設計和建筑設計。這將是我們的建筑設計師實地考察,了解在設計之初對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因地制宜改進與創新的關鍵所在。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也將給設計師帶來靈感。創造處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
(四)建筑可持續發展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地球的環境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資源浪費,環境破壞。這是我們的建筑設計提出了一個難題,又受自然環境的歡迎,因此,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設計的必然選擇。
(五)結合數字化技術的建筑設計思路
技術創新帶來了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給建筑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數字化。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例如,從西方到中國的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能夠辦公室和住宅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方式,通過網絡實現辦公自動化、自由化,帶來了自由和工作動力,同時也減少用地,減少因為上下班帶來的交通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節能減排,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見數字技術將成為未來建筑設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總之,要想使現代建筑得到興久不衰,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建設不是一兩天能夠形成的,需要建筑設計人員通過不斷的對自身業務水平進行提升的方式,來對科學文化知識、文化素養、人文素養進行提升,促進自身想象力及魄力的進一步發展從而設計出美觀耐用、舒適環保的建筑,為人們生活倉。造出相對安逸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萬國洪.關于建筑設計創新理念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8:258.
[2]劉小春.建筑設計中創新思想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9:9-10.
[3]康曉旭.對建筑設計創新思想的分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1,09:54-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