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淡玉,馮艷茹,李艷濤
(1.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通信系,廣東 廣州 510095;2.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4650;3.重慶大學,重慶 400044)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企業之間在成本、技術、管理和供應鏈等多個領域展開了角逐,普遍加強和重視了對供應鏈運營和管理的戰略規劃、倉庫管理規劃、分銷中心規劃以及物流配送中心規劃等全方位的核心競爭力打造。隨著企業供應鏈物流運作中進出貨物種類、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傳統的以條形碼技術為主要支撐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有效地支持整個供應鏈的動態化、敏捷性反應,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是在物聯網條件下快速發展和得到成熟應用的技術,以其為基礎進行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的重塑和改造對于更加快捷、更富柔性的客戶需求反應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以RFID技術為基礎、根據物流配送中心的供應鏈運作機制對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重塑和設計。
傳統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利用條形碼對貨物進行信息讀取和識別的基礎之上的,條形碼技術也一度對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其應用的實踐深入和信息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的新要求,其存在的局限和問題越來越多。首先條形碼的易損性使得其兼容性和可讀性較差,造成了物流配送中心貨物信息和相關物流信息較低的采集率和準確率,訂單數據不規范,貨物盤點周期較長以及庫存貨物損耗較高等;其次,條形碼技術不能有效的滿足供應鏈環境下物流配送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不能為物流配送業務中相關主體間的業務協調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撐,從而使得物流配送中的配送能力相對于動態變化的客戶需求來說缺乏應有的彈性和柔性。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建立在無線電技術之上,其在貨物信息讀取和識別中具有很多優勢,諸如可以讀取不可見的貨物標簽,可以不在精確對位下實現快速讀取,可以同時實現對多個貨物標簽的信息讀取、寫入和修改,同時在數據防偽和數據安全中還有很多優良表現。建立在RFID基礎之上的物流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實現經營運作成本的降低和運作效率的提升;可以為庫存中的每件貨物提供一個唯一編碼,防止貨物假冒行為的發生;大幅度提升貨物配送過程中物流信息的準確度;可以在供應鏈環節上下游成員中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可以將貨物當前物流狀態和空間形態快速存儲下來。因此,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在實現物流信息精確化的基礎上實現物流配送的快捷和柔性反應。
現代物流配送中心主要面向零售商物流服務,囊括了從原材料物資采購、生產制造、加工包裝、運輸倉儲、裝卸搬運、貨物配送、產品回收及信息管理等一系列作業,因此必須從供應鏈運作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物流配送中心的業務流程。本文引入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來構建物流配送中心面向零售業服務時的業務流程和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零售業物流配送業務流程
從圖1來看,零售物流配送業務主要包括訂單需求管理、貨物庫存管理、貨物運輸管理和貨物配送支持管理等內容,考慮到我國商品零售業供應鏈運作的現狀可以得出面向零售業的物流配送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節,即貨物入庫、貨物存儲、理貨和出庫。
零售業物流配送業務的四個主要環節中每個環節的物流管理和控制的內容各不相同。貨物入庫環節的關鍵在于保證入庫貨物信息的準確和完整,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注重入庫貨物的驗收規劃及其流程設計上;貨物存儲環節的關鍵在于實現存儲貨物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完好性,為此要做好庫存貨物盤點制度的設計和實現對庫存貨物信息的實時處理;理貨環節的目標是根據配送訂單需求及時地將貨物整理好能夠即刻實施配送任務所需要的狀態,為此就需要實現對配送訂單需求信息和儲存貨物信息的實時處理;出庫環節的目標是確保根據配送訂單需求將符合需求的貨物送達到目的地或目標客戶手中,為此要實現對配送訂單需求信息與等待發貨區域的整理和匹配。根據以上分析圖2給出了基于RFID的零售業物流配送業務系統框架。

圖2 基于RFID的零售業物流配送業務系統框架
信息管理系統在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的運作中起著核心樞紐作用,它不僅鏈接著供應商、生產制造企業、批發零售商以及其他相關客戶,而且通過信息共享手段有機地將存儲、撿貨、理貨、收貨、加工、流通、配送等環節整合起來,從而來控制和安排各種物流資源高效率地運作,同時對相關業務信息和客戶信息進行基于商業智能的分析以為相關決策提供支持和服務。
面向商品零售業提供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應該能夠有效地滿足各種便利商店、連鎖超市對貨物的銷售需求,同時還應該將相關貨物的商品信息和庫存信息及時有效地反饋給上游供應商,以幫助其及時正確地制定各種補貨計劃,從而保證各種零售商店能夠得到持續不斷的商品供應。配送中心還應該對各個零售商店的銷售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從而幫助其制定各種貨物采購計劃和進貨數量,從而在此基礎上來制定自己的貨物配送計劃,并最終實現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細化運作和管理。
圖3給出了基于供應鏈的面向零售商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功能模塊結構組成,該系統將面向零售商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劃分成了五大模塊,即客戶管理系統、訂單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
客戶管理系統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與原材料物資供應商、貨物承運人、客戶以及其他供應鏈節點企業進行聯系和信息溝通,將外部的供應鏈環節與物流配送中心的內部業務職能有機地鏈接起來,從而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價值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訂單管理系統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對客戶的貨物配送訂單需求進行分析,并對后續環節諸如貨物庫存信息、客戶信用資質審查、貨物發票管理、貨物分揀歸類分配等進行處理從而做出如何履行訂單的決策。卓有成效的訂單管理可以幫助供應鏈相關企業實現庫存管理的優化、縮短訂單履行周期、提高訂單履行績效,從而加速倉庫貨物的周轉速度。
庫存管理系統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涵蓋了從貨物入庫開始直到貨物出庫為止的所有環節,包括貨物分揀、上架、加工、包裝、撿貨路線、工作量安排、撿貨員職責劃分、庫存水平控制等環節,同時使用一些庫存管理控制的先進方法和思想來提供庫存管理水平。
配送管理系統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貨物運輸車輛的調度、零散貨物的拼車與整裝、運輸路線的優化和選擇、在途貨物的跟蹤和監控、客戶意見投訴的處理以及運輸費用的計算和控制等。
財務管理系統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配送成本費用的計量、應收應付貨款的記錄與登記、發票的開具、貨物對賬單證的整理和收集、貨款收付等財務核銷管理等。

圖3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功能模塊結構
(1)層次結構。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統劃分為3個層次,即數據層、業務層和決策層,每層的關系及其包括的內容見表1。數據層存儲整個系統的業務數據;業務層處理對來自數據庫中的報表信息、合同信息和票據信息進行計算處理;商業應用指將來自業務處理所得的信息應用于實際配送業務,諸如倉庫作業計劃、運輸路徑選擇、庫存管理實施;系統控制指對物流作業中的智能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對其完成動作指令和執行結果等情況進行反饋;決策層是指通過構建物流配送作業分析模型來輔助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物流戰略和計劃的制定。

表1 系統的層次結構
(2)系統架構。圖4給出了面向零售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架構。
圖4所給出的系統架構從底層至上層依次包括以下部分,即系統安全環境、基礎信息設施、支持平臺、物流服務平臺、物流服務應用、信息展示、客戶端以及外部鏈接系統等。
系統安全環境可以保護系統免受外部攻擊威脅和非法入侵,從而保證整個系統可以安全穩定的運行;基礎信息設施構成了整個系統運行的平臺,它主要包括一系列RFID設備儀器、條形碼標簽、GPS設備、網絡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相關網絡協議等;支持平臺的作用和功能是保障系統的效率和性能,它可以對系統性能的優化、系統的開發與維護、系統的管理和可靠運行以及相關應用的可操作性提供支持;物流服務平臺可以為相關物流信息系統和應用軟件的開發維護提供輔助性功能,從而簡化相關應用程序開發的流程和任務;物流服務應用是該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組成,它負責整個系統物流服務核心業務的邏輯,定制各種物流作業流程,并通過對業務單元組建的調用來完成各種應用;信息展示主要面向各種商用應用終端,為其制定具體的信息表達方式和顯示模式,將物流服務應用中的各種邏輯計算結果提交給客戶端系統并負責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信息交互;客戶端是客戶與服務器之間進行信息交互的媒介,包括各種瀏覽器、移動終端設備、java客戶機等;外部鏈接系統與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和共享,主要包括銀行的支持網關、客戶認證中心以及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系統等。
在構建面向零售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統時,根據零售物流服務貨物配送的特點,一般會包括多種類型的技術架構,其中建立在Web Service基礎之上的集成式B/S架構模式最為常見。

圖4 面向零售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統架構
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整個物流配送供應鏈構建起具有主動反饋機制的精細化供應鏈,實現對庫存貨物的實時管理,從而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運作效率和增強核心競爭力。本文針對面向零售商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網絡與信息化的思維基于RFID技術設計了其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統的框架,旨在實現對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細化管理。
[1]謝勇,王紅衛.基于物聯網的自動入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10,(4).
[2]余雷.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9,(2).
[3]盧莉,謝劍剛.零售業中RFID技術的應用分析及對策[J].計算機時代,2010,(12).
[4]徐丹,王鐵寧.RFID在物流配送中心中的應用[J].物流科技,2009,(9).
[5]蔣亞軍,賀平,趙會群,曾仕元.基于EPC的物聯網研究綜述[J].廣東通信技術,2009,(8).
[6]龐娟.RFID與倉儲管理系統的應用結合[J].中國儲運,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