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淡新
摘 要 對于初中略讀課文教學出現的兩種教學現狀:放任自由型和精細型提出了否定意見,在教學中怎樣給略讀定位,如何做到略中求精,作者認為應該做到三點:一、立足文本,找三點:找重點、找特點、找突破點;二、導、放相宜;三、有策有略。做到這三點,略讀教學才能成為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場。作為語文教師都應重視略讀教學,讓我們在略讀教學中:“略中求精,學而求豐”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略讀教學 指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初中略讀課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略讀課組織得好,閱讀能力就會穩步提高,略讀教學組織不好,學生就會錯過很好的語文實踐能力鍛煉的大好機會。教學中怎樣給略讀定位,如何做到略中求精,在這里,談談筆者對略讀教學的粗淺認識:
1 立足文本,找三點
略讀課的教學應該“精略相輔,略中有精”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復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筆者認為準確的著力點應該是這三點:重點、特點、突破點。結合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略讀課文《巨人和孩子》談談筆者的做法:
1.1 找重點
一篇文章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學生去學,只有確立文章的重點,進行大膽取舍,才能做到略中有精。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在每一組課文中交替設置,緊密聯系,課文的重點也應該凸顯這一關系。例如: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是童話體裁,所選的幾篇童話情節曲折跌宕、形象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容易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巨人和孩子》作者王爾德以他豐富的文學想象力,為我們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美好的形象,使我們感受到“愛心能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的道理。因此,我把本文的重點定為: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豐富想象和獨特感受。
1.2 找特點
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獨特的特點,如《巨人和孩子》作者在描述時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生動的描寫,豐富的想象,這都是本課的特點。作者還把自己豐富的感情色彩融于生動形象的描寫之中,從而給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愛。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把作者的生動的描寫,想象,感受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1.3 找突破點
突破點應該定位于學生理解的難點,《巨人和孩子》作者以他豐富的、獨特的想象力,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愛心。作者是怎樣用童話和豐富的想象來敘述的,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于是我把作者描畫巨人花園個的兩個場景,作為本文的突破點。
確定了本文的“三點”后,我采取了三步閱讀的方法,步步深入,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第一步: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課文的第二部分重點寫了哪兩個場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體會巨人花園的變化)。第二步:從課文描繪的情景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第三步: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立足文本,確立“三點”大膽取舍,確保略中有精。
2 導、放相宜
2.1 導
葉圣陶先生說過:“略讀如果只任學生自己去著手,而不給他們一點指導,很容易使學生在觀念上發生誤會,以為略讀只是‘粗略的閱讀甚而至于‘忽略的閱讀就此了事。這是非常要不得的,積久養成不良習慣,就終身不能從閱讀方面得到多大的實益。”雖說略讀教學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很容易造成一定數量的學生感悟不夠到位,“略讀”很容易變成“淺讀”。怎樣才能使略讀教學落實,筆者認為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教學時,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入文,在課文的精要處作指導與點撥,在疑難之處進行引導,在精妙之處與學生共賞。例:語文版七年級下冊《鶴群》,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課文層次清楚,內容比較好把握,關鍵是要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進而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中第二部分的三個場面“鶴群翔空、鶴鷹大戰、救助傷鶴”寫得非常的壯觀、激烈、動人,因為它每一個場面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這就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去理解感受。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精妙的語言,去領悟鶴群團隊協作的精神美。
2.2 放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略讀課文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例《少年愛因斯坦》就可以讓學生講講故事:《紙船》就可以讓學生學習仿寫詩歌:《洲際導彈自述》將是學生了解各國軍備競賽的開始……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多美的舞蹈。略讀教學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它成為孩子們溝通課堂內外的窗口。
3 有策有略
略讀教學旨在學生搭建錘煉閱讀能力的平臺,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但要想使略讀課文教學的主旨得到落實,就要確切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既不搞過細剖析,也不做隨意教學。所以在略讀教學中講究方法策略。如將有感情地朗讀改為默讀課文,或快速瀏覽課文。略讀課中的瀏覽就是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瀏覽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也是一種實用的閱讀能力。在瀏覽中要求學生從文本中找出所需信息。當然也要防止學生瀏覽速度太快,方法不當以致所獲信息不全面。瀏覽有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知識,完成教學任務。讀讀畫畫很實用,在學生瀏覽文章時,要學生在自己有感觸或能體現作者的感情的地方畫上句號,寫上批注,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后自己品一品、讀一讀,落實略讀課文自讀自悟的要求,而教師則處于導的位置。將研讀分為精讀和略讀兩個板,推進常規教學。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流,在重點、難點的地方作精當點撥,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例如:《蟋蟀在時代廣場》切斯特為什么念念不忘鄉下的生活?作者的意圖何在?這個問題對于一定數量的學生感悟是不夠到位的。教師應精當地點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作為一個鄉村流浪歌手,蟋蟀切斯特雖然在紐約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他沒有歸屬感,并沒有真正融入這個城市。這是一個帶有世界性的問題,在中國也有不少這樣被稱作“邊緣人”的問題。學生通過課文所寫和聯系實際去思考這個問題,思想上得到升華,這樣理解作者的意圖就不困難了。略讀教學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切勿將“略讀”變“淺讀”。
略讀教學是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場,作為語文教師都應重視略讀教學,讓我們在略讀教學中,“略中求精,學而求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