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圓
摘 要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實施,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和重視,但同時,對幼兒園游戲實際開展狀況的各種質疑一直存在。通過對長沙市幼兒園游戲開展狀況的調查與研究,本文對幼兒園游戲活動設置的類型、材料的投放、游戲時間的保障、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幼兒 幼兒園游戲 教學
1 問題的提出
游戲是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性的體現,在近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提出: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由此可見,幼兒園的所有活動應該以游戲為主,五大領域的教學目標也可以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習得。游戲作為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那么,當前幼兒園游戲開展的現狀到底如何呢?教師和家長如何看待游戲活動呢?帶著這些問題,開展了本次研究。
2 幼兒園游戲開展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教師的游戲觀
隨著《指南》的頒布與學習,教師們都具有正確的游戲觀,知道游戲對幼兒的個性、思維發展及習慣養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能在某種程度上能彌補教學活動的不足。例如,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目前我國城市的很多家庭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由于沒有兄弟姐妹,導致孩子從小就是一個人長大,很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加上幼兒天性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人際交往的技巧相對較弱,更惶談社會適應能力了。僅靠幾次教學活動無法讓孩子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也無法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靈活自如地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但游戲活動能讓孩子們感同身受,在彼此的交鋒與妥協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并接受,最后轉化為良好的規則意識,為今后步入成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家長的游戲觀念
由于我國傳統的兒童觀中歷來將幼兒當成小大人,且將游戲與學習對立起來,導致很多家長過分追求知識學習的結果而忽視游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價值,鑒于此,我國很多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幼兒園,迫于家長的需求和壓力,不得不實施小學化教育,使得目前學前教育中“小學化教育”傾向嚴重。近年來政府對學前教育價值宣傳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家長能正確看待早期教育,重視游戲的作用,這無疑為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
2.3 游戲時間的保障
結合《綱要》的精神與《指南》的要求,目前幼兒園在一日活動中都安排了兩個小時左右的游戲活動時間,這兩個小時,既包括了《綱要》中要求的戶外活動,也包括了其他類型的游戲活動。大部分幼兒園在安排活動時,都是上午兩個教學活動,下午一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時間長短根據年齡班的大小略有不同,如小、中、大班的活動時間分別是20、25、30分鐘左右,其它時間則由教師自行安排戶外自由活動和游戲活動,游戲時間基本能保證。如:有的幼兒園設置了角色游戲區、建構區、科學探索室等專門的游戲教室,幼兒園管理者會統籌安排各個班級進入這些區域游戲的具體時間,基本保證每班、每周都能有一次機會進到這些區域中活動,從行政安排上確保班級游戲活動的正常開展。
2.4 游戲活動類型的設置
在游戲活動類型的設置上,主要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游戲類型,其中,室外游戲活動主要是戶外自由活動和體育游戲,這兩種游戲也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游戲類型。室內游戲主要設置了角色游戲區、建構游戲區、美工區、閱讀角、表演區等,區域游戲設置較為完善,種類齊全,材料豐富,基本能滿足孩子的游戲需求。
2.5 游戲材料的投放
在材料投放上,幼兒園會購置一些基本的游戲材料,如雪花片、插筒、積木、積塑等玩具,也會購買一些感統器械,以協助體育游戲的開展。但大部分游戲材料需教師制作和組合,教師在提供材料時,都是提供的成品材料,幼兒面對制作精美的材料并無太多發揮的余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游戲的開展,較難帶給孩子成功的喜悅感,同時,材料的制作也占用了教師較多的時間,導致教師沒有精力研究和觀察孩子。
2.6 教師游戲組織與指導的水平
游戲活動的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只是在一旁確保幼兒的安全,如果發現了問題,教師也會及時介入,但這種介入對幼兒游戲開展的指導效果一般。最大的問題在于,教師不知道如何觀察和指導幼兒的游戲,在相關的培訓和教研活動中也沒有得到支持和幫助。
2.7 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
以前的家長確實重視知識的學習,但近年來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家長對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要求大幅度降低,雖然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家長急切要求幼兒園加強知識的學習,但大部分家長能達成共識,更希望孩子能在幼兒園快樂成長,具有良好的表現力,并在游戲中獲得各種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順應時代發展和家長的共同需求,幼兒園近幾年開始大力開展游戲活動。自從園所開展游戲活動以來,孩子變得更加喜歡上幼兒園,在游戲中比在學習活動中更加投入,收獲也更大。
3 確保幼兒園游戲開展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幼兒園在教研活動與其它的培訓活動中,應加大游戲內容的培訓力度或開展專題培訓,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幫助教師將理論更好地聯系實踐,提升教師游戲觀察和分析的水平,這樣才能提升其游戲指導的水平,讓教師的游戲指導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2)材料的投放應考慮幼兒的年齡水平。材料的投放應有層次性,對于年齡小的幼兒,可多提供成品材料,因為他們無法進行材料的再組裝,但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教師應多提供原始材料,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空間,允許幼兒根據游戲的實踐需要選擇材料進行加工,主動解決問題,推動游戲的發展,這樣,更能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也可讓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研究孩子上。(3)教育主管部分應將游戲納入評價體系。一直以來,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一直關注教學活動而忽視游戲活動的開展,隨著《指南》的頒布和進一步施行,教育主管部分應盡快將“游戲”納入學前教育評價體系,并出臺相關的評價標準與措施,推動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為游戲活動的進一步實施保駕護航。
本文系湖南第一師范學院2010年度立項課題“幼兒園游戲實踐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省為例”(課題編號:XYS10Z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劉焱著.兒童游戲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鄢超云,魏婷.“游戲”離“游戲”有多遠.學前教育研究,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