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強龍
(沈陽市化工學校,遼寧 沈陽 110122)
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教師,我始終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對當前中職生現狀有一定認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從總體上看主流是好的,他們積極向上,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團結友愛,文明禮貌,和社會普適的價值相一致。 但由于受價值多元化的影響,給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部分中職生日常行為不規范,人生觀、價值觀不清晰,心理素質脆弱、意志力較差等等。
面對近年來新生入學分數普遍降低,管理難度越來越大的不利局面,我們在新生入學時通過班主任開展了一些基礎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中職生中普遍存在:一是,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雖說是初中畢業生,但相當一部分甚至不具備小學文化基礎;二是,紀律散漫,遲到曠課,厭學打架經常違紀,個別學生甚至是被多個學校開除過的;三是,行為習慣養成缺失,抽煙、喝酒、早戀、說臟話、奇裝異服、戴首飾、化濃妝等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四是,家庭背景較為復雜,單親家庭或畸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占了相當的比例,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五是,心理上普遍存在自卑感,部分學生叛逆心理嚴重,有部分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六是,對社會某些方面認知度寬,接受新生事物快;七是,較熱心于集體活動,對學校或班級組織的活動大多數人能夠參加,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八是,自我表現欲強,膽子大,愿意在多種場合下展示自己。
1.2.1 重智育輕德育
智育才是“硬任務”,德育是“軟任務”。搞好智育,有較完整的衡量標準;而德育好壞,當前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是看不見的無形工作。因此,目前看德育工作是“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教育,又由于德育工作的艱難和復雜性,更沒有人愿意做深入細致的德育工作。
1.2.2 重形式輕效果
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宣傳教育的多,實踐活動開展得少,以提高踐行能力為目的的活動開展得少,因而給人的感覺是德育只是講大道理,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1.2.3 重防范輕疏導
學校德育工作主要放在對學生行為的限制和防范上,為嚴防學生有違法亂紀行為,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用許多條條框框來防范和限制學生,似乎有了這些規章制度就能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包括思想問題。 近年來,各校辦學規模逐年增大,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素質良莠不齊,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只“堵”不“疏”,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1.2.4 重學生管理人員輕全體教師參與
在對待學生的教育工作上出現了兩種狀況,一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往往是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做得多,不是處理問題,就是與學生不斷談話;二是科任教師覺得自己是傳授知識的,和德育沾不上邊,而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管理人員更是覺得學生教育與自己無關。“全面、全程、全員育人”成了一句空話。
正視存在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新形勢下掌握學生思想狀況,了解德育工作環境,明確思路,采取對策,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德育工作,積極探索切合學生實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深入貫徹中央 《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思想道德教育意見》,突出“德育為首”的核心理念,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強調德育工作重要性,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要求,結合學生實際,以日常文明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突破口,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2.1 作為德育主陣地,抓好班級建設
班級是德育教育的重點,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能幫助每一名成員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班級建設的核心是培養班級干部,在一批素質好、能力強的骨干帶動下,“抓兩頭、促中間”,做好特殊學生轉化,這是班級建設的基礎。 鼓勵班級提出創新標語口號,作為全班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鼓勵班級自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其聰明才智的機會。
2.2.2 作為德育“第二課堂”,抓好寢室建設
中職校多為封閉式住宿學校,學生住宿比例在90%以上。 科學人性的宿舍管理,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是引導學生進步成長,開展德育教育的“第二課堂”。 完善宿舍內務的監督考核機制,從解決學生身邊不文明言行入手,抓小事、抓實事,努力營造講究衛生、愛護公物、儀表得體、興趣高雅的宿舍環境。將宿舍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建設成為學生生活的文化社區。
德育研究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要求德育工作者加強在理論和教育實踐等方面的學習。
加強對班主任的業務指導與考核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與德育工作全過程,把班主任主導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本著教育性、整體性、實效性和個性化的原則,校園環境建設在德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關注教學樓和校園內的環境布置,充分利用教學樓緩步層墻面懸掛的名言警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實訓課上,告訴學生注意車間里的溫馨提示,使學生體會人性化管理。利用校園內植物設計和路標指示陶冶學生身心。鼓勵班級引入一盆植物、一幅肖像、一句名言,使學生有所啟迪和領悟。
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文明行為教育,達到“知行統一”,廣泛開展文明用語推廣活動。
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一系列心理咨詢活動和心理問題疏導,心理測試游戲。
德育教育不是某個人、某個時間段的工作,而是應該貫穿于學生成長過程的方方面面,成為教職工共同的責任,明確學校各類人員的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德育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的落實全員德育。 通過培訓、學習以及其他方式方法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堵”與“疏”結合起來,把學生的思想情操引導到健康向上的軌道上來,努力做到嚴而有度、法中有情,學生管理有情、有度、有效。 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達到我們的德育目標。
(1)課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任課教師要在教學中以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師德標準、良好的精神風貌影響學生,把德育運用于每門課程的教學中,使課堂發揮育人功能。 摒棄將知識傳授和道德培養相分離的教育理念,實現由“教書育人”向“育人教書”的轉化。
(2)學校的管理部門要在工作實踐中體現育人。 制定合理育人方案,積極開展育人工作,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優化育人環境,立足本職,改進工作作風,為學生做出表率和楷模。
(3)從事服務工作的職工同志,要為學校創造優美的環境,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和服務, 要以自己的優質服務和模范行為, 在思想、道德、紀律等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4)強化校園文化建設
建設體現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展生動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民族傳統節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校園網絡等的建設,發揮宣傳欄、模擬職業場景等的宣傳作用,注重宣傳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總之,要讓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下,參與喜愛的活動,不知不覺達到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鍛煉能力、施展才華的獨特功效,使德育工作寓教于樂。
注重網絡德育在校園文化中的影響力。網絡的空前發展、普及,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可以用校園網,電化教育,多媒體教學等現化教學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在充分發揮網絡正面效應的同時,扶正祛邪,激濁揚清,抵御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后進生轉化一直是德育工作的難點。 后進生轉化的關鍵是感化,目的是轉化,我們要在全體教師中推行“愛心工程”活動,每個教師負責幾個學生的談心工作,每周至少到學生寢室一次,與學生談話,每月至少幫學生解決一件實際問題。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以德立校是治校之本,建立良好的德育機制,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開展生動有效的德育活動,我們的德育工作才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