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碧輝
(河北工業大學,中國 天津 300401)
資源型城市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能源基地,為國家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證。 隨著資源的日漸枯竭,城市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因此,考慮資源型城市的特殊情況,根據園林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和景觀規劃的理論為指導, 研究得出適合于資源型城市的景觀修復的理論和方法,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修復,這是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需解決的問題。
1)資源型城市的概念及類型
資源型城市是隨著能源、礦產、森林、水電、旅游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興起,并且因采掘這些資源形成的相關產業在地區社會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的城市。資源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集聚、帶動、輻射功能,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又由于城市對資源的依賴性強而受資源量耗竭性和生態環境脆弱性的制約,表現出獨特的城市發展規律。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由于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生態環境復雜程度,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問題不能用單一的技術方式和單一的景觀模式來解決。在歐美發達國家,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針對資源型城市的改造理論和實踐已經較為成熟, 人們的觀念意識相對完善,改造也從單純技術性和功能性改造,逐漸過渡到結合社會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的綜合性景觀改造。
我國對于資源型城市的綜合環境治理工作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快,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國在綠地系統生態恢復的相關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包括保護優先、鄉土化和地帶性、群落穩定性、物種多樣性以及經濟性原則。
1.1.1 環境目標
對資源型城市進行景觀修復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達到生態環境的和諧穩定。第一,在資源廠礦被開采以前就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使開采活動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第二,在廠礦的開采中要做到邊開采邊恢復,以保證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第三,廠礦關停后一定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修復其被破壞的環境,將生態環境恢復到自然狀態。
1.1.2 經濟目標
對資源型城市進行景觀修復的目的, 一方面是要恢復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使經濟轉型再生。 當廠礦的資源枯竭而停礦后,在環境受到保護的前提下,我們應完成廠礦的產業轉型,使廠礦的關停不影響社會的經濟發展。
1.1.3 社會目標
資源型城市的景觀修復的社會目標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廠礦的關停導致工人失業,發展替代性產業能給失業工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這樣既保證了工人的經濟收入又保障社會的穩定;二,許多廠礦因開發的年代久遠,其中保留了許多歷史痕跡和礦業文化,我們應對這些工業遺存予以適當保留與保護,以留住人類發展的印記。
1.2.1 宏觀原則
廠礦作為資源型城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生態、景觀、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復雜要素,所以對它的修復不應只著眼于土地的復墾,而應從更宏觀的角度考慮城市的發展方向,才能為城市景觀的修復做出正確的定位。
1.2.2 多元原則
景觀修復工作會面對各種問題,而且修復過程中會涉及到多項理論和技術。 面對這些復雜并且多元的問題,單一的解決方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譬如只對資源開采地遭到破壞的土地進行復墾,只能短期局部改善場地現狀,而不能使場地發揮其長久的價值。
1.2.3 創意原則
創意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想法,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之下, 人們對環境和美學的認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廢棄場地的價值有了不同的認識。 因此,我們在進行景觀修復時也應該以新的價值標準作為參考,應以創意化為原則對景觀進行設計。
每個國家礦業廢棄地的景觀修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模式,這是由于國家不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公眾需求、社會文化心理、審美價值取向等因素差異造成的。 同時,礦業廢棄場地的歷史背景及區位環境因素等也都造成了各種問題。我國在礦業廢棄地景觀修復與改造實踐中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現有的理論和經驗,要結所在區域實際情況來進行景觀修復。 作者根據查閱的資料,大致將礦業廢棄地景觀修復模式分為復墾復綠型和文化游憩型兩大類。
露天采礦經常對場地產生較大的改變, 如露天采坑和山體破損等。這些廠礦景觀范圍常常較大,給人較強烈的破碎感,再有選擇的保留以體現場地原真性的同時,還需要輔以工程安全措施和植被修復建設,以達到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視覺景觀的營造。
2.1.1 邊坡清理
對于石質邊坡,首先要清除坡面堆積物和碎石,打掉突出的巖石,確保邊坡的穩定。 土質邊坡如果坡度較大,也需要注意坡面的穩定處理,以防滑坡。
2.1.2 梯級邊坡復綠
對于坡面較陡的邊坡,可以考慮采用梯級復綠的方式進行植物景觀的營造。 對于像露天礦坑邊坡,由于采礦時以自然形成類似階梯的形式,所以,可以稍加處理,進行植物的種植。
2.1.3 結合綠化措施的植被恢復
對于坡度較緩的坡面及土質坡面, 常常配合一定的綠化措施,達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鋪網植被生態護面法、植生毯生態護面法等,這些方法見效快速,但投入成本也較大,重點景觀區域可以考慮。對于面積較大,位置較偏僻的區域,可使用傳統的覆土種植方法。
采礦過程中產生的排棄物數量巨大,長期堆放后極易造成環境污染和土地資源的浪費,是需要景觀修復的重點區域。 對礦業排棄物堆場進行植物景觀修復,具有改良土壤、減少污染、修復視覺景觀的作用:
2.2.1 矸石山植被恢復
矸石山是煤礦企業排棄煤矸石而形成的巨大“山體”,占用土地面積大,污染嚴重。 對矸石山的治理是對廢棄廠礦景觀修復的重要一部分。 我國對矸石山的植被恢復案例很多,恢復技術也比較成熟。
2.2.2 粉煤灰堆場植被恢復
粉煤灰是礦業生產中產生的廢物,長期堆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極大。對粉煤灰堆場的植被恢復,不但維護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減少寶貴的土地資源流失,而且美化礦區環境,提升區域景觀價值。
露天采礦形成的巨大礦坑內很多都存在天然積水的現象,且水體渾濁,含有重金屬等有害元素,存在污染較嚴重的問題。 對于這種情況,大多采用引水成湖的景觀營造方式,但首先要對受污染的水體進行恢復,水體修復方法主要有化學法、物理化學法、植物修復法。
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枯竭,資源型城市礦業廢棄地在城市中大量出現,給環境和社會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正是由于人們生態意識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 才使得礦業廢棄地景觀修復與設計被不斷重視起來, 通過運用景觀和生態處理手法對礦業廢棄地進行景觀改造,不但改變土地貧瘠荒涼的現狀,營造舒適宜人的景觀空間,更是為工業衰退所帶來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尋找出路。
[1]夏夏.從廢棄地走向現代城市景觀[D].南京林業大學,2007.
[2]李瑩.礦業廢棄地景觀修復與營造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1.
[3]曹琦.采石場的景觀修復和再造研究[D].天津大學大學,2011.
[4]皇甫艷麗.礦區景觀生態重建的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0.
[5]王麗麗.舊礦區景觀恢復中的植物景觀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
[6]胡聘婷.東莞市采石廢棄地景觀修復與更新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1.
[7]彭鳳.礦山廢棄地景觀修復與再造的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8]趙超.城市工業廢棄地活力重生的景觀修復途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
[9]劉海龍.采礦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可持續景觀設計[J].生態學報,2004,24(2):323-329.
[10]王向榮,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J].中國園林,2003,3:11-18
[11]劉藝潔,潘曉霞.工業區景觀改造[J].華章,2013,2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