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分析了“職業人”優勢品質的內涵和加強“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設計了“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并結合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培養“職業人”優勢品質的實踐,探討了高職院校“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2-0037-04
目前,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高職學生的技能培養。但從現實來看,盡管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專業技能好,卻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職業品質、職業素質欠佳。如何培養“職業人”的優勢品質,使高職學生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具有優勢品質與技能的合格“職業人”,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職業人”優勢品質的科學內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對大學生要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近年來,隨著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不斷加強對學生品質的培養。
(一)“職業人”的概念
國內許多學者對“職業人”進行了界定。綜合多種論述,“職業人”是指從事社會中特定的相對穩定的職業,直接承擔一定的職業責任,受過職業教育,具有從事特定職業的知識、技術、能力、素養等職業資格,并能夠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高等技術應用型職業人才。而在高職院校提出的“職業人”理念是指其培養目標有明確指向——特定的行業或特定的工作崗位。教育過程就是按照行業工作崗位(群)的工作過程要求和人才培養規格實施教育,從而完成由大學生向“職業人”轉化的過程。經過高職院校的培養,畢業就能就業,實現從學校向行業的“零距離”過渡。
(二)“職業人”優勢品質的科學內涵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職業人”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優勢品質培養,是學院對高職教育特點、學生特點在認識上不斷深化所產生的必然成果,是多年來學院對高職教育辦學模式、教育方式和“職業人”規律不斷深入探索的結晶,是實現“全時空”塑造、“全方位”轉化的系統構想,是一項具有開創新意、富有戰略性的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一種全新的、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專業優勢品質與專業優勢技能培養共同構成“職業人”培養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一體兩翼”的縱深發展。
因此,“職業人”優勢品質的科學內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優勢品質與優勢技能并重,并同為“職業人”培養目標的核心組成部分。二是“品質與能力”是對“做人與做事”要求的概括,是“職業人”事業成功的個人素質的兩個基本點。職業教育的過程,既要重視人的社會能力、職業能力培養,也要重視人的社會品質、職業品質的培養。三是“職業人”品質,即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的道德和素養,是特定行業特定職業對勞動者的基本要求,而“職業人”優勢品質是在基本要求之上的規格更高、層次更高、更具有競爭力的職業素質,是能夠使“職業人”提高就業能力、不斷進取、達到成功的保障,是“職業人”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最高境界。因此,“職業人”優勢品質是符合人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規律的。具體分析如圖1。
加強“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
第一,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發展的需要。加強“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過程,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發展的過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通過對“職業人”品質的形成、變化、發展進行研究,把握大學生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院校“職業人”優勢品質的培養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第二,是行業、企業的迫切需要。實踐證明,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在招聘高職畢業生時,不僅注重其是否具有該行業、企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該行業、企業的職業品質與職業精神。因此,高職院校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重視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職業品質的培養。
第三,是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明確提出本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融入長三角,為現代服務業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優勢品質與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換言之,通過三年的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既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又有過硬的行業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德才兼備的職業人。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職責。
“職業人”優勢品質設計
為把培養“職業人”優勢品質落在實處,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由學工部門牽頭,各專業教研室配合,學院的每一專業制定了“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并結合四門活動課程的實施開展。“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與“專業職業人培養方案”相互呼應,共同服務于“職業人”優勢品質和技能的培養。
(一)優勢品質的提煉
優勢品質的提煉是職業人素質從一般到特殊、從共性到個性、從籠統到精確的概括和歸納的過程。優勢品質必須是2~3個精確的、凝練的、核心的形容詞,必須要經過層層推敲和細細斟酌,才能確保其準確性和科學性。
首先,人員安排和調配。根據各分院、系德育教研室的成員構成和學工人員的基本工作情況,對工作年限、經驗、任職、所帶班級的專業因素等進行綜合考慮,以專業為單位統一分組。其次,廣泛搜集材料。各小組對本專業的行業背景、發展前景進行充分的調查和搜集,征求專業教研室教師的意見,對本專業的行業和崗位需求的員工素質進行基本的概括。第三,問卷調查征集。面向在校大學生、畢業生、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各階層進行問卷調查和意見征集,確定最終作為專業優勢品質的備用詞。第四,專家審核確定。學院成立專家組對各德育教研室編制而成的各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中提煉的優勢品質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并最終進行審核和確定。至此,優勢品質提煉完成。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匯總如下頁表1所示。
(二)“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的設計
“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形成歷經從提出到雛形、從初稿到定稿、從簡單到成熟的過程。在多年實踐中,制定出25個專業的“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以崗位工作的職業品質作為邏輯起點,開發了以四門活動課程為實現載體的社會活動課程來實現“職業人”優勢品質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個性化和競爭力的專業人才。活動課程被納入規定的教育計劃,與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一起成為培養學生素質的四大板塊。
“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方案”由培養目標、優勢品質、培養途徑和培養進程四個部分組成。一是培養目標。指出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能熟練掌握相關行業技能的高等技術應用性職業人才,并涵蓋初次崗位定位和發展崗位定位。二是優勢品質。各專業的優勢品質幾經調查、斟酌、修改、完善提煉而成,每一個專業品質都結合了行業、崗位要求和學院“職業人”培養理念與精神。如市場營銷的專業優勢品質為“誠信、敏銳、耐挫折”、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優勢品質為“求真、求精、耐心”、物業管理專業的優勢品質為“吃苦耐勞、踏實嚴謹、愛崗敬業、熱心服務”。三是培養途徑。即各優勢品質實現的載體,包括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公益服務、社會實踐四類活動課程。現代服務業“職業人”培養要求有社會活動課程的設置,該課程以學生活動形式為主。四是培養進程。根據學生在校學習所處階段的不同開展針對性教育,根據“大學生”向“職業人”轉化的進程逐步深入、遞進,從入學第一學期至離校前的第四學期,每一學期所開展的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理論到實踐,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途徑如圖2所示。
“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途徑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職業人”優勢品質的培養主要通過“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社團活動”等四門活動課程進行。
(一)以主題班會為載體,加強優勢品質培養的針對性
實施主題班會的目的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基于“職業人”培養的班集體建設。主題班會既是“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具體途徑,也是培養“職業人”優勢品質的重要內容。
第一,主題班會的主題方向性與豐富性的辯證統一,貼近性與導向性的巧妙融合,使主題班會成為寓教于樂的有效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啟發和提高認識。主題班會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使主題班會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教育手段。主題班會的廣泛參與性、集體性,更有利于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使主題班會成為專業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主題班會的內容與學生在校學習的不同階段相適應,使主題班會成為學生的自主性教育。
第二,主題班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主題班會活動課程的實施,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促進合格“職業人”培養。強化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創建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職業觀念和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主題班會活動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多邊活動,既要體現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運用班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交流,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其內容既要體現時代精神,與時俱進,又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專業。其形式應根據主題班會活動的主題內容和學生實際來確定,可以是知識競賽、技能比賽、交流會、討論會、藝術欣賞、郊游、演講、辯論、小品、表演等的一種或幾種相結合。
(二)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加強優勢品質培養的實效性
實施社會實踐課程是“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的重要一環。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生服務社會、增長才干的有力抓手。特別是學院將社會實踐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社會活動課程板塊,進一步強化了社會實踐課程對優勢品質養成的重要作用。
學院始終堅持暑期以“三下鄉”為主、寒假以“專業實踐”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堅持“社會實踐與學生專業特長相結合、與社會服務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原則,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通過廣泛開展以社會調查、時事宣講、文化宣傳、支教掃盲、法律普及、專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了解社會、走近百姓、獲取知識、強化技能。
(三)以公益服務為載體,加強優勢品質培養的實踐性
公益服務活動以“立足校園、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為目標,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活動宗旨。學生通過幫助他人感受幸福,通過奉獻社會實現自我,通過專業實踐體驗成長,在服務社會和服務他人的同時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職業人”的人生品味和境界。
(四)以社團活動為載體,加強優勢品質培養的多元性
社團是學生的群眾性組織,社團活動是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個性發展的校園文化基本載體,是培養“職業人”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活動從單純的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發展為“職業人”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學院成立了二級社團和社團聯合會,社團活動納入課程體系,進入“職業人”培養方案的教育系統。學院提出了社團活動課程作為課程體系中社會活動課程板塊四大課程之一,并成為考核課程,要求大一、大二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率達到100%。進入社團文化月的活動要進行項目申報并進行答辯,同時評選優秀社團活動和指導教師。同時,加強對社團活動的整合,使社團活動規模化、項目化、專題化,更能服務于“職業人”培養的需要。學院以社團文化月為依托,以社團活動為載體,促進了學生優勢品質培養和個體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只有在向高職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重視加強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培養,堅持兩手抓,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受社會歡迎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新山.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特點分析[J].中國測繪,1998(2).
[2]洪致平.探索現代服務業“職業人”培養之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冷選英.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有待提高[J].中國西部科技,2003(2).
[4]李衛中,邢建輝.警惕當代大學生的純技術偏向[J].中國青年科技,2003(1).
[5]吳曉旸,吳曉晴.淺析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J].中國科技信息,2005(18).
[6]王彬,姜連清,張寶林,孫立強,王淑清.高等醫學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2(20).
[7]王一飛.淺談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職能[J].中國科技信息,2012(22).
[8]黃湘.大學生軍事理論課學習興趣問卷的初步編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9]朱婺.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J].科技資訊,2012(25).
[10]楊進,張強.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管理問題探析[J].科技資訊,2012(26).
[11]陳秀梅.淺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2(28).
[12]王改修.淺探當代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J].科技信息,2007(11).
[13]劉紅葉.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初探[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3).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