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江蘇 南京 210036)
中國已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2013年6月13日,余額寶正式上線,到2014年2月底,余額寶用戶數已突破8000萬戶,存款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這樣的客戶、存款規模,已穩進中國規模最大銀行前二十名,已經超過國內很多苦心經營多年的中小銀行的規模,而通過互聯網金融,余額寶僅僅用了不到300天的時間?,F在,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借助互聯網金融并結合自身的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互聯網金融主要依助于互聯網的虛擬空間開展業務,無論是客戶溝通、客戶操作、客戶支付、客戶兌現均通過網絡進行,憑借網絡的優勢,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商業銀行擁有龐大的實體網點,每一個實體網點的運作,都需要房租、人工、安防、科技等成本支出,較互聯網金融而言,成本很高。
互聯網企業有一套較成熟的數據分析運用系統,開展精準化營銷效果更好?;ヂ摼W金融借助擁有的大量客戶信息,能精準地發現和營銷客戶,通過模型分析,準確掌握客戶的行為特征,如客戶的消費偏好和資信等級等,這對于互聯網金融開展客戶差別化服務極為便利。
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互聯網的應用越普及。天弘基金發布的余額寶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末,4300余萬“寶粉”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其中最大的客戶群體來自于江蘇、浙江這兩個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余額寶用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尤其是85、90后的年輕人,上述余額寶用戶的平均年齡僅28歲?!罢l抓住了年輕人的心,誰就能抓住當下及未來的市場;誰掌握了先機,誰就能把控未來的發展”——這充分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的突出優勢。
互聯網金融的實質是金融,互聯網不過是變換了金融的存在形態和金融的運作過程?;ヂ摼W金融也同樣要遵守金融規律,即所有從事金融業的企業都必須把風險控制作為立身之本,互聯網企業也不例外。商業銀行作為專業從事金融業務的企業,專注于金融業務的時間更長、專業化的金融人才更多、風控管理能力更強。由此可見,互聯網公司在金融方面的專業專注能力顯然不能和商業銀行相提并論。
商業銀行尤其是幾大國有商業銀行經過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發展,客戶規模、業務數據已然是“龐然大物”??蛻舳嗄陙砼c銀行的交往所形成的相互信任,使得客戶與國有商業銀行之間形成了很多的默契。依靠這些,再加上與時俱進,國有商業銀行必定能走得遠、行得久。
隨著經濟的發展,客戶的需求越來越高,客戶期望得到的服務越來越多元化。客戶的需求,大多數是需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獲得的;很多客戶尤其是高中端客戶的體驗,更是需要面對面的服務來實現的。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傳統的金融服務來提供的,這些服務正是商業銀行的優勢所在。
馬云說過一句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互聯網金融在分食商業銀行傳統蛋糕的同時,互聯網技術也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商業銀行在自身已具備條件的基礎上必須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翅膀,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經營的不足,在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地位。
“智慧銀行”是指將個金、信用卡、消費金融、保險等金融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通過互聯網技術、自助設備、電子渠道引導客戶自助辦理個人活期賬戶開戶、借記卡開卡、個人房地產自助貸款、理財產品購買等業務,讓專業化的金融服務變成可由客戶自己搞定的普通服務;“智慧銀行”實現了將銀行柜員從柜臺中解脫出來的目的,讓從事簡單服務的柜員轉變為從事深層次、復雜化服務的柜員,提高了用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智慧銀行”是“隨身帶的銀行”,具有顯著的市場競爭力和廣泛的客戶吸引力,特別是為年輕客戶群體提供符合其習慣、滿足其需求的便捷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了電商與融資業務的結合,從而提高了銀行的綜合市場競爭力。在國內各家銀行中,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是較早試水電商業務的銀行,發展勢頭良好,但大部分商業銀行尚未涉足此項業務,存在業務空白。
與國內先進的電商平臺相比,在已開辦電商業務的銀行中,電商平臺存在知名度不高、推廣力度不夠的問題;存在商品不全、選擇余地較小的困惑;存在界面不友好、服務項目不全面的缺陷;同時客戶端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商業銀行加強對電商平臺的宣傳、多層次引進商戶及商品、逐步完善操作界面并增加客戶端,未開辦的商業銀行應盡快開辦。
各家商業銀行都有海量的客戶數據,這些客戶數據不僅涵蓋個人客戶而且涵蓋對公客戶;對同一客戶而言,不僅包括資產情況而且包括負債情況,不僅有資金流入數據而且有資金流出數據;深加分析,不僅有客戶數據而且能得到此客戶的交易對手信息。
調查顯示,商業銀行數據分析利用程度明顯要低于互聯網公司,商業銀行要取得競爭中的優勢,必須加強對這些海量數據的分析利用。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數據信息,把客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提煉出每個類型客戶的需求。把分類客戶需求信息傳遞到不同的產品部門,由產品部門根據需求訂制個性化、專屬化的產品,再由營銷部門進行有的放矢、一對一、面對面的營銷,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