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將網絡時代下的版權保護作為研究對象,對版權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在此基礎上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存在的諸多版權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出現的問題從四個不同方面提出有效的保護版權措施。
[關鍵詞]網絡時代;圖書出版;版權保護;難點;措施
[作者簡介]劉云,西北政法大學。
版權,也叫著作權,一般指文學作品、藝術作品以及科學作品的原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相關權利。版權從含義角度來看,可以分成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中的版權,不僅包括原作者對作品的完整保護權、發表權、修改權、表演權、署名權、復印權、展覽權、發行權等7項不同的權利,還包括表演藝術家、錄音和錄像制品的整體制作人以及廣播節目、電視節目中制作人根據法律所享有的相關權利,在法律中的稱謂方面,一般將其稱之為和著作權有一定關聯的權利或者著作的鄰接權。狹義版權就是純粹的版權,主要指攝影、文學、戲劇、電影、繪畫、音樂、雕塑等作品的原創作者根據法律對各自作品享有的權利,其中主要包括財產權和人身權兩個方面。
一、網絡時代下版權保護的難點
1. 專業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形式的出版傳播背景下,擁有版權的人可以通過出版社,對作品在正式發行以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諸多情況進行了解。侵犯版權的行為十分容易被發現,處理方式也十分容易,可以通過向法院進行舉證的方式保護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但是網絡出版方面,諸多受到知識產權法保護的作品都處于公開狀態,擁有版權的人采用傳統形式對原件進行有效控制,或者采用復制方式對自己所享有的權利進行保護,基本屬于完全無效的。擁有版權的人很難對自己的作品在發行方面、下載方面以及復制數量方面進行有效掌握,并且由于復雜的網絡技術而受到一定限制,向法院進行舉證也有很大難度。因此,版權中專有性已經遭受到網絡技術中公開性傳播的挑戰。
2. 無形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版權中存在的無形化情況越來越突出。如軟件銷售、多媒體銷售、數據庫銷售以及數據庫使用等,這些都能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產品在進行交付的過程中,能夠采用網上查詢、網上下載等諸多方式來實現,貨款支付方面也能夠采用網上銀行,采用電子支付的方式。因此,有相關方面的學者認為,在當前的知識背景經濟環境中,商品已經出現“隱形化”發展的趨勢。
3. 地域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版權在具體的保護方面存在地域性,也就是每個國家制定出來的版權,一般只有在這個國家法律范圍之內才會受到相關法律的有效保護,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以自動對其他國家中的版權進行保護,除非這個國家加入到國際條約、國際簽訂中雙邊的協議內容,并且該項協議當中的內容對其有專門的規定。但是,網絡技術的普及化,使得諸多作品能夠輕而易舉地在全球范圍之內進行廣泛傳播,國家與國家之間原本存在的界限變得模糊,將國家的利益作為大背景所建立起來的版權保護地域性原則,也由于互聯網的緣故最終被打破。
4. 時間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涉及范圍越來越廣,這導致擁有權利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范圍之內順利通過授權形式,從而獲得利益。這也導致版權法定的保護期限在不斷縮短,并且在未來還有繼續縮短的發展趨勢,這樣的變化和發展情況對傳統版權的時間性造成巨大沖擊。
二、網絡時代下版權保護的措施
1. 技術角度的保護措施
目前符合網絡時代版權的保護措施還處于待發展和推行的過程。為了保護出版的版權就應先從技術手段進行,提前做好防范和保護。關于侵權行為的防范通過技術手段加以保護是最安全最實用的方式。根據網絡傳播法的規定,有關網絡技術部門應對版權采用技術措施加以保護。從這個規定來看,版權人可以對合作者提出要求。網絡服務商可以通過控制訪問的措施來保護版權,也可以升級不同類型的訪問限制方式,如網絡登錄密碼以及網絡登錄口令等網絡技術手段來限制用戶訪問。另外一種防范措施是控制使用。控制使用措施是根據作品使用許可進行設置。如閱讀的內容不能復制和剪切,只能單純進行閱讀,對用戶指定這種方法來閱讀就可以對文本的使用進行限制,不至于文本隨意被人復制而侵犯版權。此外,通過安全保護的技術也可以保障出版權。安全保護技術主要是對作品的版權真實和完整性的保護,如果作品沒有授權就不能夠進行編輯或者修改等行為。這些保護版權的技術措施都是對作品版權進行防范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對版權保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在采取這些措施時要考慮用戶的利益。
2. 法律角度的保護措施
第一,和國際有效接軌,并且加快相關法律的立法速度。版權和網絡之間在法律方面存在諸多沖突,導致執法主體以及侵權現象等較難掌握的情況發生,這對信息資源開發者的積極性造成極大傷害。因此,在當前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突破國家之間的地域限制,將保護的標準逐漸國際化、統一化。我國立法在與國際進行接軌時,應嚴格遵守世界知識產權中的相關條例,并在此基礎上完善我國的版權法律體系。
第二,加大對網絡法制的相關教育。對于網絡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侵權現象,需要營造有序且健康的網絡化環境。除了對網絡加強管理,也需要加強網民的網絡法制教育。由于當前我國有關網絡的立法不完善,需要將網絡法制教育加入國家全民普法內容當中,加強公民的法制意識,從根本上減少侵權現象。
3. 管理角度的保護措施
第一,建立版權管理機構。針對網絡中的版權問題,建立專門的管理中心,網上可以通過這個管理中心,給擁有版權的人轉送交稿費用,同時還可以把無法明確正式身份的人、沒有辦法送稿費的版權者交到這個管理中心,并且可以把這個當做侵權的訴訟證據。管理中心可以通過會員以及注冊等方式收取登記費,并將其交作為相應的經費。
第二,對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對網絡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對相關方面的人才進行培養,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管理隊伍,這是開展網絡安全的重點。該方面的管理人員需要具有豐富的法律基礎,需要精通計算機操作技術、網絡化技術,這是對網絡版權進行有效保護的主要保障和基礎。
第三,加大網絡侵權打擊力度。除了加強相關方面的管理措施,還需加大對網絡侵權現象的打擊力度,不同層級的版權管理部門以及新聞出版部門需要在相關方面堅持進行監督和管理。
4. 道德角度的保護措施
道德屬于一種約束力,這種約束力可以對人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從這個角度出發,對人們的道德體系進行建立,可以預防網絡侵權現象。國外計算機以及網絡方面的組織已經給用戶制定出一系列與之相對應的道德規則,規則涉及打破網絡方面行為的每一個方面。網絡道德屬于一種全新的事物,對它進行建立還需要有過程,我國需加強此方面的建立。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數字閱讀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傳統出版的版權保護帶來沖擊。圖書版權問題已經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人們開始呼吁使用數字閱讀圖書的同時也要保護作者的版權,給用戶和作者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1]歐陽峰,趙紅丹. 互聯網出版商業模式的版權管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案[J]. 太平洋學報,2009(10).
[2]張韜略. 開源軟件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制度誘因、規則架構及理論反思[J]. 網絡法律評論,2008(2).
[3]俞鋒,李海龍. 3G數字網絡閱讀環境下傳統出版物版權保護的法律思考[J]. 中國出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