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敏
(南通市小海小學,江蘇南通,226015)
TIM模式是托倫斯提出的一種創造力培養模式,其本質是通過課堂教學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它由增強預期(Heightening Anticipation)、加深認識和理解(Deepen Expectations)和繼續拓展(Keep it going)三個階段構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在引入TIM模式時,教師必須將學生特點和美術課程特點綜合加以考慮,對三個階段中的實施策略加以調整,以保證模式實施的針對性、有效性,使之起到促進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們認為在第一階段增強預期中,美術教師應當通過課前教具的精心準備(比如名畫、手工作品等藝術作品),幽默、有趣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表達,營造藝術創作的氛圍等預熱學生的“預期和期望”,引發“好奇心”和觸發“想象力”,隨后可以通過美術課堂教學主題的引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夠確定本堂課的目標,“引發創造動機”。在第二階段加深認識和理解中,我們認為,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運用是這一階段的關鍵因素。這個階段可分為三個步驟來實施。第一步:可以結合美術課堂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廣泛聯想,促進思維的有效發散,提升想象力。第二步:結合已有材料,引導學生收斂思維,確定自己美術課堂的創作重點,明確創作難點。第三步:面對美術創作,借助于前面形成的新認識,重新確定并執行新的美術創作方案。第三階段為繼續拓展階段,這一階段是課堂創造活動的延續和拓展階段,教師要通過美術課堂教學的延續效應保持學生創造的欲望及活力,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進行美術創作活動。這個階段是超越課堂、教材和教師的學習過程的,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托倫斯的三階段創造力孵化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并極大地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即使在課堂教學完成后,他們仍然會保持足夠的動力去學習,用各種創新的方法,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我認知,提升創造力。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必要去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對創造力培養取向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客觀的評價。就創造力評價而言,Williams(1993)早就提出創造力可以從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冒險力、挑戰力、好奇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但是,我們認為,要通過一個指標體系來反映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有效性,就應當將以上評價因素與學生的表現、作品及教師這三個美術課堂基本要素相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客觀地反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個基于學生、作品和教師三要素的四層次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其中目標層即為“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A”;準則層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學生B1”“作品B2”“教師B3”,第二層為冒險力C1、挑戰力C2、好奇力C3、……、邏輯性C11,第三層為指標層Di(i=1……41)。

圖1 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邀請了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采用Saaty教授提出的1~9標度法(見表1)對上述層次結構模型中的指標進行了兩兩比較,將要素之間的重要性關系數量化,構建了判斷矩陣,具體見表2中的矩陣。

表1 層次分析中的1~9標度法及其說明
續表

標度標度說明倒數若元素i與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為aj,那么元素j與元素i重要性比為ai=1/aj,這樣n個被比較的元素可以構成一個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1.求解特征(權重)向量和指標對總目標的權重
求解特征向量也就是求解相對權重的過程,相對權重是一組要素對其上一層中某要素的權重向量。另外,通過下級指標與對應的上級指標的乘積,我們還可以確定指標對于總目標的權重。本文的相對權重及各層指標對總目標的權重見表3所示。
2.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CR<0.1的檢驗)
判斷矩陣一致性較好時,權重才具有可靠性。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所有的CR均小于0.1,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表2 各層次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結果
續表


表3 各層次指標的相對權重及對總目標的權重
數據來源:由作者根據判斷矩陣計算。
根據上述層次分析法確定的指標權重,我們編寫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聽課表,在為期半年的教學實踐中,組織教師對美術課堂教學按照評價指標打分,各項指標以百分制計算,并將得分分值乘以指標對應的權重,獲得單個教師單次課堂的評分,然后把所有教師的單次課堂分值加總,并取平均值,獲得單次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最終,通過對TIM模式和非TIM模式教學的三次課堂(太空里的植物、葉子上的小血管、泡泡飛呀飛)的評分,我們得到了兩組小學美術課堂創造力教學效果的評價數據,并繪制成圖2。

圖2 TIM模式與傳統模式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對比圖
從圖2我們可以看到在TIM創造力教學模式下,課堂的創造力培養效果要普遍高于沒有采用TIM模式教學的一般美術課。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TIM創造力孵化教學模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創造力也更具推廣價值。
[1] 許樹伯.層次分析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
[2] 朱鐸輝.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商評價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
[3] 許紹雙. Excel在層次分析法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
[4] L.Saa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 New York:McGraw-Hill,1980.
[5] 俞金梅.小學美術教學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
[6] 管單丹.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廣西教育,2012.
[7] 林彩君.小學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
[8] Torrance E.P..An instruction model for enhancing incubation[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79(1).
[9] Torrance E.P. &Safter,T.H..The incubation model of teaching[M]. Buffalo NY:Bearly Limited,1990.
[10] Torrance E.P. &Safter,T.H..Making the Creative Leap Beyond [M].Buffalo NY: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