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君,葛秋穎,許亞運
(1.安徽財經大學 國際貿易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財經大學 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匯率作為一種貨幣相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體現,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1994年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浮動的、單一參考美元來調節的匯率管理制度。2005年7月,我國匯率制度在之前的基礎上,摒棄這種單一的參考制度,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參考物,形成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2005年至今我國的名義有效匯率存在波動,這對國內物價、就業、經濟發展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選用2005年8月到2012年12月這一段時間的國內物價水平以及國內、外影響因素作為研究樣本,研究在我國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后,人民幣有效名義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
本文的創新之處是:(1)采用了國內影響因素、國外影響因素來驗證,國內影響因素我們選用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內貨幣供給量(M1)這兩個指標來分析,國外影響因素我們用的是國際原油價格這一指標;并且使用消費物價指數(CPI)、生產物價指數(PPI)和零售物價指數(RPI)三個指標來衡量國內物價水平;(2)采用了月度數據,這樣數據的連續性可以得到保證,同時可以更好地解釋現實中的價格水平粘性和匯率波動性;(3)選取2005年匯率改革以后的樣本值,這樣保證了數據的連續性可以更好地解釋現實中的價格水平粘性和匯率波動性,同時樣本更具有代表性,保持了政策影響因素的一致性、排除了干擾項。
我國的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多數采用計量模型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卜永祥(2001)運用協整及誤差修正模型,結論:匯率的變動會影響PPI和RPI,并且比較這兩者的變動彈性,PPI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彈性更大。[1]呂劍(2007)同樣用協整及誤差修正模型,使用CPI、PPI、RPI衡量國內物價水平,并引用國際油價作為外部沖擊代理變量,研究結果表明國內物價水平對匯率的變動有一定的自動修復功能。[2]陳六傅、劉厚俊(2007)用VAR模型對匯率對國內物價水平受匯率影響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匯率對國內價格影響在不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具有顯著性不同。當一國正處于低通貨膨脹率時,進口商品價格受到匯率的影響比國內消費者價格收到的影響要高。[3]
李富有、羅瑩(2013)運用ARDL模型做了加入匯率波動率、虛擬變量匯率改革制度這兩個指標的實證分析,他們認為匯率波動雖然與國內物價水平存在協整關系,但匯率改革等一些因素對匯率的傳遞機制有影響造成了傳遞不完全。[4]邢洪洋、劉永合(2010)利用SVAR模型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是不顯著的。[5]畢玉江、朱鐘棣(2006)引入進口價格指數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了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消費者價格的傳遞是有滯后性的并且是不顯著的。[6]
國外的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是從微觀到宏觀的一個轉變過程。Gagnon&Ihrig(2001)對10個發達國家匯率對消費者價格的傳遞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得到結論:匯率的持續沖擊以及受沖擊影響的廠商比例將決定廠商對匯率變動的反應方式。[7]Campa和Goldberg(2002)用簡單的模型得到了“匯率在短期內傳遞是不完全的,而長期則具有完全傳遞效應”這一結論。[8]Gofdfajn&Werlang(2000)實證分析并計算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對CPI的傳遞效果,反駁了“新興國家的匯率傳遞率要高于發達國家”的結論。[9]
以往研究中一些學者構建匯率變動對國內價格水平影響的模型為:
P=ax1+bx2+cx3+dx4+ε,其中分別 P、x1、x2、x3、x4 分別表示價格指數、匯率、國際影響因素以及國內影響因素。結合我國國情,本文對傳統模型做一點修改:
其中NEER代表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OIL代表國際原油價格,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M1代表國內貨幣供應量,α、β、γ、δ都是以上變量的系數,ε代表隨機干擾項,Xt代表國內物價水平。
下面對以上變量在本文中的理論意義和數據來源做出介紹。
NEER代表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本國貨幣與所有貿易伙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國際油價OIL用的是紐約商業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西德克薩斯州輕質原油)價格。國內生產總值GDP由于找不到中國2005年以來每月的具體數據量,所以本文中用工業生產增長率作為代理變量。模型中的國內物價水平Xt我們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零售商品價格指數RPI三個指標來詮釋,分別反映一定時期內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工業生產者出廠和購進價格、商品零售價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
本文中以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的95組數據作為樣本量,其中國際石油價格(OIL)的數據來源于國際能源署網站,網址是:http://www.iea.org;GDP的代理變量工業生產增長率以及CPI、PPI、RPI數據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網址是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人民幣匯率及國內貨幣供應量M1數據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網址是:http://www.pbc.gov.cn/,其中人民幣匯率采用的是一美元折合人民幣平均數。
本文運用Eviews6.0來進行計量分析,首先對變量序列進行趨勢圖分析,可以看出變量間存在相關性,接著進行單位根檢驗,判斷變量序列是否平穩。得到結果如果是平穩的序列則構造計量回歸模型;如果得到結果是非平穩的序列,則進行差分檢驗,判斷變量序列服是否服從同階平穩,并運用EG兩步法判斷是否存在協整關系。若協整關系存在,最后利用誤差修正模型反映變量之間的動態調節機制,判定匯率變動對我國國內物價水平是否存在顯著性影響和自動調整機制。
所謂平穩,即時間序列的統計規律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為了檢驗序列是否平穩,本文運用ADF法檢測序列是否含有單位跟以及序列的整合階數。可以看到所有指標在水平的單位根檢驗時都是非平穩的,但是一階差分后都是平穩的,所以這些指標都是同階整合的,因而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協整,即指多個非平穩變量的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當且僅當多個非平穩變量之間具有協整關系時,這些變量建立的回歸模型才具有意義。本文中,我們使用基于回歸殘差的EG兩步檢驗法。
首先分別建立關于CPI、PPI、RPI的回歸方程,然后用得到的殘序列進行單位根分析,得到ADF統計值分別是-3.07、-2.87、-3.099,由于5%的臨界值為-2.892、10%的臨界值為-2.584,所以殘差不存在單位根。隨后用Q統計量檢驗對殘差進行自相關檢驗,并用JB檢驗法對殘差分別進行正態性分析,得到的結果是三個殘差都是平穩序列。所以國內價格指數與匯率水平NEER、國際原油價格OIL、國內貨幣供應量M1、國內生產總值GDP存在協整關系,并得到協整方程:
對非平穩時間序列,可通過差分方法將其化為平穩序列,然后就可以建立經典的回歸分析模型。格蘭杰表示定理指出:如果非平穩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則必然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本文用eviews6.0軟件做出誤差修正模型并得到誤差修正方程式:
上式中 CPI、RPI、PPI的誤差修正系數分別是-0.1825、-0.1691、-0.06225。由于誤差修正項的系數越大,系統自我修正的功能就越強,所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PPI的傳遞效應最強,其次是CPI,最弱的是RPI。這是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具有由短期波動到長期均衡調整的自我修正機制。
基于2005年8月到2012年12月的月度數據,本文運用EG二步法、誤差修正模型,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從長期來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零售價格指數(RPI)所代表的國內物價水平分別與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國內因素國民生產總值、國內貨幣供應量以及國際因素國際石油價格存在協整關系;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動顯著地影響了國內物價水平,其中PPI對匯率變動的彈性大于RPI大于CPI;(2)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具有均衡調整的自我修正的機制,并且從影響程度來看,PPI最強,其次是 CPI,最弱的是 RPI。
我國的匯率制度與強制結匯制度讓外匯儲備增加增加了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因此,在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改革中,應積極發揮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政策性工具作用,逐步使我國的匯率調整制度更靈活,減少外部沖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從而獲得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并且外匯儲備應多樣化,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從而減少外匯儲備風險。
(注:本文系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科項目《基于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框架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1YJA790143)》和安徽財經大學基地招標項目《促進合蕪蚌地區出口產品升級的策略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ACJD1006)
[1]卜永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1,(3):78-88.
[2]呂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8):53-61
[3]陳六傅,劉厚俊.人民幣匯率的價格傳遞效應——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7,(4):1-13.
[4]李富有,羅瑩.人民幣匯率傳遞的物價效應分析——基于引入虛擬變量的ARDL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3,(2):67-73.
[5]邢宏洋,劉永合.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研究——基于1994~2001年和2002~2009年經驗數據的比較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5):107-109.
[6]畢玉江,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價格傳遞效應[J].財經研究,2006,(7):53-62.
[7]GoldfajnI Werlang SRC.The Pass-through from Depreciation to Inflation: A Panel Study.Working Paper Series,2000,(5).
[8]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外部沖擊與我國物價水平的決定——基于結構VAR模型的分析[J].財貿研究,2009,(8):92-104.
[9]劉思悅,袁美子.人民幣匯率對國內物價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2001,(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