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逸鈺
App的媒介使命演變
■ 鄧逸鈺
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即訊息”的著名觀點。他認為媒介的變遷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真正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具體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及其開創的可能性”。以移動智能媒體為平臺的App(英文Application Program的簡稱,即客戶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和普及應用,讓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種新媒體時代最火熱的應用程序,App在從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上呈現出了全新的媒介形態。
首先,在傳播方式上,正如麥克盧漢所言:“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任何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①顯然,這種“尺度”已經在移動媒體的App應用中得以印證。手機的自主性、互動性則讓這個“尺度”更為明確,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人們通過觸摸或按鍵點擊App進入信息通道,獲取信息、傳播信息。以往輸入網址、打開頁面的模式都被這種簡單、統一的方式所取代。App成為了一種新的媒體應用方式,也變成了這個傳播時代的新標準。人們在媒介演變中,逐漸適應并大舉應用起App模式。
再者,從傳播內容上來看,麥克盧漢認為一種新媒介的出現總是意味著人的能力獲得一次新的延伸,從而帶來傳播內容的變化。App這種新模式意味著新的社會內容誕生。新媒體時代的眾多媒介成為了App的內容,微博、微信、播客、博客等媒介在與App的相互作用中,實現了這二者間更大的價值。
并且,App的開發技術很容易掌握,無論個人或是企業都表現出空前的開發積極性,層出不窮的App也極大地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的需求。需求與開發在這個開放自由的平臺下相互促進,傳播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被開拓。用戶在面對無限的選擇時,更容易獲取自己真正想要的應用產品。以往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應用,在App的開發中滿足了“長尾”②所涵蓋的更多需求。App的市場提供了足夠寬廣的展示平臺,媒介內容更個性、更全面。
有學者對這種新的現象做出了很好的概括:“應用”簡化了獲取信息的路徑;“應用”強化了專業化服務;“應用”以開放的方式促進了“長尾”需求的滿足。③我們可以說,App所具備的這種整合媒介的強大能力以及其自身包容性、延展性極強的新模式,創造了新的媒體交互環境,是新媒體發展中的里程碑,更是革命性的媒介演進。
App這個革命性的新媒介,遇到了云技術,其媒介使命發生了轉變,它們將攜手開啟一片廣闊的天地,等待用戶探索與感受的將是一個智慧型的美好未來。
1.通過App走向云端
“云”是當前一個熱門的技術名詞,它改變了互聯網的技術基礎,讓全球IT產業經歷著一場聲勢浩大的“云”浪潮。“云”對信息傳播中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影響。
對媒體而言,“云”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運用移動媒體直接通過網絡應用從這些大型公司搭建的存儲、運算中心里獲取硬件、軟件、平臺等資源。與以往不同的是,“云”將高強度的計算功能和大規模的數據存儲功能轉移到了服務器端,降低了移動終端的處理需求,進而加強了其交互功能和服務需求。在面對復雜的處理工作時,客戶終端不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一樣可以響應來自用戶的任何操作。通過App進入的將是一個能力無窮的云世界。
對用戶來說,“云”秉承著“按需服務”的核心理念,實現了為用戶搜索、儲存、計算和推送等工作。它可以實現資源的自動化管理和配置,能完成海量數據的處理,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互動能力。在大數據時代中“云計算”使得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靈活性增強,這一服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由此,App的服務特性將再次升級,人性化、智能化會是App的基本屬性。無論作為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服務理念,“云”和互聯網的結合將促使移動互聯網服務走向更巨大的發展空間。
2.App加云開啟智慧空間
“云”將新媒體時代的一切應用與技術凝聚在其中,大放異彩。App作為一個入口,連接互聯網上任何一個節點,在遠程服務器上進行應用的實施。而這些應用也在云技術構建的巨大虛擬空間中得以全面展現,并不斷提升。可以說這種關系模式使得云和App相得益彰,促使App的智能化特征更為顯著,并為更多的個性化服務創造了可能。
這種優勢首先體現在了各類移動終端服務中。App的應用內容極具針對性,使得它越來越受歡迎。有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的iPhone用戶平均每天使用App的時間約為127分鐘,比前一年增長了33分鐘,這基本是人們花費在網絡上時間的兩倍。”④網絡具有超強的信息搜尋能力,而App卻能在云技術的支持下將海量信息分類、過濾。在信息滿負荷的時代,信息的分類處理、按需提供遠比信息的搜尋匯聚更加重要。App的“一觸即用”不僅免去了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點擊鏈接等繁瑣步驟,還避免了無關信息出現在用戶的搜索結果中,使用效率得以提升。App的使用便捷,針對性強,使用戶在網頁與其之間很容易做出取舍。
其次,App與云的結合打破了時空限制,賦予了媒介以新的屬性和面貌,驅動了多領域的未來發展。當前移動終端的多樣化,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普及運用也催生出移動應用的一個重要屬性——無縫連接。據國內大型視頻網站優酷網的數據呈現,中國網民中有80%左右的人使用移動終端App進行視頻收看。無論是利用長時間還是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的播放量已經接近總播放量的40%,移動終端的用戶數量很快就要超過PC用戶。“無縫連接”使內容、形式通過云端同步出現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形式的終端上。整個技術在云端控制完成,用戶通過App可以完整地體驗連續性服務,在各媒介平臺之間自如轉換。蘋果公司發布的iCloud云服務,就是這樣一個能在蘋果設備間實現無縫對接的服務平臺。這項革命性的技術應用,為用戶帶來了更智能、更人性的服務。
云技術對新媒體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也給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媒介體驗。云時代,App作為虛擬世界的一大主要入口,帶領著用戶在云端暢游,實踐著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的目的,讓越來越多人享受著智慧生活的便捷和樂趣。
云技術將App再度虛擬化,它們的結合從根本上順應了媒介朝著人性化進化的趨勢。同時App也通過云將人類世界帶入一個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虛擬世界。自然與虛擬的界限逐漸消弭,虛擬社會中App的功能特性也將轉變。
1.App將在虛擬社會中完成歷史使命
虛擬社會的發展過程中,App會演化成為一個智能端口,發展至下一階段甚至會逐步消失在媒介進程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切曾經只在科幻電影中暢想的奇特場景和智能產品,如今一一成為了現實。互聯網的開放、巨大的云空間、數據資源之間互聯互通、人工智能普及應用等條件都為智能化生活創造了可能。各種數據變得更加容易被理解,機器也愈加智能,人們甚至不需要動手就能讓機器為你代勞,如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傳、收發短信、查詢天氣路況。技術解放了人的雙手,在智能時代真正做到“想你所想”。
2.虛擬社會將延續App時代的特性
可以說云技術是虛擬社會發展壯大的基礎和條件,基于多種技術構建的虛擬社會,秉承了“云”超強的需求應對能力。云時代,每一個App的背后對應著的是一個偌大的虛擬環境,這個環境可以實現范圍更廣闊、需求更個性、反應更迅速、資源更全面的一切應用要求。這一個個由App對應的虛擬空間,成為了整個虛擬社會構建的分子,當這些分子之間產生關聯并逐一連接時,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虛擬社會結構。
在虛擬社會中,智能平臺將建立起用戶的個性模型,并且這種滿足個性需求的能力會成為虛擬社會的基本特性,在新的生活模式中完成人們更多的個性化要求。使每個人構建的屬于自己的虛擬社會空間,具有鮮明的用戶個性特征,從而進一步兌現人性化趨勢的進化。
3.虛擬與現實交互融合
“第二人生”(Second Life)這個全球最大的虛擬世界游戲,曾是人類暢想開啟虛擬人生的重要嘗試和突破。⑤
而今天,虛擬社會的構建已不僅僅在一款網絡游戲中進行,現實社會正在開啟虛擬模式。人類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正受著技術的影響而悄然改變:“個人和集體的能力趨于平衡,全球性和地方性的互動地帶既是虛擬的,又是真實的。”⑥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交互融合,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走向。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高度文明的發展階段,而今天我們構建的虛擬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甚至可以說是虛擬社會的原始階段。App正是我們邁向虛擬社會的第一步,“它既作為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界碑,同時又成為下一個變革階段的起點,這種前所未有的整合性、集成性和改進性,注定使其成為新媒體時代能夠影響全局走向的重要因子”⑦。App拓展了人類的社會空間,其功勞不可小覷。
在人類歷史不斷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里程碑上,我們都看到了技術留下的印記,新技術的革新帶來社會進程的推動力,也給人類社會的進化帶來了希望,技術實現了人類一個又一個夢想,而虛擬社會塑造的夢幻人生終將迎來完美呈現。人們期待同時也在推進虛擬社會朝著未來高速前進,以期盡快實現虛擬社會的高度文明。
注釋:
① [加拿大]馬歇爾·麥克盧漢著:《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② 百度百科,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由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③⑥⑦ 王建磊:《App:認識新媒體的一個嶄新視角》,《新聞記者》,2011年11期。
④ [英]杰夫·貝蒂兒文:《Web已“死”是App了結了它》,潘潘譯,《數碼設計》,2013年10月。
⑤ 百度百科,“第二人生”。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助教)
【責任編輯:張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