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摘 要】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學習現代心理學知識,全面掌握心理活動規律,結合心理學的使用和精神緩解方式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心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 結合
在19世紀后期,教育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許多教育工作者已經能夠自覺實踐教育中的心理狀態。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無怒不啟動,不說話,不發送”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此外還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知識自己產生的產物”這樣的教育心理學思想。而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學科,和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教育心理學的產生,就是心理學與教育結合并逐漸形成一個獨立分支的歷史過程。
學生的倫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養和知識、技能、智力活動的轉讓,必須立足于心理學的理論。通過各種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差異,抓住本質,準確地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目的。
1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
人的一生,都在社會化教育過程中成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性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在學校中受學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趨向性的指導,從而能健康學習,快樂成長,能學以致用。
針對只有社會基礎教育的學生,要采取實質性且有效的教育措施來影響受教育者。但在教育過程中,也要根據受教育者的特點,組織一些思想較前進的活動,讓受教育者積極參與,自主獲取知識和技能,讓他們特定自己的人格特質和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因此,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活動,讓他們通過學習后,對自己有所認識,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深刻的了解。
由于有些學生的表現行為屬怪異性,有些學生的表現行為屬情緒化,因此他們在某些問題上與其他人持不同意見和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有時,這本不是他們的本能反應,而是思想與情感在強壓著他們在政治思想上的改變。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思想教育的程度和他們在物質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比如日常的知識需求、健康需求、榮譽需求等,以此鍛煉他們自己。
2教師要有目的性的教育
要讓學生對事物有針對性的辯知,知道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就要通過有目的性的教學方式加以解決,否則就變成了瞎子教。
歷史上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關注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結合,因心理因素對一個人的作用會產生很嚴重的情緒影響,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說過:“一個不注重心理的人,不可能實現對真理的追求?!币虼?,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心理學唯一的用途就是把人們在教育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特征,以現象把握本質,把握學生的思想和態度,及時、準確、公平、合理、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3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措施
3.1構建和諧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現今大學生的教育工作要比過去復雜得多,不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解決的。傳統的“說教”“灌輸”“注釋”已經跟不上需求。將心理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這樣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情況,動員一切力量進行聯合、匹配、研究。將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相關科學融入到新興的教育方式中。堅持價值導向和自我打造,進行預測和預防性的輔導,充分確立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在各個方向上建立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將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擁有全社會支持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網絡、大眾媒體為載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和諧匹配。
3.2以師愛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將心理學貫徹于教育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養,因此,形成了自己不同的道德心理學,政治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愛情心理學。首先教師需要通過深入細致地了解他們不同的心理活動,以個體差異和個性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點,然后積極主動的將師愛播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愛、關心和尊重,才能贏得學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并且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溝通,老師才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3.3加強心理輔導工作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德,智,體,美與學生的心理活動是分不開的。要培養合格的人才,加強學生的心里輔導工作。心理輔導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民主化開辟了一條道路,在心理輔導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有更多的自主權,而心理輔導活動顧問更主要的身份是一個聆聽者或者是作為一個知己。人們往往喜歡傾訴和被理解,這個時候也是最能了解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時候,往往此時稍稍加以引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將學生腦海中的導師形象通過心理輔導變成知己和朋友,從而建立更好的教育環境,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總之,把握心理學,將心理學貫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知己知彼而百戰不殆。
【參考文獻】
[1]陳琦, 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 .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莫雷.教育心理學[M].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2.
[3]曠勇.心理契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視角[J]. 長沙大學學報, 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