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福,謝清明,陳 秋
培育醫護人員積極心理品質
李清福,謝清明,陳 秋
醫護人員;心理;品質;培育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全民衛生保健意識日益增強,患者乃至整個社會對醫院、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廣大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持續高水平的應激狀態嚴重影響了廣大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據報道,當前國內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總體偏低[1-2],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疲勞、厭倦、焦慮、煩躁及情緒低落等職業倦怠感現象普遍存在[3-5]。上述負性情緒必將導致醫護人員行醫質量下降,職業道德觀降低,組織歸屬感缺失,甚至導致離職行為和離職傾向,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影響醫院的全面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毋庸置疑,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政策性支持和現代化的醫療技術設施是醫院興盛與發展的強大基石,而醫護人員作為醫療服務行為中的主體,是醫院的中流砥柱,故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直接關系到醫院的興盛與發展。本文旨在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探討以培育醫護人員積極心理品質促進醫院發展的思路。
20世紀末,在美國心理學界興起一場心理學運動,稱之為積極心理學,是主要研究有助于發揮人、團體和機構的最佳狀態或成功條件和過程的一門科學。該理論認為,幸福、希望、自信、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通過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挖掘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從而使人幸福生活,最大化發揮潛能和實現自我。在團隊個體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整個團隊的發展和成功。該理論成果已經被社會各領域推廣和應用[6]。醫院為一特殊行業單位,將這種理念植入到管理中,通過激發醫護人員的積極心理品質,對提高工作滿意度和降低職業倦怠感,從而促進醫院繁榮與發展,理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實際上沿襲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二者都相信人本身是有能力和潛力、有渴望成功和幸福的愿望,主張給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鼓勵,幫助人發揮最大潛能,實現自我。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劃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7]。盡管上述5個需要對于不同個體并非同時存在,在不同時期和地點,可能是不同的需要占主導,并支配個體的行為。但是,總體上人的需要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一般來講,只有低一級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高一級的需要才能成為主導的需要。馬斯洛的理論更容易讓人們理解使人發揮最大潛能、實現自我,應該具備的基礎條件,更能切合實際地給予人們探索如何促進引領醫護人員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共筑醫院輝煌的思路。
馬斯洛認為,職業應該為個人成長和滿足高層次需要提供機會,除了金錢以外,工作應該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調查研究顯示[1],在影響醫生工作滿意度的各要素中,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領導行為、工作匹配、薪酬獎勵、制度建設、醫患關系、工作條件、宏觀政策和工作自主。故培養醫護人員的積極品質,不妨從以下方面考慮。
3.1 根據醫護人員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專業特長,合理安排其具體工作崗位 對于那些容易使人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崗位,必要時實行院內工作人員輪換上崗,以及從福利上予以適當補償,以減少厭倦情緒。盡可能做到各部門人事相宜,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2 制定合理分配要素及分配制度,設置合理的薪酬水平 提高醫護人員的福利待遇,從物質水平滿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和績效目標,優化工作流程,減少無效勞動,避免因績效目標過高、工作勞累過度而損害醫護人員健康。
3.3 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營造良好的行醫環境,確保醫務人員行醫安全及人身安全 鑒于目前醫患矛盾突出、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醫院有必要建立專門處理醫患糾紛的行政機構,幫助醫護人員處理醫療糾紛,讓他們集中精力安心行醫。
3.4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營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圍 醫院管理層可以采取面談、信箱、電話、網絡等平臺,加強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有效溝通,一方面保障臨床醫護人員有事能夠及時向上級請示匯報,另一方面方便管理層及時掌握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況及思想動態,及時發揮管理者的行政職能作用。注重醫院文化建設,為醫護人員搭建更多交流機會,促進醫護人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以此增強醫護人員的組織歸屬感,提高醫院的凝聚力。
3.5 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 為醫護人員的職稱晉升、學習深造、業務創新等提供平臺和機會。績效考核堅持公開、公平、客觀、時效、反饋原則,考核過程公開透明、制度化。職稱晉升和獎懲措施堅持公平、公正,推崇任人唯賢,防止任人唯親。
3.6 加強醫院全員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 建立院內心理援助熱線和心理咨詢室,給予醫護人員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和平臺。對于那些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醫護人員,做到及時識別和心理疏導,必要時送專科治療。
總之,運用人本主義思想和積極心理學理論,有助于探討促進醫院發展的舉措和思路。
[1] 中國醫師協會.2009年中國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R].2009.
[2] 張宣民,馮學山.城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生工作滿意度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1,14(2):77-79,99.
[3] 張自偉,劉小玉,王嵐,等.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2):152-155.
[4] 于榮煥,劉輝,謝潔,等.綜合醫院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2):155-157.
[5] 馮霄,葉正平.醫生職業倦怠感情況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0,22(2):24-26.
[6] 周晶.淺談積極心理學在人事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1,30(10):138-139.
[7] 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學[M].陳會昌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81-194.
610011 成都,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內二科
R 47
A
1004-0188(2014)04-0441-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4.038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