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霞
摘 要: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往往語言匱乏、表達欠缺,作文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或者是有話說不出。怎樣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策略:一、培養寫作的興趣;二、引導觀察,積累素材;三、廣泛閱讀,提高表達能力;四、方法指導,提高能力。
關鍵詞:興趣;積累;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1-186-01
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往往受家庭條件、生活條件、教育條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語言的積累,導致學生語言匱乏、表達欠缺,作文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或者是有話說不出。在教學中,我一直想辦法改善這種狀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表達。怎樣讓學生樂于寫作,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呢?
首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作文主題。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年級特點。比如一年級的小學生,認字不多,會寫的字更是有限,就不要求學生寫的多規范,而是樂于說話、表達。利用口語交際課設計一些主題,像“我的爸爸媽媽”、“我最喜歡的玩具”、“動畫片真好看”等等。表達的形式要多樣,可以是說一說、夸一夸,還可以畫一畫,然后配上簡短的文字。我特別鼓勵孩子畫這種畫,孩子們從簡單的一幅畫配幾個字,再到配一句話、一段話,最后慢慢的具有情節性。我班一個叫小潔的孩子在一年級時畫了整整一本的畫,而且還具有故事情節,可以稱得上是連環畫了,雖然內容和情節天馬行空,配的字有漢字、有拼音,但是充滿想象力和童真童趣。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
其次要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好多時候學生不會寫作文是因為沒有東西可寫,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八單元的作文要求寫班級聯歡會或者是學校的一次活動,寫的時候要把場景寫具體、寫清楚。但是好多學校由于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場地的限制、學習任務的壓力等等方面的原因,很少開展活動,導致學生沒有可寫的素材。沒有參加過活動,學生又從何寫起呢,對此我感受特別深刻。我曾經教一個班級,當布置這個主題時,學生是咬著筆桿苦思冥想不知寫啥,寫出來也是干干巴巴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借助時間臨近新年這一契機,在班級開展了一次新年聯歡會。鮮艷的彩旗、各色的氣球把教室裝扮的喜氣洋洋,同學們唱歌、跳舞、演小品、說相聲,表演的節目豐富多彩,特別開心。當活動過后再寫作文,每個學生都是洋洋灑灑,收不住筆,場面描寫非常到位,氣氛烘托的特別熱烈,表達著自己真實的經歷,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要多開展活動,比如“雷鋒精神在閃爍”助人活動、“慶六一文藝匯演”、“詩歌獻給黨”朗誦活動、“走進我的家鄉”綜合性活動、“教師節獻詩”活動……讓學生的生活豐富起來,讓學生的寫作素材豐富起來,然后讓學生借助活動契機來表達,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來提高寫作能力。
二、引導觀察,積累素材
學生無話可說的原因還在于不善于觀察生活,不用心體驗生活。其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天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每天都有著很多可寫的事物。每天從旭日東升彩霞滿天,到夕陽西墜炊煙裊裊;每天從和家人同學相處,到課堂的聽課回答;日常的間操課、值日,每天的上學放學……都是很好的素材呀。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春天小草發芽杏花滿山,河水融化流水潺潺;夏天綠樹成蔭蟲鳴蛙叫;秋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大人們豐收著、喜悅著;冬天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卻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這鄉村風光、朝霞夕陽、日常生活、與家人師生的溫馨相處等等都是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用內心感受,用日記記錄,來豐富寫作的素材,也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廣泛閱讀,提高表達能力
“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閱讀得其方,寫作的能力亦隨即而增長。”(葉圣陶)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內化,增加閱讀量,讀寫結合,已讀促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策略。首先是憑借教材,隨文吸取。教材上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要指導學生閱讀這些課文,要重視設計詞語搭配,隨文填空、仿寫句段、熟讀背誦等多種練習,讓學生理解和內化運用學過的妙語佳句、彥語格言、精彩片段。還要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教學中,利用每天30分鐘的讀書時光,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和唐詩宋詞,進行經典誦讀,讓經典浸潤學生的人生;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讓優秀童話陪伴學生成長;讀朱自清的散文,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讓好書為學生奠基,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基礎。
學生的閱讀還離不開老師的引領。教師要推薦適合孩子看的讀物,最好師生共讀,如《百合花盛開的原野》、《草房子》等都特別好,可以和學生共讀、相互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想的更多、更高,提高學生的能力。要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要摘抄,摘抄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甚至好的文章;讀書還要寫讀后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這樣讀思結合、讀寫結合,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共同進步。
四、方法指導,提高能力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老師方法的指導。學生的經歷、積累、感受都是一個個的珠子,還需要加工,才能成為一件完整的成品。老師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表達的平臺,然后給學生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寫人,要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等方面進行描寫,還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刻畫人物。介紹植物,可以按花、葉、果來寫,也可以按四季來寫。學生寫完后在小組內交流、評價,然后推薦最優秀的和最需要幫助的作文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再根據老師和學生的建議進行修改,最后定稿謄寫。學生在師生共同交流中不斷改進自己的作文,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長久的積累和堅持,經常開展活動豐富生活,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多讀好書并且讀寫結合,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只要堅持下去,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會不斷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