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鵬坤
摘 要:隨著中學新課標的改革,地理生活化教學也勢在必行。地理知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把地理知識結合實際生活,更能體現它的實際性和能動性。地理知識生活化,能近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欲。而時代的發展,科學日益進步發展的今天,國家更需要具備地理知識和素質的人才。所以,本文就地理生活化教學進行淺探討。
關鍵詞:地理常識;生活化;地理學科價值;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03-01
在傳統教學的思想影響下,學生的生活學習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模式,一種固定的軌跡模式。傳統的地理教學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知識表面層次的理解與掌握,最后通過一個固定的考試去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成為了許多學生對地理不感興趣的原因。因此,地理生活化教學很有必要進行,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一、進行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的原因
傳統教學、傳統課堂的諸多弊端,學生日益缺失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高端科技的諸多領域如軍事、海防、經濟、旅游等,都需要具備地理知識和地理素質的人才,這都要從學生時代培養具有地理高素質的公民。
1、傳統教學的弊端
教育過于死板,通過一味添壓式的傳統學習方法,令廣大學子苦不勘言,學習,已經不再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一個合理的途徑,而是令學生感到壓力重重的一個包袱。作業是負擔,教師無法令學生愛上學習,卻只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其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1)、重認知輕情感。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2)、重教書輕育人。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3)、傳統的教學重結論輕過程。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它無法展示學生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4)、傳統的教學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養優秀學生。教師要挖掘具備潛能的學生,不能重此輕彼。
2、各領域需要具備地理高素質人才
地理科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具備地理科學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學校、科研機構、行政部門等行業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人才。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文群星,下達三教九流,其涉及到多方面,在實際生活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我們出去旅游的時候需要具備基本的地理常識,必須掌握好方向,找到路線;地震探測則更需要地理知識作為基本,知道震源在哪,深度是多少;航空也需要地理知識支撐,飛機在空中會遇到氣流,暖鋒與冷鋒交替會產生強大氣流,這是高中課本提到的地理的基本知識。
二、地理生活化的必要性
1、人地和諧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提出來了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和平發展,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從而保護自然,愛惜自然的一草一物,美化我們的地球家園。
2、地理智慧
學習地理,教會人們很多地理常識,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消費,生產生活,指導人類合理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吁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使用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避免供過于求求的出現,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建設美好家園。
三、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新世紀對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亦提出了許多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1、地理科學的實用價值
認識生活環境,比如能夠應用各種資料、簡易觀察儀器,了解所在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的特征;能判斷空間方位,會用各種地圖;能觀云識天,推測天氣的變化趨勢,適應生活環境。比如能夠根據地域環境特色,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知道地方環境、資源特征與就業機會的聯系,以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職中更有競爭力。學生應具備保護生活環境, 享受生活環境的意識。能夠運用地理常識看懂各種媒體的新聞報道,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懂得欣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知道怎樣選擇路線來進行休閑活動;熟悉地域文化的特色。
2、提高學生生活能力
在生活中要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要明白是否學好了地理,能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重要的一點是看你能否學以致用,指導自己的行為。當然,這必須學好地理知識,并對他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實踐中,要充當地理小專家 ,強化已學的知識。比如在團體旅游之前,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并探討;觀察大中型倉庫、商品房的位置,分析其區位條件,評價倉庫區位是否合理,估計商品房的升值,并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與親朋好友交流自己的觀點;對于世界熱點國防航空,軍事經濟 ,能采用地理視角進行理性地思考與評價,能作出合理的解說,顯示自己不凡的高地理知識。
生活的教育,是提高生活品位的教育;它力求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而地理生活化的教育是更具有實踐性和能動性的,它要求運用多種素材,拓展地理視野。地理知識源于生活而精于生活,它是生活化的教育,是響應時代的召喚。
參考文獻:
[1] 程 雅.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16(12):22.
[2] 林小鳥.基于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浙江師范大學,2008.18(6):133-134.
[3] 王一平.試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徑[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3,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