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婧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專業群的概念是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以及市場化就業機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之下產生的。2006年,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十一五”期間將在全國100 所示范性高職院校中建設500 個左右的專業群,以促進資源共享,提高示范性院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這一要求的提出,掀起了高職教育領域內專業群建設研究的熱潮,很多高職領域的學者們開始關注專業群建設問題。其中,如何構建適應區域行業發展的課程體系,也成為了研究的焦點。
專業群是由“一個或多個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由若干相關專業共同組成的專業集群”(孫毅穎,2011:36)。專業群的建設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校內外實訓場地利用率;有利于培養學生行業適應能力,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于增強學校的品牌優勢,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在《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應根據專業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務域”,明確各專業之間的依賴關系,圍繞核心崗位的工作領域構建專業群核心課程,按照核心崗位涉及的工作內容確定課程內容,形成公共平臺與多個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以保證專業群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的“平臺”課程和實現不同專業(方向)人才分流培養的“模塊”課程為主要形式,按照由簡單到綜合、由易到難,分級別開發的原則,進行核心課程群的整體設計。通過課程群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凸顯專業群的適應性,發揮專業群在拓展新專業(或專業方向)方面的集群優勢。這一具體說明,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群的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指導思想。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商務專業群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群,以就業為導向,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引領,以現代商務活動需要為基礎,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多類型的技術技能型現代商務人才的培養。
蘇州地處長三角經濟發展的中心,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較為成熟,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因此,確立以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營銷與策劃作為現代商務專業五大崗位群,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創造整體價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這五大專業崗位既互為補充,又相互滲透,共同支撐著專業群的崗位。同時,這五項專業活動都是現代商務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又各有側重。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策劃是商務活動中的不同環節,強調商務流通環節的認知、策劃和實施;而電子商務和商務英語則屬于現代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手段,為商務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在整個商務活動中,營銷調研策劃、商務公共談判、網絡推廣、進出口實務流程有序出現、貫穿始終。
因此,根據各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實際工作要求,可以確立出專業群核心課程,如:電子商務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情景實訓、市場營銷策劃、外貿實務實訓、客戶關系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網絡營銷實訓等。
通過對現代商務專業群各專業關系分析,可以發現各專業雖然有交叉重合的崗位,但也有不同的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課程。為了提升現代商務專業集群的整體效應,塑造核心崗位群,需要對不同階段的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和安排,確立保證專業群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共性要求的“平臺”課程和實現不同專業(方向)人才分類培養的“模塊”課程。
針對現代商務專業群的崗位群對相應職業能力和核心技能的要求及未來發展動向,為推動專業群建設,將參考行業企業應用標準,以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營銷與策劃五大崗位群為目標,構建項目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并試行“分學期、多段式”教學形式。
該教學形式結合了企業對現代商務人才的要求,適應以項目驅動為引導,結合模塊課程、實訓課程、實戰應用課程的要求,“分學期、多階段”打造應用型現代商務人才。該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如表1:

表1 “分學期、多段式”課程體系
第一階段為公共基礎課程,定位于底層共享平臺,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第二階段為專業群技術基礎課程,定位于底層共享平臺,不同于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使專業群學生具備基本的商務認知。第三個階段為專業群技術模板課程,定位于中層分立平臺在這個階段專業群學生可以根據選擇細分專業的不同,有目的學習某個崗位群(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營銷與策劃)專業知識技能,強化其專業素養。第四個階段為專業群互選課程,定位于高層互選平臺。在這個階段專業群學生在具備堅實的某崗位群知識能力基礎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各人興趣不同,有針對性地選學,提升專業技能。
在現代商務專業群的建設中,商務英語是其支撐專業,并非核心專業。但是,在商務活動中,商務英語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工具,其掌握程度的優劣甚至能影響到整個國際商務活動的成敗。采用“共性+個性”的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專業群商務英語的實際教學效果。
“共性+個性”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中,“共性”課程是指適合專業群“底層共享平臺”的商務英語課程,它具有崗位群的普遍性、通用性和實用性,課程的主要內容包含商務活動的主要方面,如:求職面試、崗位職責、商務溝通、商務旅行、商務接待、商務會晤、商務演講、商務談判、商務營銷、產品展示等方面;“個性”課程是指適合“高層互選平臺”的專業商務英語課程,它針對具體的崗位群而設置,具有特殊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特點,課程的專業性和技能性較高,如:電子商務英語、營銷英語、高爾夫英語、機械英語、酒店英語、服裝英語等,這些特殊的教學內容將以項目化的形式納入《商務英語情景實訓》等課程中。
構建“共性+個性”的課程體系,應遵循行業化和差異化原則,持續改進和動態調整原則。
現代商務專業群的建設應根據江蘇省及蘇州市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努力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專業群服務長三角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的能力。專業群的課程體系結構要考慮特色發展方向,以區別于同類院校的相同專業群課程,通過差異化的課程設置謀求自身的發展(周勁松,2013:24)。
在專業群的建設過程中,依托的行業、對接的產業、合作的企業都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技能人才的要求有所改變,把握好持續改進和動態調整原則,及時對課程資源進行調配與整合,也是確保課程體系順利構建的必要保證。
“共性課程”要考慮個性化。商務英語課程中的《商務英語》定位于底層共享平臺的專業群技術專業課程,也就是在專業群內的所有專業均要開設。因此,一方面,這門課程在內容上應具有普及性、共同性和可操作性,使各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商務英語表達能力,熟悉電話溝通、商務會議、商務旅行、公司介紹、產品介紹、接待訪客、商務宴請等商務話題。另一方面,不同的專業開設《商務英語》時,課程的內容安排還應有所區別。對于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可以增加具體貿易流程的內容,如:價格談判、下訂單、支付條件、送貨方式、投訴與索賠等。對于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專業,可以結合與該專業緊密合作企業的產品、服務和案例作為學習項目引入到課程中,使“共性課程”也具有一定的個性化。
“個性課程”要具備延續性。在高層互選平臺中的專業群延伸課程中,設立了為期2周的《商務英語情景實訓》。與之前的《商務英語》相比,該課程的內容設置更具個性化,對于學生使用語言的技能要求也更高。《商務英語情景實訓》可以根據各專業訂單班的實際需求,定制專業化的英語學習內容。例如,市場營銷專業的“天虹班”設置百貨行業的服務類英語;電子商務專業的“同程班”設置電子商務英語等等。通過集中實訓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特定行業的專業英語,延續學生職場英語的學習能力。
為了保證“共性+個性”課程體系的順利構建,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給予必要的保障:擴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以及推進信息化資源庫的建設。
針對現代商務專業群人才職業技能的培養重點,應緊扣“校企合作、企業標準”這一主線,開發共建共享的專業課程體系。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課程項目的開發之中,通過項目分析,進行課程開發、教材開發,實施課堂教學,使“共性課程”更有效的訓練與專業崗位群相對應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現代商務的核心技能,使“個性課程”能與就業崗位緊密對接,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的掌握就業技能。
“個性課程”對相關專業要求較高,必須依靠商務英語教師、其他專業課教師以及企業相關人員的通力合作,根據實際需求,搭建動態信息化資源庫平臺,才能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資源庫的建設應嵌入企業崗位知識的培訓,采用虛擬演示的方法,模擬實際工作環境,添加適合學生拓展專業崗位群技能提高的有效資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好地提升技能訓練的質量。
[1] 孫毅穎.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問題解析[J]. 中國大學教學,2011,(1).
[2] 周勁松.基于專業群的高職“平臺+模塊+方向”課程體系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13,(8).
[3] 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ec.js.edu.cn/art/2012/5/31/art_4267_76222.html. 2012-5-28.
[4]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EB/OL]. http://www.sdpc.gov.cn/cyfz/fwyfz/t20070426_143885.htm. 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