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波
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檔案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陶水龍在《中國檔案》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大數據主要解決的是海量數據存儲、計算、挖掘和展現的問題。因此,如何對檔案“大數據”進行有效的獲取、存儲、加工和利用變得越來越緊迫。數字檔案館的核心是檔案數字資源,這個資源則是由大數據構成。一是數字檔案館具有了大數據特征。其特征是,首先,檔案數據的規模“大”;其次,檔案數據的類型“繁”;最后,檔案數據的價值“高”。二是大數據對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1.檔案大數據的獲取;2.檔案大數據平臺的建設;3.檔案大數據的分析;4.檔案大數據的應用。三是數字檔案館在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如何實現大數據處理方法和工具的簡易化和自動化;其次,是檔案大數據的可視化處理;最后,是挖掘檔案大數據的潛在價值。總之,目前對于檔案領域大數據的研究仍是一個非常初步的階段,還有很多基礎性問題有待解決。
從檔案館的角度論檔案開放的困境
李錦華在《檔案學通訊》2013年第6期撰文,從檔案館的角度探討在檔案開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一是檔案開放的現狀。1991年~2007年我國檔案館館藏檔案年均開放率為27.9%,而美國的檔案年均開放率達到90%以上。二是檔案開放困境的原因。主要有:1.法律內容不夠完善;2.鑒定機構設置不合理;3.檔案開放的意識不夠普及。三是做好檔案開放工作的建設。首先,完善已有的檔案法律法規,包括:(1)明確檔案開放的時間和范圍;(2)調整檔案公布權的設置;(3)增加開放免責條款。其次,調整檔案館的鑒定職責(檔案生成單位承擔檔案鑒定工作、檔案館只起審查和監督的作用,對已進館的檔案,不再進行開放鑒定)。最后,增強社會檔案意識。檔案開放是一個涉及面廣的工作,不單單涉及檔案館,還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社會公眾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要真正做好檔案開放工作,必須從檔案館的角度掃除阻礙檔案開放的障礙,讓檔案工作人員能沒有顧忌地開展檔案開放工作。
檔案以及檔案館的變化
趙鵬在《檔案學研究》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了檔案屬性變化的四點認識:1.對檔案的運動屬性的認識;2.對檔案的信息屬性的認識;3.對檔案信息與載體可分離性屬性的認識;4.對檔案的可信性屬性的認識。檔案價值的變化為兩方面的價值:一個是檔案正在日益顯現出其固有的社會價值;另一個是檔案具有明顯的政治價值。談及檔案館的變化,作者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檔案館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人文的特征;2.檔案館在技術上顯現出快速的進化態勢。關于檔案館面臨的新挑戰,作者歸納為三種新挑戰:第一,檔案館面臨著檔案信息遷移的挑戰;第二,檔案館面臨著檔案安全的挑戰;第三,檔案館面臨著檔案控制權的挑戰。
試析體制外檔案資源的管理模式
王萍在《北京檔案》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凡是不在國家各級各類檔案保管機構管理的檔案,都是體制外檔案資源。體制外檔案資源大體有三部分:第一是私營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公民個體或家庭(家族)形成和所有的檔案;第二是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非檔案的文化機構保管的檔案;第三是我國流失海外的其他國家保管的我國檔案。作者總結我國體制外檔案資源的管理模式大體有四種:一是傳統管理模式。它是由檔案管理部門代為保管體制外檔案資源。二是市場與社會管理模式。市場管理模式的主體是檔案服務企業,即檔案中介機構,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三是體制外獨立運作模式。它是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牽頭組織運作的檔案管理模式。如天津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檔案館,是全國首家社保檔案館。四是社區或家庭管理模式。
當學校與檔案館聯姻——俄檔案界參與青少年教育心得
吳健在甘肅《檔案》2013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俄羅斯檔案系統中,俄聯邦韃靼共和國歷史政治文獻中央檔案館等機構在向青少年傳授檔案知識方面成績最為突出,得到過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的表彰。正是該館檔案人的不懈努力,為“祖國的未來”打開一扇“穿越”的大門,更重要的是,檔案系統提供的是真實的、不變形的歷史。當前,檔案界積極投身于輔導教學領域,檔案館的大門已向中小學生敞開。為了讓年輕人感興趣,檔案人不辭勞苦,精心準備了大量精彩的題材與檔案。如《書信與照片中的戰爭》等。當學生們看到有些檔案資料時會心潮澎湃,特別是那些在前線拍攝的照片、帶著鮮血的證件、被子彈射穿的偵察地圖、前線的報紙、陣亡通知書、戰地日記和帶有三角戳的士兵信件等。通過這些檔案資料,學生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多年戰爭的殘酷、將士的英勇、家庭與孩子們的苦難、人民對戰爭必勝的信念。學校與檔案館聯姻,確實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形式。
構建檔案便民惠民新體系 打造檔案公共服務新平臺——關于取消檔案部門利用檔案收費項目的思考
諍夫在《山西檔案》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為國家管檔,替民族守史,對社會負責,讓群眾滿意”是新時期檔案部門的神圣職責。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要求取消檔案部門利用檔案收費項目。我們要把握好這次取消檔案部門收費項目的機遇,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檔案公共服務創新,構建檔案便民惠民新體系,打造檔案公共服務新平臺。一是推行窗口“三亮”制度,唱響公共服務主旋律。其“三亮”制度為:1.人人亮身份;2.崗位亮標準;3.公開亮承諾。二是建立窗口“四評”體系,振奮公共服務精氣神。其“四評”體系是:1.建立自我評價體系;2.建立群眾評價體系;3.建立紀檢評價體系;4.建立領導點評體系。三是圍繞“五零”服務目標,搭建公共服務新平臺。其“五零”服務目標是:1.實行首問負責制,實現服務受理“零推諉”;2.實行下班延時服務,實現服務事項“零積壓”;3.實行預約查檔服務,實現服務方式“零距離”,4.實行查檔全程代辦,實現服務對象“零投訴”;5.實行查檔不收費用,實現檔案服務“零收費”。
電子文件中心網絡在線服務研究
劉開希在《浙江檔案》2013年第9期撰文,指出電子文件中心網絡在線服務的主要內容是:(一)在線接收服務;(二)信息檢索服務;(三)信息推送服務;(四)實時查詢服務;(五)在線展覽服務。作者提出開展網絡在線服務應注意的問題是:(一)以先進的網絡技術為支撐;(二)加強網絡信息資源建設;(三)注意服務的專業化、個性化和人性化。
優化檔案管理體制 提升防災抗災能力
張小忠在《蘭臺世界》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了目前檔案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1.預防意識薄弱,缺乏科學的預警機制和預防措施;2.合作意識不強,部門缺乏有機配合和協調統一;3.缺乏戰略眼光,檔案裝具、建筑的抗震能力有限;4.主動性差,重要檔案異質、異地備份機制不健全。就如何提升防災抗災能力,作者提出三項措施:1.增強防范意識,建立、健全科學的預警機制和預防措施,強化應急預案及災戰準備;2.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整體提升防災抗災能力;3.科學選址、優化檔案裝具,增強檔案館抗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