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杰
隨著高校人事制度的一系列變革,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情況,給高校人事檔案工作帶來不少的困擾。因此,如何應對新問題,解決新情況,就成為當前許多高校人事檔案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1 新制度下高校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 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落后。高校人事制度已經改革為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但是,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制度還沒有及時地改變。
人事檔案管理制度相對落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高校人事檔案收集階段缺乏保密機制,檔案資料在遞交、檢查、審核等必要程序上容易出現問題,導致資料泄密;在檔案歸檔、查閱階段也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致使入檔材料處于堆積狀態,甚至發展成檔案材料丟失、不完整等情況。(2)管理手段落后。目前,許多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仍基本靠手工操作,缺乏基本的管理設備與先進的管理手段,部分高校不愿利用網絡傳輸檔案資料,有的還習慣于傳統筆記手寫。
1.2 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工作意識落后。(1)身份觀念依舊。在傳統人事檔案管理中,總存在一種對檔案所屬人身份不同采取不同態度的工作觀念。容易造成干部檔案齊全、完整性較高、保存較為完好;而一般工人檔案則出現失真、遺失現象。(2)檔案管理意識淡薄。一是領導不注重檔案管理隊伍的建設與穩定,造成人員配備不足,管理知識缺乏;二是廣大職工普遍對人事檔案歸檔內容、管理范圍及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等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導致對應歸檔材料不能及時送交檔案部門管理,造成人事檔案歸檔不全現象。這不僅違反管理規定,也給利用工作埋下隱患。(3)崗位競爭意識不強。許多從事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者,總覺得自己的工作比較有保障,特別是在本單位工作時間較長的職工,似乎覺得高校工作是一種“鐵飯碗”,無形中形成一種消極對待工作的態度。
2 新制度下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應對策略
2.1 改進工作方法,完善材料整理。(1)規范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實現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標準化。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標準化就是要對人事檔案實行統一、簡化、協調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獲得最佳檔案管理效益,嚴格把好檔案進口關、出口關,嚴格制定收集、整理、歸檔、借閱等工作規則,確保檔案材料齊全、完整、真實。(2)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數字化。檔案數字化是數字社會時代要求,數字化意味著精確、縝密、高效和快捷。把計算機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運用到高校人事檔案管理中去,建立和完善人事檔案數據庫,實現實體檔案計算機輔助化管理,采用較為先進的現代信息存儲技術推進電子檔案管理,實現網絡相互連接以及資源共享。
2.2 強化工作意識,提高工作質量。(1)淡化身份觀念,增強崗位意識。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實現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崗位管理能夠淡化身份觀念,在人事管理中也不再有干部與工人身份的區別;在實際工作中,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職員也應增強崗位意識,對所有類別的工作人員檔案資料同等重視,并注重對以往忽視的工勤員工各方面人事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完善高校全體教職員工人事檔案的管理和服務工作。(2)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專業素質。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檔案管理人員是人事檔案工作的主體,起主導和支配作用。提高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技能素質以及職業道德修養,是提高人事檔案工作質量的基礎。高校人事檔案工作人員務必充分認識到人事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實事求是、嚴謹細致,不僅要對歷史負責,而且要對高校每位教職員工負責。(3)提高競爭意識,清除怠工現象。自高校實行人事制度改為聘用制后,校內眾多崗位都是按需設崗、遵循競聘上崗原則實施。人事檔案工作在整個社會中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務必設立崗位,而從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教職員工則需競聘上崗參加工作。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負責單位,也應該加強對人事檔案工作人員的激勵、考核,認可且重視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勞動與付出,激發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消除歷史遺留下的怠工現象。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來稿日期: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