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紅
中小學檔案是學校開展各項工作活動的記錄,是對學校歷史面貌的真實反映,是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德智體美能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豫教辦(1993)105號文件雖然規定了中小學檔案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但在近幾年的檔案管理工作實踐中發現,除了應收集正常歸檔范圍內的材料外,急需逐步擴大學校檔案文件材料收集范圍工作。
2011年,我校在10年校慶活動中舉辦一次校史展覽,發現能夠真正突出學校特色,體現學校精神面貌,反映教育主題的材料非常匱乏,擴大檔案材料收集范圍勢在必行。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收集范圍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會產生許多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需要歸檔保存的文件材料。諸如精神文明建設、公益活動等材料,要加強對這些文件材料的收集。
1.1 加強對愛國教育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和收集師生熱愛祖國、保衛國家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材料。在收集過程中,注重師生歌頌祖國、歌頌黨和人民的優秀作品和活動材料,諸如詩歌、散文比賽、國旗下典型發言稿,等等,通過這些材料的收集,可以使學生從小養成熱愛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思想,激發師生的愛國熱情。
1.2 加強師生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材料收集。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氣質和靈魂,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源泉。在打造特色學校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凡是體現學校的先進思想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材料都應列入收集范圍。譬如,學校的校訓、校風、校標、校歌、校徽等能夠突出鮮明特色、統一和諧的校園理念形象的材料;在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思想品德的培養方面所開展的各種演講比賽、“八榮八恥”教育活動記錄;每年組織學生開展的“學雷鋒精神,樹時代新風”活動,“公民道德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文化廣場等大型活動,“大手拉小手,文明禮貌帶回家”體驗教育活動方面的優秀作品、典型人物等材料。
1.3 加強對刻苦求學、善于發明創造方面的材料收集。檔案工作人員要不斷地、經常性地加強與任課教師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從中發現刻苦鉆研、奮發向上的學習特優生,同時發現一些善于動腦樂于發明創造的優秀學生和為此而付出辛勤汗水的輔導教師。譬如,在“華杯賽”、“奧賽”等各種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和老師,在各種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的優秀學生和輔導員,等等。對這些同學事跡的收集、積累和宣傳,可以起到激勵和鞭策作用,在師生中形成一種“比學趕幫”、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
1.4 加強對師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形成材料的收集。通過對師生參加公益活動,諸如義務植樹、義務獻血、義務幫工等,參加勞動實踐、到基地參觀和開展社區義務服務活動等材料的收集和積累,并加以宣傳,加強師生公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充分體驗道德教育,發揮主體意識和奉獻精神,使學生從小就養成熱愛公益事業、助人為樂的良好風尚。
2 上述材料的收集和積累,要做好幾方面工作
2.1 主動溝通,及時發現材料。上述文件材料產生于學校內部機構,是學校各處室在教育教學和科研等活動過程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和制約而形成的。檔案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嘴勤、腿勤,平時與各科室和輔導教師多溝通,及時掌握有關信息,了解相關活動,從中發現有代表性和典型示范性的事例,采取集中收集和個別收集相結合的方式,把具有真正值得宣傳推廣的典型材料收集并保存起來。
2.2 主動發現,及時把握收集線索。在學校組織的一些重大政治、社會公益等活動中,要善于把握和發現材料線索,對一些能反映政治目的、體現活動意義的,譬如,對反映活動內容的文字材料、錄音、錄像、照片等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失時機收集,應收盡收。
2.3 主動開發利用,與時俱進。學校要經常、主動、有效地利用所收集、積累、保存的檔案材料參與到教育教學等各項教育活動中來,要不定期開展展覽、演講比賽等,多種途徑,廣為宣傳,將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呈現在師生面前,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精神需求與身心發展。
(作者單位:鶴壁市淇濱中學 來稿日期: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