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鑫
貨幣政策是國家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之一,其中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深受地區經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因此該文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基礎上,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區域差異進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影響和制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因素并探討改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區域差異的途徑。
貨幣政策傳導指的是由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促使金融和經濟市場產生某些變化,從而達到貨幣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的目的。
1.貨幣政策傳導區域差異的理論基礎
貨幣政策傳導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在經濟變量中傳導和貨幣政策在微觀主體之間傳導這兩個過程,而且前者可以具體概括為: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的-中介目標-最終目標,后者可以概括為:中央銀行一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一投資者(消費者)一國民收入。二者的傳導過程有所差異,但是目的是一致的,而且相互聯系。
利率傳導渠道理論。1930年凱恩斯的《貨幣論》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以維克賽爾的理論為基礎,并且明確否認了傳統貨幣數量論的觀點。但是凱恩斯的局部均衡理論的效果有限:只能顯示貨幣領域對真實領域的作用,而不能顯示二者之間循環往復的反饋作用。因此出現了IS-LM模型,這個模型的提出基于一般均衡,而且是歷史上第一次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利率傳導途徑的全面豐富的闡述。其中IS曲線表示各種可以使真實領域的儲蓄(s)等于投資(l)的利率(i)同國民收入(y)的組合,LM曲線則表示各種可以使貨幣領域的貨幣供給(m)等于貨幣需求(L)的i同Y的組合。但是IS-LM模型只在正常區間起作用,即封閉經濟中起作用。
匯率傳導渠道理論。20世紀60年代,蒙代爾和弗萊明對傳統的IS-LM模型進行改善,加入了對國際收支平衡(BP)的分析,從而形成了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的匯率傳導的經典學說——IS-LM-BP模型。其實這個模型也可以稱作開放經濟環境下的利率機制。這個模型的假設是資本完全流動,從而BP代表國際收支曲線,只有當該國國內利率等于國際利率時,才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而且蒙代爾和弗萊明的理論根據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兩種情況展開討論,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由市場決定,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會直接影響國內利率、國內本幣存款,從而調整匯率,影響國民收入。
資產價格傳導渠道理論。最早提出有關資產結構調整的理論的是凱恩斯,后來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種理論中,比較出色的是托賓的資產組合理論和莫迪格利亞尼的生命周期理論。
托賓的資產組合理論又被稱為Q理論,它主要說明的是貨幣政策通過影響股票價格而影響世紀經濟的過程,其中Q 表示企業的市值與重置價值的比值,具體以1為界分三種情況討論。莫迪格利亞尼的生命周期理論是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上增加了財富效應渠道。
信貸傳導渠道理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信貸渠道”理論包括“銀行信貸渠道”和“資產負債表渠道”兩種,具體指的是通過研究貨幣政策對銀行貸款條件、企業和銀行的財務狀況的影響,來描述貨幣政策的傳導理論。
2.貨幣政策傳導的區域差異分析
貨幣政策傳導的部門差異分析。總的來說,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到部門分為五種:中央銀行-貨幣市場-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宏觀經濟。
首先,貨幣市場在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貨幣市場比較發達的地區,貨幣市場上的金融機構比較多,貨幣市場的交易量比較大,從而能夠促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能夠更好地落實。而相反的在貨幣市場不發達的地區,貨幣市場不夠完善、業務落后,導致央行的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傳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貨幣市場發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東部地區貨幣政策能夠有效傳導,而在中西部比較困難。
其次,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發展促進了貨幣政策的傳導。近幾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小商業銀行也在不斷發展,而商業銀行在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既是貨幣供給的主要參與主體,又是貨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更是貨幣政策傳導的中介,而且還為貨幣政策的操作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因此貨幣政策的傳導離不開商業銀行。總的來說,東部地區商業銀行多于中部和西部,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而且東部地區商業銀行比例幾乎占了一半,這也是因東部地區經濟更發達造成的。而政策性銀行是由國家、政府創立或是參股、擔保為貫徹政府經濟政策、以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為長遠目標而建立的為政府所控制的金融機構。因此政策性銀行的分布相對商業銀行來說更加分散、遍布全國,雖然依然偏重于東部地區。
另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因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近幾年,非銀行金融機構取得了良好發展,其具體包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我國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分布極其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尤其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保險公司的注冊地也是主要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很少。
最后,微觀主體企業和居民的分布也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我國企業主要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以前國有企業更容易得到銀行貸款,但是近幾年由于商業銀行的發展和信貸管理的完善,非國有企業也發展的不錯。其中東部地區國有企業發展更好,而且多為上市公司,并占市場的絕大多數,而且東部地區的非國有中小型企業發展也更好。居民通常通過消費和投資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消費水平影響消費信貸區域,明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影響更大。
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區域差異分析。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一般包括利率、匯率、資產價格、匯率和信貸等。其中利率雖然在理論上會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利率傳導的作用都很小;匯率的傳導效果幾乎沒有,因為我國一直采取固定匯率制度,導致實際意義上的匯率傳導渠道不存在;資產價格的傳導作用也受到限制,因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資產結構還不夠合理,影響了資產價格傳導作用的發揮;信貸傳導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渠道,因為目前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貸款占主要地位,信貸政策和信貸資金的變化就嚴重影響企業和居民的行為,從而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從近幾年的數據得知,我國東部地區貸款逐年增長,而且在全國占絕大部分,中西部地區貸款逐年減少且呈下降趨勢。
3.貨幣政策傳導區域協調的途徑
完善中西部地區商業性銀行體系的建設。我國商業銀行的總分行制度導致中西部地區金融服務的欠缺,而且限制了分支行的資金運用權限。從上面貨幣政策傳導的區域差異分析也可以看出,當前很有必要完善中西部地區商業性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從而保證中西部資金供給,促進中西部經濟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中西部地區股份制銀行的建設、發揮郵儲銀行的作用和鼓勵外資銀行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完善中西部地區開發性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建設。發展開發性金融有利于彌補體制落后、市場失靈,有利于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而且開發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進一步發展。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落后,雖然目前已經實施政策性金融,但是效果不明顯,因此政府還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中西部開發性金融體系的建設,可以加大對中西部政策銀行轉型的資金支持和組建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著手。
完善中西部地區資本市場建設。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因此需要加大對中西部資本市場培育和完善的力度。可以考慮在中西部建立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等措施,來完善中西部資本市場的建立。
綜上所述,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深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本市場不完善、金融體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干擾,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地區差異,因此,我們需要采取相應有效措施并徹底落實,才能夠改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阻礙。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