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我國正向著現代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建筑企業功不可沒。隨著我國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筑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資一個大型的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及設備等,所以,要想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效益,必須要加強建筑企業的管理,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按時、低耗地完工。所以,加強建筑企業的管理對于提高投資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建筑企業管理的目標
企業的管理目標往往都是定格在實現利潤較大化上。它的實質是在管理過程中以較少的成本投入,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
實現目標管理利潤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確定利潤目標。工程項目目標利潤是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集中反映了工程管理的經營水平,也是一項考核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綜合指標。可根據施工設計,編制施工責任預算,并對施工成本進行核算分析,建立項目成本帳,預測出成本費用支出總額。從而較合理地確定目標利潤,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增加單項工程項目的效益。其次是利潤目標跟進實施。把企業內部的每一工程項目、每個崗位進行日、月、季、年利潤核算、分析、反饋、考核。然后對工程、工資成本攤入,對利潤形成實行全面監控。再次實行分配管理。根據各部門、各工序、各職能、各崗位發生的實際成本、收入、質量去核算分配利潤指標。使各個環節科學有序、高效,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壓力,最終達到工資與利潤成正比并一路攀升的效果。最后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分配機制,按照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原則,進行有效分配。在員工得到實惠的同時,使公司利潤實現最大化。
2、建筑企業管理的規范化
企業的管理制度規范化是企業提高生存能力,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之一。管理制度規范化的基本要求是企業管理制度具有完整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指揮機關管理職能作用,保障企業追求經營利潤較大化目標的實現。完整性是根據自身管理需要,從企業的基本行為到各項制度都要按照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章程,用嚴格的規范形式固定下來。內容要做到具體、翔實、全面、合理、合法。作為建筑企業中的一分子,要有自己的一套實施細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企業行為,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內部管理規章和制度體系,使企業運作有章可循。實用性是符合施工生產、企業管理需要,發揮管理職能效應,按新的公司管理結構,做到精干、高效、優質、科學、快捷原則的需要.杜絕人浮于事、職責不分、因人設崗、不思進取的現象發生。高層管理者,要言傳身教,清正廉潔,為員工做出榜樣。操作性是指企業的規章制度切合實際,操作方便,使方向、目標、措施得到全面、徹底的貫徹執行。管理制度要易于落實,還要具有一定的硬性和彈性。
總之,管理目標是企業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管理制度是保證企業實現目標管理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只有明確了管理目標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規范化管理制度,也只有合理的規范化管理制度才能保證企業的目標管理得以順利實施,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3、建立科學高效的項目管理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前提
項目管理機制是施工企業經營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學高效的項目管理機制,項目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效益,并開拓源源不斷的市場。
實現組織機構創新。 項目管理機制創新,首先要明確項目管理的性質,將項目部建成一次性的項目管理經濟組織,實現組織機構創新。在推行項目管理的初始階段,項目部依然帶著許多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色彩。比如:除行使項目管理職能外,還行使后勤服務、人事勞資、教育培訓等行政管理
職能;跨工程項目進行管理,導致單項工程盈虧狀況不明的事件時有發生;項目部固化,違背了項目部的一次性和動態性原則。因此,項目管理必須從這一傳統慣性中走出來,真正使項目管理走上科學化軌道。
實現制度建設創新。項目部是經濟管理組織,企業必須靠制度來規范和約束其管理行為。制度建設,一是企業管理者和職能部門對項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規范化、制度化,要盡可能統一項目管理模式。要有機處理好企業經理與項目經理、企業職能部門與項目經理部的關系。項目經理是企業經理在項目上的全權代表,代表企業對外履約。項目經理與企業經理既是上下級關系,又是經濟合同平等關系,不能以經濟平等關系代替上下級關系,更不能以上下級關系代替經濟平等關系。二是不斷優化企業的基本職能結構,科學界定企業管理與項目管理的關系,強化企業的發展戰略研究、技術開發、市場營銷以及服務職能,弱化直接指揮控制和行政命令,變行政命令為主的管理模式為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的調控模式。三是對項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學化、理性化,必須明確企業本部是投資責任中心、利潤中心,而項目是成本中心,要通過項目責任成本的管理與考核,實現項目效益的最大化。
實現人才管理機制的創新。項目人才管理機制的核心是項目經理的管理機制,而創新項目經理的管理機制,一是需要企業統一認識,把項目經理真正當作一個職業,并且當作稀缺資源來看待,形成內部的項目經理人才市場,對項目經理實施業績檔案和資質的動態管理。用市場機制進行調控,促進項目經理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二是要落實項目經理的責、權、利,做到賦之以責、給之以權、厚之以利,保證項目經理的穩定性,使其能夠把職責履行到底。三是要形成相應的激勵機制。既然承認項目經理是稀缺的人才資源,就應該按市場原則進行定價,敢于突破傳統的分配禁區,實施利益激勵;承認項目經理的社會價值,實施必要的精神激勵;通過市場選擇實現優勝劣汰,實施競爭激勵。四是要完善項目經理隊伍的儲備、教育及淘汰機制,以市場化的手段推進職業化的進程,從而帶動各種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4、企業核心管理
知識經濟是創新性經濟,推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是“知識進展”(指技術創新和管理、組織的改進)。這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帶來經濟增長。在知識經濟社會,由于信息網絡的發展,使各企業的顯性知識互相共享,要想使企業“智富”,就必須開拓隱性知識。若要開拓隱性知識,就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對于企業員工的經營經驗、訣竅和知識才能、智慧下大力氣進行挖掘、加工、整理和開發利用,并進行培養和保護;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激勵創新的機制。知識經濟以“智富”為特點。創新必然是企業發展進程的原動力,激勵企業員工創造性地為企業,也為實現自己的高層次需要而工作,這樣的企業在經營管理、施工生產中必將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新建樹。這既是企業充滿活力的內在因素,也是企業發展的個性特征,更是企業樹立外部形象的基礎。唯有做到以上兩方面,才能使企業消除大量重復性勞動,少走彎路,進行高水平的知識創新,使企業擁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保證知識資產不斷增值。
總之,每個建筑企業的管理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要想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就要從實際出發,針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具體進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一體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不斷進步。此外,還要時刻掌握國際最新的建筑企業管理理念,準確把握建筑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借鑒大型企業的管理經驗,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