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技能人才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需求,而教育培訓也就成為企業人才來源的主要方式,逐漸受到企業的重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和支柱,但是相較于合資企業,一些國有企業在對企業員工教育培訓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影響國企的經濟增長和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培訓制度的不完善。從國有企業員工培訓的現存問題入手,尋找合適的解決措施和優化策略。因此,該文就針對員工教育培訓的具體效果評估與優化策略給予了簡要分析,希望通過下文的具體分析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隨著我國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加強,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員工教育培訓是人力資源拓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企業提升實力的有效方式,是企業最主要的戰略投資。為了更好的發展,企業制定了企業培訓制度,對企業培訓做了詳細規定,是企業能夠有效發展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在具體的培訓制度上還不健全,不僅缺乏對企業培訓投入的保障機制和評估機制,還對企業人才需求沒有進行提前的預測規劃。因此,我國國企要建立完善企業培訓機制,促進企業和員工培訓工作的順利發展。下文就針對員工教育培訓效果以及相應的優化工作給予了具體分析,分析如下。
一、培訓評估
企業員工培訓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項目工程,這一系統由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評估階段三個階段組成。培訓評估是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企業員工培訓評估工作是完成人力資源培訓過程的重要標志。
培訓工作之前的評估。培訓前的評估就是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之前,對他們的知識、能力和工作態度進行詳細的考察,并收集培訓人員的系統信息,以此作為制定培訓計劃的依據,以保證培訓要求的科學化,保證培訓計劃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得到合理的銜接,如此,才能確定培訓活動目標是否實現。只有達到了理想效果,才能確定培訓效果評估的規范性。
培訓工作中的評估。培訓中評估就是根據預先的培訓計劃和目標,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對培訓人員的參加情況、培訓內容、學習進度和效果以及培訓的環境、機構、人員進行監督檢測,從而有效的對培訓過程進行控制。
培訓工作之后的評估。在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結束后,要對培訓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考察和評價。這是培訓評估中最關鍵的部分,主要針對培訓工作中直接產出做系統的確認和度量,其對培訓工作造成的客觀影響給予測定,評定培訓工作與客觀影響兩者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與此同時對培訓效果、培訓工作教育者的業務績效等進行綜合評估。
二、培訓評估的原則
科學的培訓效果評估原則,對于評估標準體系的制定、評估活動的開展以及評估質量的提高、評估功能發揮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評估理念是培訓評估原則制定的基礎,在制定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有關定量評估以及定性評估相結合的具體分析。為了更好的避免因為定量分析以及定性評估所引起的機械化與主觀化,就要將定量以及定性評估直接進行有效結合,從而進一步形成系統、全面的評估過程。在具體的培訓效果中首先要進行定量式分析,將實際的培訓效果直接分解為多種評估性因素,并將相應評估因素直接進行數值上的分派,最終實際的培訓結果給予直接計算,而在只有充分確保細節上的科學性時才會得到應有的培訓效果。具體的定性評估必須要直接視為活動的依據與基礎,同時也是培訓評估的次要環節。
評估標準具有科學性和可測性。一項比較準確的效果評估是一種相對復雜的工程,其主要由多元化的培訓以及界限不清和多變量等特征所決定,進行科學化的定量研究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評估標準必須具有規范性和科學性,而保持科學性以及規范性的評估也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對每一個評估要素都要進行定性規定,以確保評估指標的可操作性。
有關評估側重點的相關研究。培訓效果的評估綜合性研究主要是針對組織管理以及工作規劃和具體的培訓方法、培訓效果所進行的評估,除此之外也要相應的進行培訓過程中所使用的具體教學安排以及培訓人員的評估分析,最終積極確保具體評估工作中的企業教育培訓過程。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但是,在進行具體培訓過程中也需要進行重點式評估,其主要是針對教育培訓成果的評估,而對教育培訓評估的重點是了解通過教育培訓,企業員工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是否有所增加,工作態度是否有一定的改善,員工的工作水平是否提升,最后評估相應的教育培訓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預期效果。
三、評估中的問題
由于評估活動是人根據客觀數據進行的主觀活動,因此,在進行評估時,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和誤區。
評估目的簡單。由于培訓過程分階段進行,其決定了培訓目的、內容和方式不同,同時也就決定了培訓評估需要不同的控制手段。當前,我國培訓評估的主要方式是總結性評價,其直接目的就是將培訓效果進行優劣和等級區分,這種有目的的評估在培訓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是進行簡單的總結性評價就曲解了評估的真正目的。
評估準則缺乏科學性。評估準則其實就是評估活動的有效工具,科學的評估準則不僅要有可信度還要有效度,這樣的評估結果才能讓人信服。我國在對培訓進行評估時一般都運用評估指標體系。這種指標體系是對當前培訓的層層分析,直至得出詳細、可行的測量指標為止。但是現實中分解的層數越多,產生的誤差就會越大,就會使評估陷入僵局。
四、優化策略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評估工作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保持客觀性和實際性,這樣才能顯示評估的真正水平。如果只是人為的主觀臆斷,那么得出的評估結果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影響工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提高主體的質量和水平。評估人員不僅要具備高水平的評估專業知識,還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在對個體進項評估時,要避免居高臨下的態度,使被評對象沒有心理障礙,在評估中,一定要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對評價對象公平對待。
評估結果公平公開。現在很多培訓評估結果是不對外界開放的,評估過程也是很保密的,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培訓部門的積極性。因此,只要不涉及企業商業機密,評估應該盡力公開。
總而言之,進入二十一世紀,企業員工培訓能夠帶動企業各個方面的發展。企業員工培訓要注重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培訓評估的規范發展。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和支柱,但是相較于合資企業,一些國有企業在對企業員工教育培訓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影響國企的經濟增長和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培訓制度的不完善。只有樹立正確的企業員工培訓理念,克服評估過程中的缺點,采取科學的解決措施,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員工培訓的預期效果。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研究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單位:濟南華銳鐵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