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濤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經濟作用逐漸增強,旅游產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對城市就業率的促進作用,以及對社會文化的傳播的促進作用也日益明顯。該文立足于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詳細的論述了旅游文化產業的結構和內涵,并為促進旅游文化產業更好發展提供有效的改進措施,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第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產業經濟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一項尤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通過對它的有效控制能夠管理和控制旅游業的發展方向,繼而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現階段的旅游景區中仍存在很多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所以,相關人員應當全方位的規范我國旅游產業,以保證旅游產業的和諧且健康發展。
1.旅游產業的經濟機構內涵
經濟結構的內涵。一般來說,經濟結構的內涵指的是,經濟系統中的各個部門、領域、地區和社會再生產等方面的組成和構造,和它們之間相互制約和依存的關系。經濟結構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能夠表示空間和時間內有確定位置的經濟整體的關系和比例,稱之為可計量的經濟結構。第二方面指的是,將生產力二元結構作為核心的經濟結構。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指的是,資本主義部門和非資本主義部門所組成的二元經濟。第三方面指的是將產權作為經濟核心的經濟結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于產業結構概念的定義,大多是以生產力的界定為主導。其中指出,通常意義上的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生活消費結構和人口結構等許多方面。總的來說,經濟結構指的是所有與經濟系統相關的重要因素在空間和時間上的構成與相互關系。
旅游經濟結構的內涵。旅游經濟的結構內涵主要體現在“市場有效需求”、“產業供給”和“往返”三方面的關鍵詞上。其中“市場有效需求”體現了旅游市場的內生變量,“產業供給”體現了旅游產業的內生變量,“往返”體現了旅游區域空間的內生變量。除此之外,還有社會文化、技術、經濟、自然、法律和政治等外生變量。經過總結,旅游經濟結構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旅游產業的供給和旅游市場的有效需求為基礎,在一定的社會文化、技術、經濟、自然、法律和政治等外部環境之下,游客在由客源地往返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基于滿足旅游需要的目的而與各類旅游從業者發生交易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旅游經濟結構的類別。旅游經濟結構的劃分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可以將旅游經濟結構劃分為旅游生產關系結構和旅游生產力結構。其中旅游行業的所有制結構、旅游消費結構和旅游投資結構等在旅游業中涉及生產關系的部分屬于旅游行業生產關系結構。而如旅游就業結構、旅游產業結構和旅游產品結構等有關生產力提高的部分屬于旅游生產力結構。此外,根據旅游的經濟運行層面可以將各個經濟結構再次進行更加詳細的劃分,從而得到詳細具體的旅游經濟結構的類別。詳細的劃分結果表示,旅游經濟結構是一個完整的經濟結構,并且旅游經濟機構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在研究旅游經濟結構的過程中,需要整體把握旅游經濟結構的整體性質,得到的結論才更全面,并且具有實際意義。反之,如果對經濟結構的研究不能夠深入到其構成要素,那么關于旅游經濟結構的研究就會顯得空洞,沒有根據。除此之外,在對旅游產業的經濟結構的研究過程中,相關研究者也會因為旅游經濟結構所涉及的范圍過大而無從下手,所以,正確地選擇旅游產業經濟研究的視角是進行旅游產業經濟研究的關鍵。
2.旅游產業的發展
產業的發展指的是產業產生、成長、成熟、進化升級或者逐漸衰落淘汰的過程。從產業發展的整體角度上而言,產業的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其中產業結構的發展包括了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產業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產值增加等幾個方面。旅游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旅游業是否能夠健康的發展,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對旅游業的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對旅游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知識經濟和旅游產業的發展。知識經濟經濟的實質是有條理、有組織、有創新的信息的組合。旅游產品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產品的信息性。所以知識經濟的到來為旅游產業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旅游產業的發展適應了知識經濟的要求。所以,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之下,旅游產業在旅游網絡和旅游電子商務的輔助下,將會產生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總的來說,知識經濟對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主要有六個方面:旅游產業的信息傳遞方式將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而產生重大變化;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知識經濟將會使旅游產業更加開放化;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從事旅游產業的工作人員的要求更高;知識經濟促使旅游產業結構更加全面化和高級化;知識經濟使旅游產品的經濟結構產生重大的變革。所以,知識經濟對旅游產業的發展將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旅游產業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總體方式。旅游產業的發展主要包括旅游產業成長和演進兩方面的內容。從國民經濟發展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的角度上來講,我國旅游產業屬于超前型的發展模式;從我國旅游產業成長的協調機制來看,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屬于市場型與政府型相結合的旅游發展模式;從我國旅游產業的演進模式上來看,我國的旅游產業首先是以發展國內旅游產業為基礎,進而帶動國際旅游產業成長的演進模式。此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一系列相同的特點,例如,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旅游資源,但是旅游產業的發展往往會受到經濟發展情況的制約。發展中國家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創匯,改善落后的經濟情況,并且旅游產業的發展大多控制在跨國公司以及國有企業的手中。
3.旅游產業經濟發展路徑的研究
完善旅游產業的輔助設施。根據我國憲法對旅游產業發展的規定,旅游資源屬于國家財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旅游景點輔助設施的增添和維護應由國家或者地方出資。但是在實際中,由于不同地方的不同情況,一些地方受到財政水平的制約不能很好的完成旅游輔助設施的維護工作。為了保證旅游設施的完備性,地方政府可以引進外部資金,共同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而在輔助設施的投資問題上,政府可以規定經濟組織在一定時間內享受特許經營權,這樣不僅能夠調動經濟組織開發旅游資源的積極性,也能夠使旅游資源得到有效地開發。
制定科學的旅游市場競爭規則。由于我國旅游市場競爭規則不完善,導致我國旅游市場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這便嚴重的擾亂了我國旅游市場的經濟秩序。所以我國立法機構應針對在旅游市場中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法律制度。與此同時政府可以授予旅行社相應的監管權和信息發布權,通過各種有效的約束機制規范旅游社的市場行為。
綜上所述,旅游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同時旅游產業所包含的復雜經濟結構和廣泛的覆蓋面使得旅游產業經濟研究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全面了解旅游產業的經濟系統,并能能夠選擇合理的視角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是深入探究旅游產業經濟的關鍵。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