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賽爾?哈德爾
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是解決農民失地問題,有效平衡國家、社會、個人利益的一項根本制度。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實施,可以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加快農村的發展。為此,做好關于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問題的思考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進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本研究針對“關于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問題的思考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研究”這一主題進行詳細闡述的根本原因。
如今,我國國民經濟在不斷增長,城市化建設速度也越來越快,土地征收已經成為增加建設用地的主要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也愈加的被廣大民眾所關注。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就是維護土地權利所有人的權益,給土地權利所有人帶來應有的補償。而為了解決農民的失地問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做好關于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問題的思考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筆者希望本研究所闡述的內容能夠對解決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問題,完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有所幫助。
1.針對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這一問題考慮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存在的缺陷
補償范圍狹窄。補償費用范圍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土地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針對土地所有者設置的費用,入地征收必定會給土地所有者帶來一定的損失,為了彌補這些損失,維護土地所有者的根本權益,會給土地所有者一定的補償費用。安置補助費:針對農業人口設置的費用,給予農業人口一定的補助,解決他們的安置問題。安置補助費,有一點是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注意的,那就是安置補助費一定要交給負責農業人口安置的人。 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用是由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青苗補償費,是指在征收土地的過程中,青苗受損后,要給予土地所有者一定的費用。
從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土地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這三類費用的補助范圍中可以看出,補償費用的設置是為了維護農民的基本權益,解決在土地征收過程中農民的失地問題。但是,我國這些費用的補償只包含可以量化的經濟補償,那些無法量化的經濟損失以及間接損失都無法給予土地所有者補償。無疑,這一點會給很多土地所有者、農民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補償方式單一。 隨著城市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征地的數量越來越大,人力市場的不斷變化,土建工程的增加,“誰征地,誰安置”的原則已經無法順利執行。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一般都采用一次性的支付補償金的方式,很多農民在被國家征地后,只能靠自己找工作。這種補償方式并沒有真正的解決農民失地問題,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而且,這種單一性的補償方式并不符合就業安置指導原則,這也就意味著農民的利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維護,國家在征收農民的土地后,農民以后的生存就失去了保障。
2.針對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這一問題完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
拓寬土地征收補償范圍。拓寬土地征收補償范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個方面,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損失。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合理的方式(招標、拍賣、承包等)擁有土地的收益、使用等權利。農民經營土地,是為了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而土地承包經營權正好可以維護農民的收益權利。農民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獲得以下幾種經濟收益:耕地收益、轉讓費、租金,等。由此可以看出,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損失對維護農民的經濟的收益是有較大作用的,它相當于農民手中的另一種財產。
第二個方面,社會保障補償。當農民一旦遇到生活風險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會采用互幫互助這種方式度過風險。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而為了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提供社會保障補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確保家庭收入穩定的基礎,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開始實施起,農民便可以承包土地并對土地進行經營,通過土地所得的收入是農民生活的根本來源。國家在征收了農民的土地后,農民的社會保障就受到了威脅,因為農民所獲得的征收補償費并不能保障他們的生活。所以,國家在征收土地的過程中,必須給予農民一定的社會保障補償,確保農民能夠正常生活,在遇到生存風險的時候,也能夠安然度過。
第三個方面,間接損失補償。如今,我國的征收補償制度只涵蓋直接損失補償,并不包含間接損失補償。農民在失地后,就意味著根本的物質來源沒有了,生存會受到較大威脅,所以,國家在征收土地后,僅僅提供給農民直接損失補償是不合理的,國家還應該提供給農民間接損失補償。間接損失補償包括:殘留土地損失補償,土地征收會給殘留的土地帶來一定的損害(土地分割、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生產率降低),這些損害會對殘留土地造成較大的經濟影響;移遷費補償;租金損失補償,因土地征收而導致營業停止會造成租金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給予農民一定的租金損失補償。總而言之,國家應該給予農民合理間接損失補償,防止農民受到過大的損失。
建立多種補償方式。為豐富補償方式,可以增加以下幾種補償方式:
第一種補償方式,分期或終身性貨幣補償。這種補償方式,可以長期保障農民的生活。貨幣的補償額度應該有所增加,按照所征收的實際土地價值給予農民貨幣補償。
第二種補償方式,債券、股權補償。對于一些基礎建設征地補償,國家可以發放給農民一定的債券或者股權,這樣一來,農民會擁有土地補償費折成的股份,即使土地被征收,農民也擁有土地的收益權,農民的失地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民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一個基本的保障。
第三種補償方式,置換土地安置補償。國家在征收土地后,可以給予農民與征收土地價值相當的宜農地作為補償,這樣,農民就可以繼續務農,解決生產問題。就是由于某種原因,國家補給農民的土地,沒有農民原有的土地價值高,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還要給予農民與土地差值相應的貨幣補償。置換土地安置補償是有很多優點的,首先,它可以解決農民的再就業問題,其次,可以緩解政府籌措資金的壓力。但是,置換土地安置補償方式也有一個缺點,即該補償方式的實施具有范圍限制,只能在土地資源多的區域實施。
其他做法。第一個做法,完善補償標準,確定補償標準的時候要考慮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土地等級,土地需與求的關系等;第二個做法,完善土地征收補償程序,土地征收補償程序要符合公開、自愿、協商在先、司法最終四大原則。
結語: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根基,國家在征收了農民的土地之后,農民就不得不面臨失地問題,農民的生活也失去了保障,社會的貧富差距也會因此而加大。而為了解決農民的失地問題,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降低社會貧富差距,推動社會發展,就必須加大關于土地征收中農民失地問題的思考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研究力度,完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擴大土地征收補償范圍,增加土地征收補償方式,讓農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保障。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征地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