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指企業財務管理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所應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是企業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是財務管理理論和實務的導向。在財務管理實務中,財務管理總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要實現的根本目的。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總目標,是實現財務管理目的的前提。該文擬就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科學設置問題作一探討。
一、關于財務管理總目標的不同觀點及評價
有關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有利潤最大化、總產值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等多種觀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利潤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觀點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表明企業的財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業的目標。每股盈余最大化觀點實際上是利潤最大化觀點的一種轉化形式,即把利潤與投入的資本聯系起來,并且只適用于股份制企業。
利潤最大化與每股盈余最大化觀點盡管有一些優點,但也有兩個缺點:一是沒有考慮利潤的實現時間,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二是沒有考慮企業獲取利潤所承擔的風險,從而會導致企業經營者不顧風險大小追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損害企業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也稱股東財富最大化,該觀點認為股東創立企業的目的在于擴大財富,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權獲取現金。企業的價值只有投入市場才能通過價格表現出來。這種觀點體現了資金時間價值和考慮了風險因素,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合理選擇。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我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與“利潤最優大化”目標相比較無疑是有所提升。主要表現在:它不僅克服了“利潤最大化”目標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可能導致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等缺點,而且還充分體現了企業所有者對資本保值與增值的要求。但也存在著下列缺點: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個十分抽象而很難具體確定的目標。從非上市企業來看,其未來財富或價值只能通過資產評估才能確定,但又由于這種評估要受到其標準或方法的影響,因而難以確定。再從上市企業來看,其未來財富或價值雖然可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動來顯示,但由于股票價格的變動不是公司業績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因而股票價格的高低實際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價值的大小。所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難以被企業管理當局和財務管理人員理解。
由于上市企業大都相互參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穩定購銷關系,或者說,法人股東似乎并不把股價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標。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導致企業所有者與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直接反映了企業所有者的利益,是企業所有者所希望實現的利益目標。這可能與其他利益主體所希望的利益目標產生矛盾。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不同于利潤最大化目標,后者只是體現了企業對價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則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價值增值的追求,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還蘊涵了企業對降低財務風險與滿足長遠發展的要求。因此,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無疑更具全面性與綜合性。但也應該看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僅適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適用于非上市企業。即便是上市公司,該目標也存在以下缺陷:缺乏可計量性,無法用具體的量化指標加以計量。一是在股票數量既定的情況下,股東財富的多少取決于股票市價的高低,而股票市價除與公司自身的經營、則務狀況相關外,還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既然如此,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無疑會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一個能層層分解的目標體系,否則就無法對財務管理的各個層面發揮指導、調節、控制作用,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顯然無法做到層層分解。
前述各種關于財務管理目標的觀點,利潤最大化目標曾得到廣泛運用,但無法滿足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克服了利潤最大化目標內容單一的缺陷,卻因不具有可控性與可分解性而無法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總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既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又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是目前學界認識較為統一的觀點。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構建
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應該是企業財務狀況目標、企業財務成果目標和企業資本積累目標三者的綜合。按照這一總目標的要求,企業既要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又要獲取滿意的財務成果,還要保持適當的積累水平。
所謂良好的財務狀況,是指企業具有合理的資本結構和擁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現金流量,從而能夠維系較低的資金成本水平與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所謂滿意的財務成果,是指企業獲得了較高的資本報酬率。而適當的積累水平,是指企業在正確處理近期利益和遠期利益關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長期穩健發展的留利水平。
設置企業財務指標的目的,在于考核與評價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按照企業財務指標所反映內容的不同,可將財務指標分為四類,即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反映企業保 值增值情況的指標。企業償債能力指標,對應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目標;企業獲利能力指標,對應于企業的財務成果目標;企業保值增值情況指標,對應于企業資本積累的目標。由于營運能力指標是對企業資金周轉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的指標,而資金周轉的快慢取決于資金占用額和資金周轉額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又會同時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因此,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既對應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目標,又對應于企業的財務成果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具有可控性與可分解性,才能夠在實際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而筆者所架構的財務管理總目標與現行的企業財務指標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與可分解性的具體體現, 或者說,現行的企業財務指標體系不過是對財務管理總目標的進一步分解。既然企業是通過一系列財務指標值的預設來體現財務管理目標實現要求的,那么,財務指標值預設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決定著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要實現的根本目的,科學地對財務管理目標進行設置,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前提。適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變化,企業應從財務狀況、財務成果和資本積累三個方面來搭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體系。而良好的財務狀況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較高的資本報酬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源泉,適度的資本積累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證。只有求得三者的統一與協調,企業才可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現實條件。
(作者單位:黑龍江恒業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