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松
【摘 要】課堂中去掉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更能體現語文教學的最根本任務,即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追求一種無拘無束的教學理念,去掉古老的條條框框,變繁為簡、追求實效的“簡約教學”才是我們一線教師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簡約教學;刪繁就簡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著,自主、合作、探究等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然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新模式之后,我們發現在課堂上越是追求面面俱到,反倒丟棄了語文的基礎與根本,使得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被削弱。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如下四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的簡約教學,追求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巧抓文眼,簡化教學環節
古人云:“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對于一篇具體的文章,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文章的“文眼”而抓住文章的中心內容,這不僅使教學變得精煉簡潔,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文眼”為突破口,細讀“文眼”所在的段落進行深度開發,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題思想,體會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蘊。
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奇思妙想”主題單元的一篇經典課文《皇帝的新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整篇課文的文眼——“騙”來抓住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即:皇帝對新裝的癡迷(引子)→騙子投餌誘皇帝上鉤(開端)→兩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裝(發展)→皇帝穿新裝參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員丑態畢露(結局)。
通過揭示文章中心的字眼,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窺探到文章的中心內容,能讓學生更深入地與文本對話,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削枝強干,優化教學結構
李先著教師說過:“花那么多時間去評價《水滸》,分析人物,何苦?魯提轄的三拳寫得何其生動,為什么不引導學生去鑒賞?”我們常常看到有語文教師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完成太多的教學目標,卻反而顧此失彼、不盡人意。魯提轄尚能三拳打死鎮關西,我們教師為何不知“重拳出擊”呢?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我們既要做到遠觀以知全貌,也應做到逼視以察細節,那么我們就應做到鎖定目標,主次分明,以削枝強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例如,《偉人的細胞》一課,我以即理解賈里“偉人計劃”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以及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為教學的重、難點。首先從體裁入手,因勢利導,和學生就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討論,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后引導學生捕捉“文心”,以文本細節為切入口進行深度開發,如“要別人知道你這不難,關鍵是你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從這些話蘊涵的深刻道理中,去理解“偉人的細胞”的真正含義、偉人應該具有的素質。
通過從整體到細節的感知,正如欣賞名畫一樣,教出了語文課的魅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多說說、多議議、多讀讀、多寫寫,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
三、去粗求精,落實訓練重點
傳統的語文訓練項目雖然對扎實雙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教學內容“泛泛”和“不確定化”的問題,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但如果我們能做到教學內容比較精當,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做到“少、精、活”,既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例如,在學習《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時,我首先讓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迅速瀏覽全文,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出作者筆下這位男子漢的性格特征;其次,在教師的點撥下,師生共同品味本文的寫作手法及技巧,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精彩之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歸納作者的寫作方法,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再次讓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應該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并用一個詞進行概括;最后,在學生整體感知人物形象后進行拓展寫作,探討中學生眼中的男子漢形象。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做到了項目不多,重點突出,既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即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用自己的話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也讓學生在鍛煉寫作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了“男子漢”的含義。
四、返璞歸真,簡化教學手段
所謂“返璞歸真”,就是指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如今的課堂,環節多,形式也多。但冷靜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熱鬧有余而寧靜不足?在各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是否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考時間與體驗的空間?筆者認為,語文課繁瑣的教學手段可以少些,再少些,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活動與練習,還學生思考的空間,還課堂一份寧靜。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授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課時,采用了多媒體播放制作的動畫和圖片來予以呈現。但筆者認為這樣做反而使學生的想象力遭到扼殺。因為初中生的想象力還處于豐盈的狀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誦讀了此詩后,讓學生根據文中的內容自我想象詩詞的畫面,逐漸地使地點、人物、事件變得充實、豐富起來,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所表達的背景與意義、意境與情感。
雖然這一方法也是依靠視覺的沖擊,但它卻是借助先讓學生誦讀詩詞,后讓學生靠想象力來領略詩詞,隨著圖畫內容的不斷充實,學生也能逐漸在圖畫中理解到詩詞所散發出來的內涵,這種成效是任何“課件”、“活動”所無法代替的。
總之,簡約的課堂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這需要我們教師努力把教材讀厚、讀深、讀透,才能做到削枝強干,教出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這一本色來,學生智慧的火花也才會綻放得更加舒展艷麗,呈現課堂別樣的“簡約之美”。
【參考文獻】
[1]鄧招云.刪繁就簡,教出語文本色[J].廣東教育,2013,2:40-41
[2]周祥云.簡簡單單教語文[J].新疆教育,2012,18:56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