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夏偉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這其中就包括了高等職業教育,而全國高職院校中民辦高職正如雨后春筍般地大量涌現,數量不斷增加。僅四川為例,2011年全省高職高專49所,民辦高職12所,占全省高職的24%;2013年全省高職高專55所,民辦高職占18所,占全省高職的33%。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職生的重要理論教育之一,直接反映出高職院校的辦學思想、校風校貌,所以當前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亟需高度重視,并且采取科學的對策。
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大難題。高職生的職業性特點很強,民辦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又得努力推進和實踐,否則就會出現招生難和就業難。所以,一方面高職生的專業性特點是其職業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又難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條件。
高職生來源普遍比較復雜,普遍重視專業學習,忽視或者輕視思想政治教育。高職生來源于普通高中成績較差的學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中專生、技工學校的學生等。這些學生在以前就不大重視思想品德課程,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副科。上高職后,這些學生因為未來的職業基本定型,所以,特別重視專業學習和實訓,而對思想政治課程不屑一顧。“認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對學生的教育注重的是專業教育,普遍認為學生只要學會專業知識,學會專業技能,找到工作就行了。”[1]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高職生的抵觸心理比較突出。根據筆者所在學院學生工作的切身感受及學生交流,絕大多數學生不喜歡思政課。認為思政課不實用,課本宣講的與社會嚴重不符。這說明了學生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也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達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高職生的專職輔導員奇缺而且極不穩定。民辦高職院校有成本意識,為了節省開支,聘請的專職輔導員數量少、工資低。這些輔導員來源多為就業無門的大學生或者年齡偏大的退休職工。這樣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可想而知,難以有效地開展工作。輔導員急性子多,往往會大聲斥責或者愛理不理,這給高職生尤其是新生留下不好接近、不易交流的印象。輔導員則認為高職生難管難教,學生太調皮不受人管理。長此以往,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差距越來越大,以至于形成心理溝壑。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學生有時帶著這些心理障礙去實訓,輕者會損毀機器,重者會傷人傷己。由于惡性循環,輔導員會更加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導致跳槽、轉崗、辭職時有發生。
此外,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內容瑣碎繁雜。“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內容繁雜,事無巨細,只要和學生有關的事都要親自去抓,有的輔導員還要承擔團學工作和本部門的一些行政事務工作。”[2]這種內容繁雜的輔導員工作的確是當前大多數輔導員的真實寫照。
校企合作,不僅是專業的合作,更是人才培養的全方位合作。然而,在實踐中,企業重視學生的技能,輕視學生的思想狀況。功利性的企業文化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片面化。在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思想狀況決定著企業一線員工的生產效率。高職與企業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專業合作,而思想政治教育部并沒有參與這些合作,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未涉及。校企合作在思政教育方面處于斷層狀態。
學生為什么對思想政治教育課不重視?這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是教育者自身的問題使得學生不喜歡思政課。“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用以前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開展工作容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其缺乏吸引力導致大學生普遍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3]可見教育者的形式主義和缺乏吸引力是高職生不喜歡思政課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高職生的理想教育缺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物質第一,商業化色彩在社會中較為普遍,學生和很多公民一樣迷失了人生的理想,對于人生價值也過于注重物質利益的追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高職生中十分盛行。第三是個性張揚缺乏集體主義。很多學生沒有國家的觀念,只有自我中心主義的想法,這些都促使高職生們缺少理想,價值觀越來越模糊不清甚至是誤入歧途。
之所以輔導員缺乏教育培養和對教育內容的真誠信仰,一是因為輔導員制度在我國很多民辦高校不大健全,大多是教學樓棟和住宿管理,深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還很少。“美國的高校輔導員分類非常細,既包括全職的心理輔導員、職業輔導員、學習輔導員、生活輔導員,也包括兼職的學習輔導員、生活輔導員、住宿輔導員等。”[4]可見,我國民辦高校的輔導員類別不如西方發達國家那么齊全,也與財政撥款的公辦高職院校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輔導員的身份認同感不強。在民辦高職院校里的輔導員身份不如專業教師,更不如公辦高職院校的教師那么穩定,收入與校內其他員工相比較低。所以,輔導員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敷衍塞責。第三,因為很多輔導員不是中共黨員,他本身就不相信共產主義,不信任共產黨,他讓學生不信仰共產主義也就事出有因了。在實踐中,輔導員平時接受的專業培訓也少之又少。
校企合作中思政教育沒有形成一種系統。各自為政成為校企兩方在合作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思政教育仿佛上不了臺面,只有專業才能合作,這些誤區依然存在于校企合作中。高職生在學校必須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部的一個硬性規定。高職生和一般本科生用著同樣的統編教材,要進行考試考核。除了校門,學生進入企業,則只談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被嚴重弱化,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止于校門就成為尋常之事了。四川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開展實質性聯合辦學的探索,開展“定單式”人才培養,其實里面也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所以說,校企思政教育不成系統已經成為當前民辦高職院校的一個問題了。
面對上述新形勢和新問題,民辦高職院校需要高度重視并落實措施來改進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在了解與分析困境的主要問題后,要科學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在實踐中可以通過下面一些方式來作為有效的對策。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中國夢主題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要統一起來,以對高職生進行有效的理想教育。“把‘中國夢’教育活動融入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工作布局當中,通過緊緊圍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與大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共同打造高校‘中國夢’教育的合力。”[5]大力推進中國夢主題活動,整合學工部、院黨委宣傳部以及輔導員進行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課堂,進思想,進校園和企業。實踐證明,這樣的效果很好。校風良好,學生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勢在必行。首先要健全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要樹立一批榜樣垂范的優秀輔導員典型民辦高職院校,要認真研究優秀輔導員的成長規律,探索建立適應民辦高職院校優秀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工作機制,從標準的設定、機會的提供、考核的導向到發展環境的建設等有助于優秀輔導員迅速成長的重要環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激勵機制。”[6]其次,要實行導師制。整合現有的專職輔導員隊伍,進行輔導員的全員培訓、全程跟蹤管理、全方位服務學生,并且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職業規劃、學習分解管理、生活幫助、心理輔導等方面進行專家級的指導,從而以點帶面,樹立榜樣,實行精英成才培養專家指導,尤其是聘請那些具有企業實踐經驗又能教書育人的高學歷人才來擔任實訓學生的導師。一個導師帶5個人,這5個人受訓后又分別帶同齡人7人,這樣一個40人的班級就在一個大導師指導下,由5個“小導師”引領35個一般同學,這種梯狀導師制十分有效。以導師帶團隊,以團隊促進個人的發展,這是校企結合思政教育導師制的核心。把職業專業實習過程中的細節引入職業道德、心理特點、法律規章等思政教育,極為有效地變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轉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的課堂中,而且還應該走出課堂,走進企業。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跟進式”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大生班”、“東源班”的教育管理中,我校堅持把以學生為本,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積極推行思想政治教育進企業、進車間、進公司宿舍的“跟進式”教育。[7]南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跟進式教育可以使思政進企業。四川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網絡式”思政教育進企業。輔導員、科任思政教師、實訓學生以及學生的實習師傅加入QQ群,每天每人都得留言一次以上,這樣師生和師傅保持著溝通,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從學生本人、他的同伴和企業師傅那里獲得較為全面的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動態、職業道德、法律紀律等情況及時反饋。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手機,都可以在手機網絡中實現這一切,不僅為學校減輕了成本,還為全面的思政教育、全員參與的思政教育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進入企業提供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方法。實踐證明,這種網絡式思政進企業受到各方面的歡迎,學生喜聞樂見,積極主動;教師瞬時捕獲有用信息;輔導員隨時隨地掌握信息;企業師傅傳經送寶,毫無保留。這種模式對于民辦高職院校尤為重要和有效。其實,這種方式也是思政教育的群眾路線在校企結合中的重要運用。
總之,在校企合作中的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很多現實問題,如學生缺少理想教育、價值觀模糊,輔導員缺乏培養和對教育內容的真誠信仰,以及校企思政教育不成系統。對思政教育中的困境要進行科學分析,找到有效的對策。具體地可以通過這樣一些方式,如加強中國夢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實行導師制和網絡式思政進企業來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
四川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十三年來,學院先后被教育部、信息產業部批準為“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產業部共同評為首批“電子信息產業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被四川省信息產業廳批準為“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青年技師培養基地”,建設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在這些基地建設中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進企業均探索出了較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1] 夏果平,周正良.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科技創新導報,2009(23).
[2] 孫亮.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打造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6).
[3] 宋洵,孫波.公共關系與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09).
[4] 張端鴻.中美高校輔導員制度比較[J].思想理論教育,2005(03).
[5] 黃啟紅.立德樹人視野下高校“中國夢”教育活動的“三個結合”[J].高教論壇,2013(07).
[6] 徐左平.提升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09).
[7] 趙斌.工學交替背景下高職生的教育與管理[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