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娟
【摘 要】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在這基礎上更需要視覺效果的輔助,視覺效果來源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如讓學生欣賞網絡上藝術家的表演片段;制作、展示精美的教學課件;白板的運用等等。
【關鍵詞】視覺;審美;想象力
我們常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隨著現代教育水平的提高,音樂很大一部分也變成了視覺的藝術。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努力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把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新的音樂課程改革猶如一縷春風,給音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也給教師帶來了開拓進取的契機。教師們在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力求在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音樂課堂更加富有開放性和創造性。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以全方位、多層面的整合教材,擴容信息量,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從而深化德育和美育,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在音樂課中充分合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貼近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最佳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拓展藝術創新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視覺能喚醒學生的美感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審美環境,喚起審美注意,激發審美渴望;用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和教學內容的連接,能達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佳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運用多媒體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例如:《大鹿》是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中的一首歌曲。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有表情的演唱這首歌曲,根據這首歌的這一特點,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教學方案,以新奇為主,通過播放動畫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動畫片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學生,于是我便抓住了這一積極的情趣,開始了新課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這一實踐證明:教師因勢利導,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尤其是用多媒體去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很好地調動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有機整合。
二、視覺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的想象美,對發展學生個性和智慧,促進創造思維是十分可貴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勢所創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美。
例如:教學《彼德與狼》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覺音樂形象,可通過多媒體先分別播放小鳥、小鴨、貓、老爺爺、狼、彼德的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已有的想象,勾勒出自己心中小鳥、小鴨、貓、老爺爺、狼、彼得的形象,然后屏幕上再依次出現它們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去歸納總結出這些樂器的音樂特點,再由教師根據性格化的動物和人物介紹樂器:小鳥——由長笛演奏;小鴨——由雙簧管演奏;貓——由單簧管演奏;老爺爺——由大管來塑造;狼——由圓號來模擬;彼德——由弦樂四重奏來表現。學生通過聽、看、說、想,多種感覺器官的參與,步步深入,提高了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視覺能擴大思維空間
小學生因為年齡層的關系,對歌曲當中出現的畫面有時不能發揮很好的想象,再有如果沒有圖像光憑老師的語言描述,是達不到好的效果的。反而顯得音樂課堂氣氛不是那么濃厚,有點像語文課,學生也覺得枯燥乏味。那么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我認為要讓學生不僅聽音樂,還要通過積極的聯想和想象,以及視覺、觸覺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音樂和表現音樂。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議流式的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自由度,發展他們的個性潛能和聰明才智。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欣賞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別有助于發展他們的創造美。
針對這一特點,我在備《彩色的地圖》這課時,除了分析歌曲的重點、難點之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上。這是一首通過描繪五彩的中國地圖,從而抒發了作者對強大富饒的祖國的熱愛之情。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形象地進入到狀態中來,我根據歌曲的內容先收集這樣幾張圖片:彩色的地圖、碧綠的平原、金黃的沙漠、長長的長江、黃黃的黃河、小船一樣的臺灣島,這些圖片按照我設計的要求,把它重新整理設計一下,一個簡單的課件就完成了。別看它簡單,但在那節音樂課上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學生看到這些圖片非常的興奮,眼睛瞪得好大,聚精會神地欣賞著,好像畫面中的景象離自己很近,腦海中的形象思維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想象力也豐富了,這時歌曲的伴奏音樂隨著圖片也在慢慢的流淌,不經意間他們已經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呈現出歌詞,學生便不覺得陌生反而更感興趣,因為歌曲中出現的歌詞,他們剛才都看過圖片了,課堂教學進行到這兒已經事半功倍了,接下來的環節也很順利地完成了。通過這個小事例可以發現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通過這堂課不僅培養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充分發展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總之,多媒體音樂課與傳統音樂課相比有著極大的優越性,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還要在教學中慢慢探索、學習。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做得更好。讓我們以改革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世紀對我們的召喚與挑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小學音樂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郭青春.《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1
[3]呂新平.《計算機文化基礎》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8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清涼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