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春
(北京師范大學 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875)
貪污罪是一種傳統的刑事犯罪。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新類型財產形式的不斷出現,使得原本就復雜的貪污罪對象出現了更多的爭議,其主要爭議集中在:公共財產、國有財物在何種范圍內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以及禮物、保險金、本單位的財產、智力成果、違禁品、贓物、不動產等能否成為貪污罪的犯罪對象。筆者認為,無論財產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是認定該財產是國家公共利益的一種損失,就應當認定其屬于貪污罪的對象范圍。
對于貪污罪對象范疇的不同理解,必然會影響到相關行為人行為的性質,以及可能的刑事后果。
所謂的犯罪對象,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存在著不同表述。在我國,雖然不同學者對犯罪對象的概念界定也存在差別,但是對犯罪對象的內容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國內的刑法教科書對犯罪對象的通說表述為: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直接影響的具體人與物。[1]92-93或者表述為: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具體的人或物。[2]76此外,有學者將犯罪對象表述為:犯罪對象也叫做行為對象(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稱之為行為客體),是指危害行為所作用的法益的主體(人)或物質表現(物)。[3]159由此可見,多數學者認為犯罪對象表現為人或物這兩種形式。除此之外,有個別學者還提出,犯罪對象應當包括信息。[4]其理由是,信息區別于人或物,這是由于其不具有物質屬性。
筆者認為,傳統概念中的犯罪對象只有人和物兩種表現形式,這里的物不僅包括有體物,當然也應當包括無體物。雖然說信息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物的表現形式,但是它仍然是一種客觀存在,沒有必要因此單獨將其列為犯罪對象的一種,其仍然包含在物的范疇之中。所以,這里關于貪污罪的犯罪對象范疇的相關論述,是以犯罪對象中的通說作為基礎的。
此外需要補充的是,這里所說的物,是廣義的物,包括有形有體的物權所指向的對象,也包括無形無體的債權所指向的對象,同時還包括無形有體的知識產權所指向的對象。[5]17
目前,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17條之規定,公職人員貪污罪的犯罪對象為“因職務而受委托的任何財產、公共資金、私人資金、公共證券、私人證券或者其他任何貴重物品”。
另外,根據該公約第2條第4款的規定,所謂“財產”系指“各種資產,不論其為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動產或不動產、有形或無形的,以及證明這些資產的產權或者權益的法律文件或者文書”。
所以,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表述,很容易看出,任何財產都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這里不僅包括公共財產中的公共資金、公共證券,同時還包含了私人資金、私人證券等私人財產。這些財產,無論其存在形式、法定性質、表現形式有任何差別,都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所指稱財產局限于資產的范疇,不具備資產性質物并沒有包含在該公約當中。
在我國,根據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百九十四條,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貪污罪的對象包含了公共財產、國有財物、禮物、保險金以及單位財產等內容。
我國刑法第九十一條規定了公共財產的范圍,即:國有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而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關于公共財產的范圍,我國刑法第十一條規定了其內容。有的學者在討論這一范圍時,集中對“財產”和“財物”進行了概念比較,從中找出兩者的差別并進行論述。[6]73
筆者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兩個概念在不同的領域和語言環境下使用其范圍是各不不同的。根據筆者所見的資料,在不同主體發布的文件、同一主體不同時期發布的文件以及相關解釋,對“財產”和“財物”兩個概念的適用是沒有作精確區分的,大多數情況是在等同兩個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表述。這種情況不能認為是立法者或者是相關主體疏忽造成的,否則將會出現對同一對象實施的行為,法律評價卻存在不平等的現象。相似的情況還體現在我國刑法的第64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這條實際上就沒有區分二者的區別。
至于公共財產的范圍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我國刑法已經給出了四項具體內容。第一種公共財產是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共有財產。第二公共財產是公有財產,即包括國家機關、國有事業單位、企業、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事業單位、企業及其他形式的公共組織、人民團體擁有的絕對權和相對權所指向的對象。同時,這些主體所持有的特殊性質的物品,也應當是公共財產的范疇。第三種公共財產是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這種財產作為貪污罪對象時,不需要考慮該財產的來源和占有者的性質,只要該財產用于扶貧、教育、環保、慈善等相關事業,都應當認定其屬于公共財產。第四種公共財產則是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這種財產不必考慮該其財產的法律性質和表象形式,都應當以公共財產看待。如果國有鐵路運輸的押運員、國有運輸公司的司機、運輸員采用各種方式將相關財物據為己有或者郵電部門的工人、代辦員采用調包、監守自盜等方式將郵件中的財物據為己有的行為,都可以將其行為認定為貪污罪,相關的公私財產都屬于貪污罪的對象范疇。[7]44-50
對于國有財物的認定問題,在我國現行刑法當中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目前,法學界大多數學者主張參照1993年12月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制定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的相關內容來認定。這個暫行辦法對于國有財物規定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第一,國家事業單位、政黨、人民團體占有使用由國家撥款形成的資產;第二,全民所有制企業中的有關財產;第三,集體企業中的部分財產;第四,供銷、手工業、信用社中由國家撥款的資產;第五,集體企業和合作社無償占有國有土地,集體和合作社改組為股份公司中的國有股;第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的國有資產;第七,股份制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此外,根據我國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第二條的規定,國有資產系指國家依法取得和認定的,或者國家以各種形式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等形成的資產。[6]61
筆者認為,這種借鑒由于時間過早,是現行刑法實施之前制定的,早已不適于我國現實國情的發展;同時,該文獻對國有財物的內容規定也是較為宏觀和抽象,其內容不容易把握,不利于我國司法機關在認定貪污罪對象時的具體操作。需要說明的是,國有資產和產權,既包括正資產也包括負資產,如果符合貪污罪的主體利用職務便利通過修改資產負債表、對外債務等方法從中獲得利益,該行為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刑。
另外,在我國《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運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第七條規定,挪用公款潛逃的,依照382條,383條定罪處罰。行為人挪用的公款,其來源或者性質是多元的,如果按照其性質和來源劃定行為人貪污行為的對象,比較復雜,對判定行為人行為的性質意義也有限。所以筆者認為,相關公款雖然來源不同,但挪用時已經是國家機關實際占有的款項,可以將該類款項納入到國有財物的范圍當中,不必再另行規定。
關于禮物,在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條以及我國政府、執政黨的相關規定和決定當中已有了明確的規定。其范疇包括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的禮物,以及以通過其他各種形式接受的禮物、禮金和有價證券。①這里所說的禮物、禮金和有價證券,是指公務人員或者相關團體成員依據法律或者紀律不能據為己有的財物,當然包括法律規定為禁止流通物或者限制流通物。
對于保險金的規定,我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了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的保險金一種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騙取保險金的方式并非只有上文所述的一種方式。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關于騙取保險金的方式羅列了五種情形,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騙取保險金。而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二款中的這種羅列無形中縮小了刑法評價行為人行為的范圍,自然也縮小了貪污罪對象的范疇。所以,筆者認為對于行為人行為方式不應作具體的限制規定,只要是相關主體利用職務便利實施騙取保險金的行為,都應認定為貪污罪,相應的保險金就是貪污罪的對象。
而作為保險公司支付給被保險人保險金,是保險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只要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獲得該財產,其行為性質都屬于對本單位財產的侵犯,都應當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關于本單位的財產,不應以單位的設立性質進行區分,其包括各種性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組織形式的財產。至于混合所有制單位,如果嚴格劃分具體資產的性質是很困難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這里的所說財產應當既囊括任何形式和性質的財物,也應當包括各種形式的權益。
智力成果或者技術成果是伴隨著社會發展、多種財產資本化而產生的一種財富存在形式。一般認為,智力成果或者技術成果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以及商業秘密權等權利所指向的對象。由于此類形式的財產是否能夠成為貪污罪的對象,學界存在著不同的態度。
有的學者認為該類財產不能夠成為貪污罪的對象,其理由是智力成果本身不是財物,而是可以產生財富的信息。[8]92有的學者則認為,智力成果或者技術成果是具有特殊性質的財產,既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財產,有能給持有者帶來物質財富,所以不作區分將其歸為貪污罪的對象是不妥的,其建議應當設立單獨的侵害技術秘密的專門條款,來處罰相應的行為。[9]73
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值得探討。
首先,在我國民法、經濟法的規定中,已經將相關的知識產權作為民事主體重要的權利,既然能夠成為民事主體的權利,就沒有理由排除刑法對其保護;其次,無論財富的存在形式是有體物還是無體物以及信息,其主體來說都是能夠帶來一定利益,而貪污罪主體追求的恰恰也是這種利益。如果單獨設立相關的條款或者將其排除在貪污罪的對象范圍之外,將會削弱貪污罪的作用;最后,貪污罪的客體之一是國家公務人員的廉潔性,只要是貪污罪的主體非依法律規定獲得利益,無論這種利益來源是哪種形式,都已經破壞了這種公務人員的廉潔性,就可以認定行為人成立貪污罪,這種利益或者帶來利益的各種財產形式都應當屬于貪污罪對象的范疇。
對于禁止流通物或者限制流通物能否成為貪污罪的對象,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此類物品不能夠成為貪污罪的對象,理由是此類物品在法律規定上是禁止流通或者限制流通的,其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并且其數額也無法計算。[6]62與之相對應的,有的學者認為禁止流通物或者限制流通物或者違禁品是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的。[8]94同時,支持后者觀點的學者指出,貪污罪的對象不能以是否能夠流通、有沒有具體的價格來衡量。[10]22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備采用較多的方法為“一步法”,又稱“一鍋法”,即通過一步反應即可獲得產物,其合成產物的結構不明確,產率較低[12]。本文采用分步法,通過分步合成陽離子超支化硅油,可以明確每步合成產物的結構,超支化硅油的性能將能夠被設計與調控[13]。先合成雙端環氧硅油為封端劑,以3-[(2,3)-環氧丙烷]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為偶聯劑,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為催化劑,八甲基環四硅氧烷(D4)為原料,通過本體聚合法制備ESESO,然后用三甲胺鹽酸鹽作陽離子化試劑合成CHSOS。重點研究了反應溫度、陽離子試劑用量、反應時間、溶劑用量,對CHSOS產率的影響。
筆者贊同將禁止流通物或者限制流通物或者違禁品納入到貪污罪對象的范圍當中。因為無論是法律規定為自由流通物還是限制或者禁止流通物,只是法律對該類物品賦予的法律性質,這并不影響該類產品能夠產生相應的利益,是否流通并能成為其成為貪污罪對象的阻礙理由。至于是否能夠計算數額以及如果計算數額,這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不應該成為影響該類物品成為貪污罪對象的定性的原因。
所謂的贓物,就是犯罪行為主體用于實施犯罪的一切財物和工具以及犯罪行為所獲得的財物。贓物包括已經查獲上繳的贓物和尚未追繳的贓物。對于此類贓物,其所有者應當是國家和受害人。對于沒有被害人或沒有責令退賠的情形的贓物,應當由國家享有最終的所有權,[8]91這類財產符合我國刑法第九十一條規定了公共財產的范圍,故其能夠成為貪污罪的對象。至于存在被害人的案件,贓物的所有權人是私人,但是在財產歸還被害人之前,是處于國家機關控制掌握之下的,對此類財產可以依照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的條款認定財產的性質。
不動產與其他財產的最大區別是其所有權的轉移以法定登記過戶為標準。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其不能成為貪污罪的對象。但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動產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其理由是貪污罪的非法占有行為并不以完成法定的轉移為條件。[11]
筆者認為,不動產作為財產的一種形式,當然可以成為貪污罪的對象。對于不動產的權利,不僅包括所有權,同時還包括占有、使用等其他形式的權利形式所體現的利益。現實生活中,行為人即便對不動產不具有法定的所有權,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利益,所以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的法定要求并不成為其成為貪污罪對象的限制。同時,對不動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利都是所有權衍生的權利形式,通過對不動產的占有、使用、處分等方式獲得利益能夠構成貪污罪,那么對不動產的所有權的非法擁有自然也能夠構成貪污罪。所以,不動產也屬于貪污罪對象的范疇。
在論述貪污罪的對象時,有的學者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國家工作人員截留本單位可以盈利的項目進行經營引起的問題。[12]58另一個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擅自提高價格并截留據為己有的問題。[12]62對于這兩種情況,該學者認為,第一種情況,行為人所獲得的非法利益還不能當然地視為本單位所有的財產,故不能認為行為人的行為屬于貪污。第二種情況,行為人擅自提高價格,并將多出部分收益據為己有,而這一部分差額應當歸單位所有,故構成貪污罪。
該學者的表述,一言以蔽之,就是討論貪污罪的對象是否包括可得利益。以此作為評判基礎,對于該學者針對第一種情況的觀點,筆者有相左的看法。
首先,判斷該種對象是否為貪污罪的對象,我們可以從貪污罪的立法本意出發:貪污罪的立法本意是對于國有財產的最大保護。由此看來,預期利益也是一種利益形式,保護預期利益應當成為貪污罪的對象的應有之義。其次,預期利益對于截留者看來是必然能夠獲取利益的,至少其認為獲益的幾率相當大,否則其不會截留。如果該行為人不截留,該筆財產自然屬于本單位,這種損失對單位來說是一種必然的損失。那么,該行為人占有了該預期利益就與占有現實利益無異。最后,預期利益屬于貪污罪的對象范疇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護公共利益和國家財富,防止對國家公共財富的侵害。
至于在認定貪污金額上,如果已獲得利益的,就按照貪污既遂論,如果尚未獲得利益的,就按照未遂論。例如,某國有公司的經理將本單位可以盈利的項目,截留部分交由其內弟的公司與自己共同經營,贏利后分得盈利款的一半,計5.7萬元。法院認定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所以,判斷某一對象是否屬于貪污罪的對象范疇,與該財產是否已經歸屬于本單位無關。
對于該學者的表述的第二種情況和觀點,筆者表示認同。這里面所說的貪污罪的對象,是本應屬于單位所得的、高出售價的款項。例如,一名國有公司的副經理伙同財會、業務員,未與公司協調,通過篡改合同的方式,掙取合同差價12.6萬元,自己分得6.6萬元。最后,二審法院認定該副經理犯貪污罪。
所以,作為某種形式存在的財產,即便沒有現實成為單位的財產,只要是一種預期的財產或者說可以避免負擔的成本,就可以認定為貪污罪的對象,歸根到底這些財產都屬于單位贏得的利益。前些年的許國湘案對筆者在貪污罪對象范圍的理解上也進行了很好的說明。這種損失只要符合貪污罪的立法本意就應當要求行為人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對于貪污罪的對象,應當綜合該罪的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等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如果脫離這四個構成要件進行判斷將會必然造成混亂,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時,對于貪污罪對象的界定,應當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追求目標,以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價值取向。以我國現在對貪污罪對象的法律規定來看,基本是以列舉的方式進行說明。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清晰地描繪出貪污罪的具體對象的范圍,但是,這種僵化的立法方式,不能滿足我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于打擊貪污罪的要求。“一個窮盡的分類可能恰恰為規避禁止性規定提供了機會。”[13]68同時,現行的刑法更多的是從利益受害一方可能出現的財產損失的方面對貪污罪的對象進行限定,筆者認為這樣規定差強人意。
貪污罪是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主體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各種方式,占有公共財產。[14]691按照傳統的理解本罪必然侵犯了相關主體的財產權益,同時,更重要的是,本罪還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筆者認為,后者是貪污罪設立的根本目的和必要性的體現,也就是說,作為國家工作人員或者類似身份的工作人員,在其行使其公務的過程中,不能利用職務便利獲取任何法律未授權其可以獲得的利益。所以,只要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獲得了利益,并且這種方式不是法律規定行為人應當享有的利益,那么就不必考慮該利益的法定享有者和潛在擁有者,也不必考慮這種利益的存在形式、法律性質以及是否現實存在等條件,都應當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從而最大限度的嚴格要求相關主體行使公共權力,并且制裁利用職務便利而無法律依據的條件下謀取利益的行為。
注釋:
①參見國務院1993年12月5日發布的《關于在對外公務活動中贈送和接受禮品的規定》第2條對“禮品”進行的解釋。
參考文獻:
[1] 高銘暄,馬克昌.中國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2] 高銘暄,馬克昌,趙秉志.刑法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3] 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制出版社,1997.
[4] 何秉松.刑法教科書(上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5] 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 董邦俊.貪污罪新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7] 劉生榮,張相軍,許道敏.貪污賄賂罪[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8] 唐世月.貪污罪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9] 趙建平.貪污賄賂罪界限與定罪量刑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
[10]趙慧,張忠國.貪污賄賂犯罪司法適用[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6.
[11]邢冰,徐留成.贓物可以成為貪污罪的犯罪對象[N/OL].檢察日報,(2005-09-22)[2013-09-09].http://news.sina.com.cn/c/2005-09-22/08597006400s.shtml.
[12]楊興國.貪污賄賂罪——法律與司法解釋應用問題解釋[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13]Prosecutor v. Kupreskic et al. (Case No.IT-95-16-T),Judgment,14 January 2000,para563.轉引自[加]威廉·A·夏巴斯.國際刑事法院導論[M].黃芳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14]高銘暄,馬克昌,趙秉志.刑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