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力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六小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語文是我們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基礎工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起步階段,小學生語文基本功具體內容包括小學生對拼音、識字、觀察、理解、表達、歸納、整理等基本能力,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打基礎階段。就小學語文來說,拼音和識字是最根本的能力,觀察、理解、表達、歸納、整理等能力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可以說,小學語文基本功涵蓋的這些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具有連貫性條理性、和因果作用。
小學語文基本功的培養首先要確定總體的、可操作性的思路,全面地從課程的性質、課文內容、課型以及學生基本情況等全方面地進行深入分析、斟酌,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一語中的,必須具有相當強的可行性,避免出現因生搬硬套從而出現“水土不服”等形式主義的“花拳繡腿”現象,是學生真真正正享受到語文基本功的“營養大餐”。
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梳理的過程。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語文知識的積累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而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大腦處于發展的最佳階段之一。對于他們來說,大量語文知識積累、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之一。可我們知道,語文知識體系非常龐大,其需要積累的量加在一起載荷量非常大。因此也就形成了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局面,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行之有效的積累和梳理,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并重,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就本人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來說,首先,語文知識的積累最基礎的訓練就是多讀、多背、多說。多讀就是以讀為本,博覽群書。多背能強化記憶,使之銘刻于心,從而達到語文知識為我所用的境界。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嗎?多說能夠使我們所積累的語文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更為廣泛巧妙的運用。其次,語文知識的積累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課內為主、課外為輔,使之通過板塊式的積累整合,進而達到個性化積累的多元感悟,最后繼續拓展閱讀,在積累中延伸。
需要指出的是,知識的積累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閱讀習慣就是經過長時間逐步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行為。它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而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從內而外轉化為閱讀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激發興趣和找準方法兩方面著手。首先,在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我們看到,不管那類型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和少兒讀物,大都采用彩色印刷,這樣就達到美觀、生動、圖文并茂的效果,可謂是“化枯燥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學生一看就愛不釋手,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條件,讓學生首先對課本、讀物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逐步鼓勵其閱讀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在找準方法方面,我們要抓好開始階段,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養成。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嚴格要求,不得有絲毫松懈。主動發現學生中由好的閱讀行為引發的好的效果典型,及時予以褒獎,以點成線,以線成面,進而達到全體進步的效果。
對學生訓練時間上來說,安排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向課下,抓好平時練筆。如果教師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到作文課上,學生可能因為缺乏興趣或缺少素材,感到無話可寫,即使寫出來一段話,也是空洞無味的。所以要注重讓學生在平時積極體驗生活,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梳理、概括自己的感受。
對學生訓練空間上來說,要積極為學生提供習作的機會,拓寬訓練渠道。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指導學生開展諸如圖文轉換、改寫情節、續寫文尾等形式的創造性寫作;在班刊上開辟小欄目,讓他們對某些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提出看法,發表意見,以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結合班隊活動,為學生提供習作機會。
對學生進行指導表達中,要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主要還是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求異思維具有流暢、變通、獨特三個特點。因此,對指導學生習作時,應該誘導學生自由聯想,廣泛發散,訓練其流暢性;啟發學生觸類旁通,超常構思,訓練其變通性;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事物,訓練其獨特性。這樣才能突出習慣性思維這個定勢。對同一題目進行多角度的選材;對同一材料進行多種立意;對同一中心進行多種選材。
總之,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下很大力氣的同時,還必須根據實際、因地制宜,找準方法,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探究的過程。